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在即,小日本气急败坏上窜下跳,急于去掩盖历史。
在560亿公关费与百亿赔偿金之间,日本宁愿花费五倍代价涂抹历史,也不愿直面战争罪责。
当我们以最庄严的方式缅怀3500万伤亡同胞时,小日子外务省正悄然进行一项代号为“海外战略信息传播”的专项计划。
从2015年开始,十年预算累计投入560亿日元,相当于每天花费153万日元用于国际舆论操控。
跟恶人不用客气,不愿要小日子赔偿的后果,换来的就是他们企图百般掩盖历史与罪则。
其实小日子又岂是只在抗战年代就开始入侵我国,早在明朝时期就蠢蠢欲动,满清趁着我们国弱,而他们又强大之际,又开启新一轮的掠夺。
他们很会瞅准时机,恶人就是很擅于去抓紧机遇,如今还企图颠倒黑白否认历史,简直令人发指。
今天想和大伙聊聊末代皇帝溥仪,他当初为何要跟日本合作,建立伪满洲帝国。
曾经我一直以为,他是太想当皇帝了。
溥仪是一个很难被共情的人。
无它,因为谁也没有过不满三岁就被扶上龙椅的命运,因此,我们很难去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对于年幼时的经历,或许我们还会表示一下同情;但当他跟小日子合作,建立伪满洲帝国时,我相信所有的人听到这一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实在太想当皇帝了。
当他懵懂之时,就被扶上皇帝之位;当他稍许懂事时,又被赶上台,这样的大起大落,很难不让人觉得,他觉得自己毕生的事业,就是维护好自己的皇帝之位。
电影《末代皇帝》用了很多篇幅来讲述溥仪的心理变化,比如年幼时被迫与生母分离,从而过分依赖乳母;还有屡次被关上的门,他永远也踏不出的宫门,伪满洲国的门、皇后婉容被带走被关上的门、监狱的门等,没有一扇是向他打开的。
没有一个人把他当成正常人看待,小时候,他是皇帝;退位之后,他成了尴尬的身份;跟着,他又成了傀儡,再跟着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他是战俘,比退位之后更尴尬,时代更迭,而他,到底该摆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别人为此而头疼,而他更加找不到自我。
我是谁?我将如何存活?
这个问题困扰了他一生。
当他还不懂事时,知道自己是“龙“,是天子;但是很快,年轻轻轻的他就被逐出宫外,他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来寻找自己是谁。
当他想要跟日本人合作时,连皇后婉容都看出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提醒溥仪说:“他们在利用你。“而溥仪的回答是:”我为什么不可以利用他们?“
不得不说,年轻的溥仪,还是太单纯,是的,你是可以利用日本人,但是别忘了,合作与利用,是在建立在双方势均力敌的基础上;而当时的情况,你并不被允许跟日本人掰手腕。
电影中也体现了很多场景,来表现日本人对于溥仪的不尊重乃至蔑视。比如说,当他试图找回一丝尊严时,告诉日本人伪满洲帝国有后时,人家却轻蔑地把孩子真正父亲的名字写在纸上,扔给溥仪,顺便再逼着他在文件上签字。打了一巴掌之后,再告诉他“皇帝的尊严不容侵犯”,就在这样的委屈与屈辱中,溥仪继续当他的“傀儡皇帝”。
可以说,在这场“合作“中,溥仪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输家。更是因为这桩”合作“,成了他日后劳改的重要罪证。
而建立伪满洲帝国,除了有复辟的梦想外,还有他对于国民政府的失望,包括孙殿英盗墓并未被追究责任,在他愤慨之时,小日子通过”主动关怀“,获得他的信任。当然,这其中,小日子也运用了诱骗的手段,而当时的溥仪低估了小日子的狼子野心。
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自己当时的生活,大概用八个字可以概括:打骂、算卦、吃药、害怕。
只有命运不顺的人才会反复算命,看来年轻时候的溥仪,心里经历过巨大落差后,也把心灵寄托到了玄学之上,希望寻求一丝寄托。
他终究是个怕死的人,而这一点,也被日本人牢牢看破,并吃定他这一点。
1945年日本战败后,他准备跟着逃亡东瀛,结果被苏联俘虏,又当了五年的战俘。直到1950年,他被引渡回来,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
他在后来改造时把所有责任都自揽看得出,他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所造成的影响与破坏,是有深刻觉悟的,可惜的是,当时的他,还太年轻。
他急于去改变一切,而宫里所有的人都在守旧;他急于去看看宫外的世界,而宫里的人却不允许他踏出宫门一步;他急于成长,急于摆脱大人们的束缚,可惜还没等到他成熟,就已经失去了身份……
年纪轻轻就被迫与生母分开,他深深依恋的乳母又被强行送出宫,无人关心一个孩子在深宫里的成长,正如他的老师庄士敦所说“皇帝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孩子”。
少年时期,他所能做的最后的倔强,就是骑着自行车在宫墙内一圈又一圈的转悠;他所作的反抗,最后都在失败告终。
当然,他后来还是以一种被迫的方式,踏出了宫门,虽然很屈辱,可他毕竟出去了。
只是,出去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他还是傀儡,接近他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不是为了搞他的钱,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形下,他想要认清自己,也是极为困难的。
与小日子合作,屈辱归屈辱,但他也有他的坚持。在小日子想利用他签订不平等条约时,他站在台上,大声地主张满洲国和日本具有平等的地位,尽管在座的人全都起身离开,他依然在演讲。纵使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但他努力过,那是他的高光时刻。年轻的溥仪,还是输给了他的单纯。
好在经历过一系列的波折之后,他终于从“龙”还原成了人。东京审判,他用作证的方式,直斥天皇,终于做了一件让全国人民称赞的事;在抗美援朝时,他也主动上交私藏的珍宝作为支持;晚年他整理回忆录,虚心当好新中国一个公民,也算是给此生一个交待。
纵观历史长河,溥仪似乎活成了一个笑话,一个最不像皇帝的皇帝。但是,谁的人生又是可以自己作主的呢?谁又没有被人笑话之时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失意与无奈,我们有时候,也会像极了不知所措的溥仪,年轻时想要拼命挣脱的事物,之后想回却再也回不去。
他身不由己,花了一生来与自己和解,费尽了极大的代价。而他的付出,在今天看来,更应该让我们对于这位不安分的邻国保持警惕之心,人家一直在盯着我们发展,人家也一直在自己谋求发展,和平不是守来的,不是等来的,而是以巨大的代价、历史的教训换来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