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喝水这件事看似简单,实则大有讲究。喝对了水,能为宝宝的身体健康加分不少。下面就来详细说说宝宝喝水那些必须知道的事儿。
不同年龄段宝宝的喝水量
0 - 6个月
对于0 - 6个月的宝宝,如果是纯母乳喂养,在正常情况下,无需额外补充水分。母乳中富含充足的水分,完全能够满足宝宝日常所需。就好比母乳是为宝宝量身定制的“营养水”,既能提供营养,又能补充水分。不过,要是宝宝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特殊情况,身体水分流失较多,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水分。比如宝宝发热时,体温升高会加快水分蒸发,此时可少量多次喂些温开水,每次10 - 20毫升。
若是配方奶喂养的宝宝,由于配方奶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相对较高,需要额外补充一定水分。一般在两次喂奶之间,给宝宝喂10 - 30毫升的温开水。要注意,别在宝宝刚吃完奶或者马上要吃奶时喂水,以免影响宝宝吃奶量。像上午10点喂完奶,可在11点到11点半之间给宝宝喂水。
6 - 12个月
6个月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对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加。除了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获取水分,还需要额外补充一些。每天可给宝宝喝50 - 100毫升的水。可以在宝宝吃完辅食后,喂少量水,既能清洁口腔,又能补充水分。比如宝宝吃了米粉后,喂20 - 30毫升水。而且,要根据宝宝的活动量和天气情况适当调整补水量。要是天气炎热,宝宝出汗多,或者宝宝活动量大,就需要多补充一些水分。
1 - 3岁
1岁以后,宝宝的活动量明显增大,水分消耗也更多。每天大约需要补充100 - 150毫升的水。要让宝宝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比如在宝宝玩耍间隙、饭前饭后等时段,提醒宝宝喝水。还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可爱的水杯,增加宝宝对喝水的兴趣。像宝宝在客厅玩玩具,每隔一段时间,家长就可以说:“宝宝,喝点水吧,小水杯在等你呢。”鼓励宝宝自己拿着水杯喝水。
宝宝喝水的最佳时机
运动后
宝宝玩耍、跑跳等运动后,会通过出汗丢失大量水分。运动后要及时给宝宝补水,先让宝宝休息片刻,然后少量多次地喝水。每次喝20 - 30毫升,分几次喝完,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给肠胃造成负担。比如宝宝在公园跑了一会儿后,家长可以拿出准备好的水杯,让宝宝喝几口,过几分钟再喝几口。
睡醒后
宝宝睡醒后,口腔和咽喉可能会比较干燥,这时也需要补充水分。可以在宝宝醒来后,先喂10 - 20毫升的水,润润嗓子。无论是午睡还是夜间睡醒,都可以这样做。例如宝宝午睡醒来,家长轻声说:“宝宝,喝点水,嘴巴是不是有点干呀。”温柔地引导宝宝喝水。
生病时
宝宝生病,如感冒、发热、腹泻等,身体会丢失更多水分。此时要增加宝宝的补水量,防止脱水。如果宝宝发热,体温每升高1℃,体内水分就会丢失约75毫升。要根据宝宝的情况,少量多次地喂水,保证宝宝每天的尿量正常。比如宝宝腹泻时,除了按照医生的建议补充电解质液,也要多喂一些温开水,每次30 - 50毫升,每隔15 - 20分钟喂一次。
宝宝喝水的注意事项
水的温度
给宝宝喝的水,温度要适宜,不能太凉也不能太热。太凉的水可能会刺激宝宝肠胃,引起不适;太热的水则可能烫伤宝宝。一般来说,水温控制在37 - 40℃较为合适,这个温度接近宝宝的体温,宝宝喝起来会感觉舒适。家长可以在喂水前,先把水滴在自己手腕内侧,感觉不烫为宜。
喝水方式
不要强迫宝宝喝水,这样会让宝宝对喝水产生抵触情绪。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引导宝宝喝水,比如和宝宝玩干杯游戏,家长先喝一口水,做出很好喝的样子,然后鼓励宝宝也喝一口。也可以在水里加入少量鲜榨的果汁(注意要稀释,且1岁以内宝宝不适合喝果汁),让水有淡淡的味道,但不要添加糖、蜂蜜等,以免让宝宝养成嗜甜的习惯。
宝宝喝水讲究多,家长们要根据宝宝的年龄、活动量、身体状况等因素,合理安排宝宝喝水,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助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