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数量多!哈尔滨夜空现不明飞行物,聚集长条形状,悬停20分钟

0
分享至

8月27日晚8时左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环城高速智谷街道区域的夜空出现罕见景象:大量发光点突然涌现,密集聚集,并在空中持续悬停近20分钟。



这些发光点颜色各异,以红色和绿色为主,整体呈现长条状。由于距离地面较高,肉眼难以辨识其具体细节。这一奇特现象迅速引发广泛关注,不少市民目睹了这一景象,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相关信息。

不明发光体的出现引发了民众的各种猜测和讨论。由于其独特的排列方式和悬停姿态,一些网友脑洞大开,将其与科幻作品中的“飞碟编队”联系起来,认为这可能是外星文明造访地球的先兆。当然,也有较为理性的观点认为,这些发光点可能是某种自然现象、飞行器或人为活动所致。



目前,对于这些不明发光体的真实身份尚未有官方解释。相关部门可能会对此进行调查,以揭开其神秘面纱,并消除公众的疑虑。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各种猜测和讨论仍将继续。

带悬停的不明飞行物,到底是什么?

关于“带悬停的不明飞行物”的目击事件屡见不鲜,但通过历史记录、搜索结果以及相关专家的分析,这些现象通常存在一些较为合理的解释,对几种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最常见的原因是人造物体。近年来,无人机编队表演日益普及,尤其在夜间,通过编程控制,这些无人机可以长时间集体悬停,并呈现出各种灯光效果,极易被误认为不明飞行物。



例如,在2025年8月哈尔滨发生的类似案例中,不明飞行物呈现密集点状或长条状悬停,发出红/白光且无闪烁,与无人机群灯光表演的特征高度吻合。

此外,电子孔明灯或风筝也可能造成类似的视觉效果。前述哈尔滨事件中,有网友拍摄的清晰视频显示,该物体实际上是具备LED光源的电子孔明灯,能够悬停并随风缓慢移动。经过改装,加装发光装置的风筝,也可能在远处呈现悬停效果。

其次,自然现象或光学效应也可能导致不明飞行物悬停的错觉。例如,荚状云在特定角度的光照下,可能呈现出“飞碟”状悬停的外观。



另外,暖夜灯柱现象,即地面灯光经过高空冰晶的反射,形成垂直光柱,也容易被误认为是飞行物。此外,金星、木星等明亮行星在低空时,可能因大气折射而产生悬停的错觉,历史上甚至曾引发军队误判。

另一种可能性是其他技术类物体。例如,气象探测设备,如气象气球或科研飞艇,可能长时间悬停在空中,但通常具有规律性的移动轨迹。再者,星链卫星群在特定的轨道阶段,可能呈现出密集光点,但它们的移动速度通常很快,而非悬停。

最后,关于“外星飞行器”的说法,专家普遍持否定态度。天文及气象部门多次强调,悬停发光体多为人造物体。从逻辑上讲,如果真的是地外文明,其技术水平应该远超地球,无需依赖可见光LED灯,且专门选择在夜间出现也显得不合理。



据了解,在历史上也存在着将不明飞行物误认为外星飞船的案例,但最终被证实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如1966年墨尔本集体目击事件,最终证据指向军方试验,而非外星飞船。

虽然不明飞行物的悬停现象可能引发人们的诸多猜想,但通过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解释,大部分目击事件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而外星飞行器的可能性,目前并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据支持。

为何现在夜间的不明飞行物这么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近年来夜间不明飞行物报告激增,有人认为是现在信息传播快速,也有人认为是科技的发展等等,这些说法都没有任何错误,毕竟现在是信息时代,只要什么地方发生不明飞行物,都会立即在互联网上进行大规模传播。那么到底为何导致现在不明飞行物信息满天飞?



实际上,出现大量不明飞行物事件,存在多重技术发展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无人机表演商业化,航天活动密集化等,都可能出现天空中出现大量不明飞行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此次飞行到底是什么,面对这种无法解释的飞行事件,大家第一反应那就是不明飞行物。

比如,山东天文台2023年曾6天内3次拍到不明飞行物,部分被证实为无人机群;2025年2月福建漳州夜空的链条状光点,经分析为SpaceX第231批卫星反射阳光所致,2025年全球卫星发射量较五年前增长300%,黄昏/黎明时段反光更易观测。

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地球科学的了解,大家对于自然现象的辨识度也发生巨大提升,大气光学效应误判,城市光污染加剧了“暖夜灯柱”现象(地面灯光经高空冰晶反射),如甘肃、成都案例中悬停的发光带。气候变暖导致大气冰晶条件更易形成。



而且,天体观测条件优化,金星、木星等行星在低空大气折射下易产生悬停错觉,2025年湖南“七星连珠”期间的目击事件实为行星与流星混淆。

造成信息大范围覆盖的主要原因是拍摄设备普及化,手机高感光镜头和短视频平台使目击事件传播效率倍增。其中,数字变焦导致的模糊画面加剧误判,拍摄的“三个光点”实为低空风筝的LED灯等等。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刚上飞机,看到自己位置上坐着个大妈,我默默掏出购票截图

刚上飞机,看到自己位置上坐着个大妈,我默默掏出购票截图

小秋情感说
2025-11-19 13:52:40
女神刘亦菲字迹

女神刘亦菲字迹

微微热评
2025-11-18 15:34:34
沈伯洋逃出台湾,国民党拒绝救人,郑丽文已通告全岛,蒋万安笑了

沈伯洋逃出台湾,国民党拒绝救人,郑丽文已通告全岛,蒋万安笑了

漫步独行侠
2025-11-18 11:09:38
16分+场均10分!湖人前锋稳健输出 600万签他超值

16分+场均10分!湖人前锋稳健输出 600万签他超值

胖子喷球
2025-11-19 14:35:13
美国专家评估福建号电磁弹射器性能,严重误判可以上教科书了

美国专家评估福建号电磁弹射器性能,严重误判可以上教科书了

包明说
2025-11-19 09:08:09
辽篮新赛季12人大名单浮出水面!11人基本确定 三人争一位置

辽篮新赛季12人大名单浮出水面!11人基本确定 三人争一位置

胖子喷球
2025-11-19 11:54:27
江苏升温时间定了!

江苏升温时间定了!

江南晚报
2025-11-19 11:26:28
56岁工地大爷坦言:跳了三个月交谊舞,才明白那些女人的真正意图

56岁工地大爷坦言:跳了三个月交谊舞,才明白那些女人的真正意图

施工员小天哥
2025-11-19 14:24:28
安切洛蒂第一刺客,他是巴西准太子?

安切洛蒂第一刺客,他是巴西准太子?

西哇体育
2025-11-19 15:28:22
“冷美人”退赛后开启首场直播,病房内洗头引十多万网友围观

“冷美人”退赛后开启首场直播,病房内洗头引十多万网友围观

极目新闻
2025-11-18 23:39:18
白百何携两子亮相!17岁长子神似前夫陈羽凡,二儿子刚满5岁!

白百何携两子亮相!17岁长子神似前夫陈羽凡,二儿子刚满5岁!

小椰的奶奶
2025-11-17 09:05:22
侯友宜,或许会是被郑丽文收拾最惨的一位

侯友宜,或许会是被郑丽文收拾最惨的一位

元宝课堂
2025-11-19 13:34:14
巨大耻辱!白瞎5亿欧豪阵,瑞典6轮0胜垫底,1.4亿水货巨星4场0球

巨大耻辱!白瞎5亿欧豪阵,瑞典6轮0胜垫底,1.4亿水货巨星4场0球

风过乡
2025-11-19 07:47:44
陈伟霆妈妈飞北京看孙子!何穗穿情侣装迎婆婆,首晒产后美照惊艳

陈伟霆妈妈飞北京看孙子!何穗穿情侣装迎婆婆,首晒产后美照惊艳

艳姐的搞笑视频
2025-11-17 20:28:31
双向奔赴!普京承诺中国公民赴俄免签快生效了!

双向奔赴!普京承诺中国公民赴俄免签快生效了!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9 11:56:03
前防长涉腐拒回国?乌相关机构连忙否认

前防长涉腐拒回国?乌相关机构连忙否认

参考消息
2025-11-18 14:05:06
宣告退役14年后,张怡宁再破天花板,让整个乒乓球界“沉默”了

宣告退役14年后,张怡宁再破天花板,让整个乒乓球界“沉默”了

孤傲何妨初
2025-11-08 08:59:15
挖出戴手铐的女遗骨,鉴定后确定,她就是中央苦苦寻找的人!

挖出戴手铐的女遗骨,鉴定后确定,她就是中央苦苦寻找的人!

老呶侃史
2025-11-16 18:45:42
冬季,少吃红薯南瓜常吃它,一暖身驱寒,二健脾益胃,三散结消肿

冬季,少吃红薯南瓜常吃它,一暖身驱寒,二健脾益胃,三散结消肿

江江食研社
2025-11-19 12:30:09
江苏科技大学郭伟事件,证明那些干活的研究生都没说谎

江苏科技大学郭伟事件,证明那些干活的研究生都没说谎

林中木白
2025-11-19 13:31:28
2025-11-19 16:12:49
八戒说科学 incentive-icons
八戒说科学
八戒说科学,每天都有新发现
1422文章数 39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吐槽乱插队被80多岁老人打伤 对方喊话"谁敢拦我"

头条要闻

男子吐槽乱插队被80多岁老人打伤 对方喊话"谁敢拦我"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又反转!曝喻恩泰出轨美女律师

财经要闻

黄金税改两周,水贝低价神话终结?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旅游
健康
房产
艺术
手机

旅游要闻

安徽肥东:新地名串出新风景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艺术要闻

启功:我是画家,但书名超过了画名

手机要闻

华为Mate X7折叠屏手机今日开启预订:搭载麒麟9030芯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