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基层治理、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三都县周覃镇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将统战力量融入基层协商实践,让“众人之事众人商”成为破解民生难题、培育文明新风的有效路径。
周覃镇新仰村的会议室里,长条桌旁坐得满满当当——村“两委一队”成员、各组组长、寨老、总管等50余名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一场由大家自主发起的“请你来商量”移风易俗协商会热热闹闹开了场。大家聊改革的愁、议办事的招、盼日子的甜,让移风易俗的每一步,都稳稳踩在群众心坎上。
为什么移?——群众算账,卸下生活“包袱”
刚开场,驻村第一书记韦佳雄提起村里办红白事“撑场面、开销大”的烦心事,话音刚落,不少村民代表就跟着点头附和。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慢慢算清了两笔“实在账”。
一笔是“经济账”,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有的家庭为了“面子”掏空积蓄,甚至背上债务,原本该喜气洋洋的婚事、庄重缅怀的丧事,硬生生变成了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负担事”。另一笔是“人情账”,薄养厚葬的陋习里,有人平时对老人照料不上心,老人走后却大摆宴席讲排场,村风里吹起攀比之风,少了“真心实意”的温暖。“现在酒席压力太大,改革对大家都有好处!”寨老的话,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我们不比排场,比谁家娃娃读书用功,谁家卫生做得好”,有村民代表接过话茬。越聊大家越明白移风易俗不是“丢规矩”,是丢掉让日子变难的“包袱”;不是“淡人情”,是把人情从“比排场、讲面子”拉回“常问候、真帮忙”,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实在处,让孝心体现在日常的关怀里。
该怎么移?——群众出谋,定好办事“法子”
“我们村老习俗多,得慢慢引导!”刚聊完“为什么改”,就有参会村民急着补充。讨论到具体举措时,会议室里更热闹了,没有“官方定调”,只有大家围着“自家事”出主意,每一条建议都透着“接地气”的实在。
有人提议,先定个“参考标准”,婚事酒席控制在合理范围,礼金设定适度上限,既不丢礼数,又不铺张浪费。也有人说,要靠“自己人管自己人”,发挥寨老、总管的威望,遇到谁家有大操大办的想法,先上门唠唠嗑、帮着算算账,比硬劝更管用。还有人想到,得让“好例子”带动大家,村里谁家婚事简办、谁家孝顺老人,多在微信群里分享、在宣传栏里展示,让大家跟着学、照着做。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办法越聊越具体。有人在一旁认真记录,不时把建议念出来跟大家核对:“刚才说的这些办法,都是咱们自己琢磨的实在招。移风易俗改的是陋习,暖的是人心,只有听大家的意见、顺大家的意愿,定出来的办法才合心意,改起来才顺气,也才能长久。”
成什么样?——群众期盼,过上红火“日子”
聊到往后的发展,大家又有了新盼头。有人盼着,以后村里办婚事,再也不为酒席发愁,新人能把钱用在小家庭建设上,日子从一开始就过得踏实。有人盼着,以后尽孝心,不再是老人走后“风光大葬”,而是生前多陪伴、多照料,让老人笑着安享晚年。更有人盼着,以后走在村里,听不到“谁家办酒花了多少钱”的攀比闲话,多的是“谁家需要帮忙搭把手”的热闹,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田地种好、把家园建好,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场协商会,没讲多少“大道理”,却让“移风易俗为大家”的道理住进了每个人心里。接下来,新仰村村委会把会上的意见一条一条整理好,变成实实在在的办法,一步一步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就像大家说的,好村风、好日子,从来不是等来的,是咱们村民自己一起商量、一起干出来的。
这场协商会的背后,是周覃镇“统战+基层协商”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邀请统战成员中的乡村能人、寨老、总管等“关键少数”参与议事,既发挥了他们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又让移风易俗的举措更接地气、更得民心,真正实现了“凝聚共识聚合力,协商议事解民忧”的治理效果,为基层治理注入了统战智慧与协商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