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声与引擎轰鸣共振,水族古歌与观众呐喊交织,黔南大地上一场关于乡村价值的创新实践正悄然开启。
11月15日至16日,三都水族自治县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赛事。贵州·黔南“穿越贵南之旅”全场景文体旅系列活动暨“贵州村GT”系列赛火热开赛,吸引了来自广东、广西、福建、上海等八个省份的156名民间赛车手参赛。
赛道上,民间赛车手驾驶改装车辆极限漂移,白烟四起;不远处,骑手们策马奔驰,在专业赛道上展现着水族传统赛马的魅力。这场“车马双驰”的盛宴,成为黔南“村”字号IP赋能乡村文旅创新发展的生动注脚。
文化根基:“村”字号IP的源头活水
“村马”赛场上,数万名观众和游客齐聚三都西部赛马城。骏马在骑手的驾驭下,如离弦之箭般飞奔而出,上演一场场扣人心弦的“速度与激情”。村GT系列赛车辆漂移赛在三都团结路激情开启,40多名选手驾驶着改装赛车,在赛道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车手们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在弯道处和指定区域进行灵活漂移,高难度动作层出不穷,现场观众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呼声。
![]()
赛马现场人山人海 徐朦 摄
浙江游客蔡冬冬赞叹道:“我在三都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贵州‘村马’表演,还欣赏到了震撼的车技漂移大赛,车技、马术大饱眼福,太值了!”这场“车马双驰”的盛宴,是黔南探索“村”字号IP的生动实践。“村”字号IP在黔南的成功,非凭空而来,而是深植于这片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素有“中国赛马之乡”的美誉。水族人民自古爱马、养马、赛马,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水族端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节期间的赛马活动是最具吸引力的内容。每逢端节,水族群众便会聚集在“端坡”举行赛马活动,庆祝丰收。
“传统的水族赛马,马匹不用马鞍,村民们在山头田间观看比赛,野性十足。”三都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这种源自民间的传统赛马活动,为今天“村马”的爆火奠定了文化基础。
1988年,三都成立赛马协会,规定除端节赛马外,每年举办一次大型赛马运动会,使这一民间赛马活动得以持续开展。
从“端坡”到专业赛道,从民间自发到市场化运营,“村马”完成了从传统文化活动到现代文旅IP的华丽转身。
![]()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
如果说“村马”是传统的延续,那“村GT”就是现代与乡土的硬核碰撞!作为黔南“穿越贵南之旅”的衍生赛事,这项源自民间汽摩运动的品牌,把赛道修在了山水之间,“穿越贵南之旅”作为贵州体育旅游的代表性线路,全长约369公里,沿途涵盖了龙里县油画大草原、都匀市绿博园、荔波县小七孔景区等众多景点。线路自2023年推出以来,迅速成为热门体育旅游项目,并成功入选2024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和全国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村GT”系列赛(三都站)的举办,正是依托这一精品线路,进一步拓展黔南体育旅游欢乐季系列赛的多元化形式,推动全州旅游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融合:“村”字号IP的破圈之道
黔南“村”字号IP的魅力,在于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让民族文化以崭新面貌绽放光彩。
![]()
拳击元素的加入,为三都村马赋能 徐朦 摄
2023年,三都决定将赛马推向市场化运营,以“国际标准+民族特色”重塑赛事体系。这一创新思路,让“村马”破圈成为备受瞩目的“村”字号IP。
在“村马”比赛现场,专业跑道、民族方阵巡游、非遗展示区“三轨并行”。奔驰的赛马和精彩的马术表演,与水族文化展演同步进行,为观众带来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第一次看到马术比赛融入少数民族文化,既新奇又震撼。”深圳游客袁浩林感叹道。
创新不止于“村马”。今年,黔南州体育局与CFMR品牌运营方充分研商,将“穿越贵南之旅”CFMR中国民间汽车系列赛更名为“村GT”系列赛。这一创新举措,将现代汽车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旅体验。
“把‘村马’‘村GT’互相加持、互相绑定,观众既看到了赛马的激烈追逐,也看到了汽车的激烈比赛。”“村GT”赛事负责人邹禹希说。
这种创新融合的模式,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也让“村”字号IP影响力不断扩大。
![]()
黔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州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贵南之旅系列活动还有荔波站、罗甸站等。荔波站将依托其世界自然遗产地小七孔的品牌优势,举办‘世遗征途 森养之行’活动;跨年之际,将在罗甸举办‘冬沐艳阳·湖耀星光’跨年活动。
经济效应:“村”字号IP的富民之路
“村”字号IP不仅是文化盛宴,更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据统计,2024年,三都举办“村马”赛事33场次,接待游客540.8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3亿元。
这一数字在2025年继续攀升——今年以来,三都累计举办“村马+”赛事45场,接待游客57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7.71亿元。
“村”字号IP的强大带动作用,从赛马场延伸至全域旅游。三都的马产业从赛场延伸到文旅领域,特色民宿、酒店星罗棋布。
新建的贵州“村马”酒店,120间“马景房”即将开门迎客。“马研学”“马旅拍”“马术培训”等旅游产品更是异常火爆。
“今年以来,西部赛马城接待了研学团队3000余人,马旅拍项目有2000多名游客参与。现在,游客在三都的停留时间从过去的1天延长至2.5天。”贵州赛马城文化体育公司负责人覃云峰表示。
![]()
“村”字号IP还带动了全民参与和创业热潮。在中和镇,水族骑手石绍张返乡创办窍亮马业有限公司,靠着养马、赛马、售马,年收入超10万元。
“‘村马’火了之后,许多外地骑师把自己的马寄养在我的马场里。”石绍张说。
三都通过“以奖代补”等政策鼓励群众养马,并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98万元。预计到2025年末,该县马匹存栏量将达5000匹、综合产值超亿元。一条涵盖“育种、训练、赛事、文旅”的马产业链正在三都形成。
![]()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 徐朦 摄
如今走进三都西部赛马城,全长1601米的环形专业赛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在不远处,赛车引擎的轰鸣声同样引人注目——这是“村马”与“村GT”共同奏响的文体旅融合交响曲。
徐文表示,黔南将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发挥黔南体育的优势,做老百姓喜欢、能够真正带动地方文旅体发展的载体。让赛事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
“村”字号IP成功的背后,是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同频共振。从马玉飞书记带领拉揽村发展产业,到“村马”“村GT”的蓬勃发展,黔南大地上,人们正在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这条创新之路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更让深藏于乡野的文化瑰宝得以闪耀于时代舞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