建湖县政协副主席徐为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的事件,在当地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官方尚未披露具体违纪细节,但结合其任职履历及同类案件的共性影响,可从以下维度分析其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一、政治生态破坏:侵蚀基层治理公信力
徐为高长期在乡镇及政协系统任职,曾任沿河镇镇长、九龙口镇党委书记等职,2021年起担任县政协副主席。其违纪行为若涉及滥用职权、权钱交易等问题,将直接冲击基层政治生态。例如,若在农房改善、项目审批等民生领域存在利益输送,可能导致公共资源分配不公,损害政策执行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政协作为参政议政机构,其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还会削弱公众对协商民主制度的信任,影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成效。
二、民生福祉受损:农房改善等项目或存隐患
徐为高曾主导“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专题协商,提出362条对策建议并解决93个具体问题。若其在项目推进中存在违规操作,如干预工程招投标、收受供应商回扣,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或资金挪用。例如,类似案例中,基层干部通过操纵混凝土采购等环节谋取私利,直接导致村民住房出现墙体开裂、下水道堵塞等问题。这种“豆腐渣工程”不仅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还可能引发群体上访等社会矛盾。
三、经济秩序扰乱:营商环境与产业发展受阻
徐为高在任期间涉及招商引资、旅游度假区建设等工作。若其利用职务便利为特定企业提供政策倾斜或市场垄断机会,将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例如,在九龙口镇文旅项目中,若存在权钱交易,可能导致优质资源向关系户集中,挤压中小微企业生存空间。此外,其被查可能引发相关企业的连锁反应,如项目停滞、资金链断裂,进而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四、社会价值观冲击:削弱公众对法治的信仰
公职人员的廉洁形象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杆。徐为高作为政协领导干部,若其违纪行为属实,将对社会道德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基层社会,群众对“身边腐败”的感知更为直接,此类事件可能导致部分人对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产生怀疑,甚至滋生“潜规则”心态。类似案例显示,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若长期得不到惩处,可能助长“靠关系办事”的不良风气,侵蚀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
五、地方形象抹黑:影响投资与人才吸引力
建湖县近年来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政务服务改革、“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等举措提升区域竞争力。徐为高被查事件可能成为舆论焦点,对当地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造成被动。例如,潜在投资者可能因担忧“政商关系不清”而推迟投资计划,高端人才也可能对地方治理环境产生顾虑。这种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需要通过持续的反腐行动和制度建设才能逐步修复。
六、制度执行虚化:监督体系面临考验
政协作为民主监督机构,其领导干部的违纪行为暴露了内部监督机制可能存在漏洞。若徐为高在任职期间长期规避监管,可能反映出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的薄弱环节。例如,在项目决策、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若缺乏有效的制衡和审计,容易滋生腐败。此类事件倒逼地方党委政府强化制度建设,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避免“权力脱缰”现象重演。
结语
徐为高案件是基层反腐的又一典型案例,其潜在危害不仅体现在经济和社会层面,更对地方政治生态和法治建设构成挑战。当前,公众期待官方尽快披露案件细节,通过严肃查处彰显反腐决心。同时,地方政府需以此为契机,深化重点领域监管改革,加强干部廉政教育,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唯有如此,才能修复信任裂痕,推动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迈进。
编稿:刘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