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这个村落看起来很原始,但很有活力!”来自多哥的N'DJA'ARAGOUENA刚踏入荔波瑶山古寨,便被这里神秘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深深吸引。
![]()
旅行团初入古寨。
日前,荔波县瑶山古寨景区迎来一批非洲企业旅行团,他们深入荔波瑶山古寨开启文化探秘之旅,在赏山水风光、品非遗魅力、享特色民俗中,沉浸式体验瑶族生活,当了一天地地道道的“瑶族人”。
沿着古寨的青石板路,团队一行跟着讲解员的步伐走走停停,先后探访了村史馆、瑶药坊、禾仓群、竹编工坊等特色场所。
![]()
旅行团体验竹编制作。
走进村史馆,在讲解员生动细致的讲解中,瑶族人民绵延千年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习俗如画卷般在眼前缓缓展开,大家对这个古老的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探访过程中,大家还近距离体验了瑶族特色项目。在瑶药坊,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大家深入了解瑶药的炮制方法与药用价值,品尝特色养生饮品,感受瑶族传统医药文化的智慧。
踏足古寨深处,一片错落有致的禾仓群映入眼帘。圆仓的底部用四根木柱等距支起,仓下空旷通风,可使圆仓内粮食不致郁热受潮霉变,底下也是瑶族孩子学习技艺、玩耍的好地方。大家纷纷驻足拍照,感受古老建筑中蕴含的生活哲学与文化密码,来自多哥的游客更是对这一独特的仓储形式赞不绝口,不停询问建造工艺与传承历史。
![]()
旅行团在村史馆了解瑶族历史。
竹编工坊里格外热闹,工坊内整齐摆放着各色造型精巧的竹制品。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手把手指导大家体验竹编技艺,从选条、起底到编织,耐心演示每一个步骤。
非洲游客们跃跃欲试,纷纷拿起竹条开始操作,专注地跟着步骤编织,时不时举起半成品向身边伙伴展示,脸上满是成就感,现场氛围轻松而热烈。大家不仅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精巧匠心,更体会到瑶族人民生活美学的智慧,不少人将亲手编织的物件细心收好,作为此次古寨之行的珍贵纪念。
![]()
旅行团在禾仓群了解瑶族建筑文化。
夜幕降临,古寨的热闹不减。饭后,精彩演出如期上演,山歌、舞蹈展现着瑶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高度还原瑶族人的生活场景。伴随熊熊篝火,大伙儿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将当日的欢乐氛围推向高潮。
沉浸式当了一天“瑶族人”,众人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多哥游客BruceAhli感慨道:“今天是我初次来到荔波瑶山古寨,此次探访让我学到很多,这里民族风情浓郁,保留了祖辈传承下来的文化,让我对如何推动本民族文化发展有了新的思考。了解了很多有特色的民俗,鸣枪迎宾、瑶族医药文化、竹编体验等,内容丰富且体验感强,我还亲手制作了一个竹编工艺品,收获满满!”
![]()
旅行团在瑶药坊了解瑶族医药文化。
多哥新闻部办公厅主任MISSITEKOUMOURTOUKUMEKOKOU说:“瑶山古寨是我接触过的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很好的案例之一,这里既保留了少数民族原始的风貌,包括建筑、民俗,又根据旅游发展需求打造了很多特色体验项目。此次探访,让我也对家乡的民族文化保护发展有了借鉴思考,回去后也会极力推荐从事相关行业的朋友来荔波实地感受、考察学习,将好的发展经验带回到家乡去。”
多哥游客N'DJA'ARAGOUENA说:“初入古寨见到的场面,真的非常壮观!这里的自然风光已经足够吸引人了,而真正让我触动的是,这里能传承并保护好民族的这份珍贵遗产,瑶族的历史文化和非洲的有一些相似之处,我非常喜欢。”
2025年以来,瑶山古寨景区积极响应国家文旅融合与国际化发展的号召,在团队接待方面,特别是在境外市场开拓和研学旅行深化两个维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创新产品供给、深挖文化内涵,成功吸引了多元化的客源市场,提升了景区的国际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共接待团队3047个,累计接待游客49560人。其中,旅行社团队1489个,小包团1398个,研学团队115个,境外团队45个,客源结构持续优化,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据团队负责人介绍,该非洲企业旅行团游客主要来自多哥,受邀参加“走进茅台:超级工厂传奇之旅”活动,在贵州贵阳、茅台、安顺、荔波、雷山、黎平等地,开启深入探访之旅。此次荔波之旅,让中外游客深度感受了荔波瑶山古寨的独特民族风情,不仅增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也让瑶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播与展示。(文/图 陈龙、黄庆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