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京持续被高温笼罩,脑梗塞患者的数量也悄然攀升。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该院神经内科收治在院患者中约三分之一是脑梗塞(俗称中风)患者。
男子突发手脚无力,竟然是脑梗
许师傅从事汽车修理工作多年,平日里身体挺硬朗。前几天,许师傅上班修车过程中,突然觉得手脚无力,连手中的扳手也无法握住,掉在地上,差点砸到自己的脚。许师傅以为自己中暑了,于是停工坐下来喝水休息;正当许师傅感觉不适症状已缓解,起身告诉工友自己可以继续干活时,突然摔倒在地,意识模糊。工友们赶紧拨打120,将他送到南京市第一医院河西院区。
救护车呼啸而至,南京市第一医院河西院区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早已做好接诊准备。初步了解许师傅的症状和发病过程后,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判断他可能是脑梗塞,第一时间联系了神经内科蒋腾教授团队。
团队骨干医学博士王伟接到急会诊通知后,立即赶到急诊医学科,迅速对许师傅进行评估,“患者突发单侧肢体无力、短暂缓解后又迅速加重,这是典型的脑梗塞预兆,必须争分夺秒救治。”
医院立即启动脑梗塞救治绿色通道,许师傅被快速送往医学影像科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许师傅脑内果然存在急性梗死病灶。为进一步明确病因,王伟又为他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右侧颈动脉夹层导致的急性脑梗。
明确病因后,治疗团队迅速制定方案。考虑到许师傅的血管病变为“非血流限制性”夹层,且症状已得到初步缓解,王伟决定采用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治疗,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和脱落,促进夹层愈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许师傅身体逐渐康复,入院时的手脚无力、肢体活动不便等症状已全部消失,许师傅顺利出院。
高温天大量出汗,这类人当心脑梗
为何此时脑梗塞高发?王伟介绍:“每年夏季都是脑梗塞的发病高峰期,尤其是存在脑血管狭窄的人群,更要格外警惕!”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大量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体内血容量在短时间内减少,血压随之下降。对于脑血管本身就存在狭窄的人群来说,血压下降会进一步导致大脑血流灌注不足,诱发急性脑梗塞。而颈动脉夹层是导致脑血管狭窄的常见原因之一,它指的是颈部向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颈动脉的内壁发生撕裂,血液沿裂口进入血管壁并形成血栓,使正常的血管腔变窄甚至完全堵塞,进而引发脑梗塞。
预防脑梗,做好这几点
针对夏季脑梗高发的情况,尤其是本身有脑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王伟给出了以下预防建议:及时补充水分:夏季出汗多,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建议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左右,可以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尽量喝温开水,不要用冰水、含糖饮料代替白开水,以免刺激血管或导致血压、血糖波动。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和剧烈运动: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高温时段外出活动,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子、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等。同时,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夏季昼长夜短,容易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要保证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学会调节压力,防止血压波动。
注意饮食清淡: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定期监测身体指标,按时服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要拖延。
高温天是脑梗塞的高发期,但只要了解脑梗塞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在出现症状时能够及时正确应对,就能有效降低脑梗塞的发病风险和危害。
通讯员 曹慧慧 刘春兴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