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军既是解放军解放西北,清扫西北门户的最后一支国民党军阀,又是在早前给予解放军重创的“世仇”军阀,而兰州战役正是为了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1949年8月25日,我军向国民党余孽马家军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一野参谋长阎揆称之为“解放西北的最后决战”。这一战让我军付出了8700多名战士伤亡的代价,但为我军扫清了平定甘、宁、青、新四省的阻碍,平定了西北战局,让其再无反复的可能。
而西北马家军是如何在国民党中央主力军队已经全线败退的情况下,还拥有如此战斗力呢?
马家军的先人,于太平天国内乱时,就发起了陕甘回变。
后被左宗棠镇压,投顺清政府,被清政府官方认证抗压“回乱”,加官晋爵而发家。
至此,他们为了巩固统治权定下了几条规矩,即招收士兵均是甘肃人、河州人(今甘肃临夏人)、回族、马姓,而最高统治权必须采取子承父位,弟承兄位的封建继承方式。
这样一支封建统治下的正规武装集团,通过宗教观念,让士兵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战,在思想上牢牢地控制住士兵。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马家军逐渐将西北四省(甘、宁、青、新)纳入自己的统治版图,成为了左右西北战局的军阀武装,马步芳也颇有当地土皇帝的作风。
日后,他们又先后依附效忠于北洋军阀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等历代统治者。
马步芳生性残暴,且战斗力极高,口头上对国民政府依附效忠,却不愿让出自己的任何一点利益。
马步芳
在蒋介石的统治下,马步芳就为了自己的利益,拒绝了国民党中央的《青海西区屯垦督办公署组织条例草案》,悍然拿起武器对抗孙殿英所率的6万人军队,并赢下了这一战。
马步芳为了那些利益,对自己人都如此残暴,对外人就更不用说了。
1936年,马家军在马步芳的领导下,依据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指示,对红西路军发起大围剿,这是解放军史上少有的几次大失败之一,也是解放军与马家军结下血仇的惨壮一战。
马步芳对红军战士的围剿持续了半年之久,把红西路军从21800余人,屠杀锐减至仅剩余部700多人。
正是这段血一样的仇恨,促使了解放军在兰州战役全歼马步芳马家军。
解放军南渡长江后,国民党余孽已被驱赶到台湾省,距离中国全面解放仅剩西北、西南等少部分地区。
而想解放西北地区,无法避免的就是盘踞在兰州等险峻要地的马家军,这也是解放军战士们不想避免的一战。
1949年8月4日,根据共产党中央以及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和西进作战指示,彭老总向各个兵团下达了进攻兰州、西宁,歼灭马步芳马家军的预备命令,这一命令,让各兵团士气大涨,兰州战役从此刻拉开序幕。
彭德怀元帅
1949年8月20日,彭老总所率的各个兵团已战略部署至兰州的各个要地。
右路第19兵团的第63、第65军部署至兰州城东南,中路第2兵团的第3、第4、第6军部署至兰州城西、城南附近。
同时,左路第1兵团进军至陇西、临夏,威逼西宁、阻断敌方后路之势;第19兵团的第64军则部署至海原,牵制“宁马”集团以断敌外援。
待到此,兰州已然成为一座孤城。
可兰州城北面有黄河天堑阻拦,南面有群山拱卫守护,仅是将其包围,还不足以对马步芳造成威胁。
南郊的群山是兰州城的天然屏障,从东到西依次是马家山、营盘岭和沈家岭三座大山,被马步芳打造成三大主阵地。
各阵地均是北大南小、北高南低,易守难攻。
马步芳经营这三座大山已多年,部署了大量的钢筋水泥碉堡和交通壕等战略工事。
阵地外围还一次部署了三道环形的人工峭壁。
人工峭壁是把原山丘垂直而下削成的,在峭壁的中部设置有多重机枪火力点。
而峭壁外则部署有多道堑壕和大量的鹿砦、地雷、铁丝网等防御工事。另外,各个大碉堡内套着小碉堡,交通壕则将各个碉堡与通向城内的环山公路联通,使得粮弹供应、人员转运、相互支援都非常的便利。
兰州城多年的经营在马步芳看来,就是个防御坚固、士兵强壮、将士勇猛,是一座“攻不破的铁城”,对于解放军来说是“一个陷阱”,利用好修建的工事,可将一野部队全歼于城下。
确实在这次战役中,解放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野伤亡人数超过8700人,有的团1500余人的建制,战斗结束时仅剩数百人,而有的连队几乎被屠杀殆尽。
8月21日拂晓,彭老总指挥一野集中9个团的兵力,对南山的各个要点发起猛攻。
可马家军依托兰州城坚固的防御工事负隅顽抗,战斗异常惨烈艰苦。
与马家军激战一日,一野竟然毫无进展,并且解放军的伤亡不少,有些连队甚至把战士都拼光了。
当天黄昏,彭老总果断下达命令,停止进攻,并向共产党中央汇报:“守敌尚顽强,工事很坚固”,“未攻下一个阵地”。
首战受挫,彭老总命令各团,用三天时间总结经验,细致做好战前准备,摸清兰州城的防御工事,研究战斗战法。
自8月21日夜起,到决战前一刻,一野各团不分昼夜,详细打探马家山、营盘岭和沈家岭三大阵地的战略工事,以及防御工事。
结合所得到的情报,开展军事民主,提出各种或有效或无效的战斗战法。
8月25日,一野发动对兰州城的总攻,彭老总摆出杀鸡用牛刀的姿势,动用三个军的战力,进攻马家军三个师战力驻守的三大阵地。
总攻一发起,一野三军就同马家军围绕三大阵地开展激烈的厮杀,双方战斗迅速白热化。
进攻马家山的是第65军,战斗伊始,第577团的进攻部队在其他各团的炮火支援下,进展顺利。
但马家军竟以敢死队反扑,他们全部光着膀子,提着手榴弹,挥舞着大刀,毫不畏惧死亡,一批批不断地向着第578团冲杀过来。
就连曾经在三关口战斗中威慑敌胆的第578团3连都打得异常艰苦,其中连排级干部全员牺牲,最后连队中的炊事班、连文书、通讯员、文化教员都不得不全部投入战斗。
最终25日入夜,第578团3连接连不断地打垮敌人敢死队的14次反扑,成功地守住了马家山阵地,将解放军军旗插在了马家山阵地。
营盘岭阵地则以第6军为主攻战力,25日拂晓,作战准备了30分钟后,第50团悍然向着三营子阵地发起了冲锋。
可是,一道马家军修筑的人工峭壁让第50团的冲锋受阻。
爆破组对坚固的人工峭壁进行了3次爆破均未成功,在这关键时刻,7连的指导员曹德荣,义无反顾地冲至峭壁前,用身体举起炸药包,让小战士拉燃引信,在炸塌峭壁的同时,自己也英勇牺牲了。
峭壁被炸开后,解放军与马家军在三营子阵地反复冲杀,那儿的每寸土地都被解放军战士的鲜血浸染。
25日17时,三营子阵地最终被攻克。
到26日凌晨,马家军全线崩溃时,第6军趁机占领了营盘岭。
那个无名战士向着炸开的峭壁,默念着曹德荣的信仰:我们为了不能战斗的人而战。
暗堡最多的沈家岭由第4军主攻,进攻第一道堑壕时,在32、33团的炮火支援下,第31团进展顺利。
但在进攻第二道堑壕时,31团的突击队被马家军的一座暗堡压制得无法前行。
而在这紧要关头,本就身负重伤的2连连长李应邦义无反顾地扑向暗堡,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暗堡的枪眼。
突击队员迅速跟上李应邦,将暗堡炸毁,最终夺取堑壕。
随后,击退马家军营团规模的1 0余次拼死反扑,最终第31团仅剩170余人,团长王学礼英勇牺牲。
到18时,我军控制沈家岭阵地,将解放军军旗插在了敌方暗堡上。
黄河大铁桥是马家军北逃的唯一通路,也是解放军攻破兰州城重要的一环。
25日晚,第3军的第7师中的第19团3营向着狗娃山搜索行进时,发现此处的马家军守军已经撤退,第19团3营当机立断,决定直插兰州城,勇夺大铁桥。
第19团3营的官兵在俘虏的带领下,向着西郭城门急进,沿着外城墙直扑向黄河大铁桥。
在行进的路上击溃一股马家军,并乘胜追击至大铁桥附近,随后第19团3营集中火力封锁桥面。双方激战中,大铁桥上几辆满载弹药的卡车被流弹打燃。
一时间,爆炸声惊天动地,马家军惊慌失措之下,不知解放军在大铁桥安置了多少兵力,四处溃逃,仅从大铁桥上掉入黄河淹死的马家军就有2000余人。
26日拂晓,至此,黄河大铁桥被彻底堵死,兰州城内的马家军退路被彻底阻断。
一野主战力冲入兰州城中,迅速扫荡全歼城中溃败的残敌,为先前死去的红西路军一报血仇。
被马步芳称为“金城汤池”的兰州城,从此解放了。
马步芳军阀集团作为国民党在西北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在兰州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统治从根本上被推翻。
以马步芳马家军被全歼为起点,人民解放大军所到之处,各级反动军阀政权纷纷垮台消亡,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以翻身解放,进入了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新中国的解放军也继承了那份信仰:我们为了不能战斗的人而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