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即将启程访华前表示,俄中双边贸易结算已经几乎完全摆脱美元和欧元,两国更多依靠本币完成交易。
![]()
普京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俄罗斯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自2021年以来,两国贸易额增长了约1000亿美元。按贸易总额来看,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一大合作伙伴,而在去年俄罗斯也已跻身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
他特别强调:“虽然我们仍用美元来换算贸易总额,但在实际结算中,几乎完全改用本币——卢布和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的比例已经降到统计学上的微不足道的水平。”
背景
-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金融制裁,限制其使用美元和欧元。
- 为了应对外部压力,俄中加速推动以卢布和人民币结算。
- 中俄贸易额在2023年已突破24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分析:去美元化的政治与经济意义
- 金融制裁倒逼转型
俄罗斯曾经在国际结算中严重依赖美元和欧元,如今由于西方制裁,被迫寻找替代方案。人民币成为主要选择。 - 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舞台
对中国而言,这是人民币加快“走出去”的关键一步。随着能源、原材料和制造品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不断上升,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 对美元霸权的挑战有限但显著
虽然俄中双边贸易“去美元化”已基本完成,但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和储备货币中的主导地位依旧稳固。中俄的做法更像是一种“区域突破口”,但长期来看可能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更多“非西方国家”探索类似路径。 - 潜在风险
- 双方需建立更加稳健的金融清算体系,以应对汇率波动和跨境支付的技术挑战。
- 如果中俄贸易规模继续上升,可能引起美国和欧盟的更强烈警惕与反制措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