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苍山叠翠藏古韵
洱海扬波载文脉
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大理833项各级非遗项目如繁星闪耀
在“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土地上
沉淀着多民族共生的智慧
![]()
从指尖匠心到烟火民俗
从器物之美到歌舞之韵
这些非遗不仅是时光的馈赠
更是大理文化生生不息的密码
今天
一同探寻极具代表性的大理非遗瑰宝
感受它们在岁月中绽放的永恒魅力
【白族扎染】
蓝白之间的自然诗行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诗意,在大理扎染中得到最生动的诠释。这项始于汉晋、盛于唐宋的国家级非遗,以天然蓝草为染,经“扎、缝、染、拆”多道工序,将苍山的清冽与洱海的温润凝于布帛之上。
![]()
喜洲周城作为“民族扎染之乡”,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晾晒的蓝白织物,随风轻舞成独特的风景线,“女扎花,男染色”的古老分工,延续着世代相传的默契。每一件扎染作品都因手工捆扎的随机性独一无二,冰裂纹、梅花纹等纹样,既藏着白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也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如今,扎染与旅拍、研学、文创深度融合,在年轻一代传承人手中,从传统服饰延伸至时尚设计,让千年蓝白之美焕发新生。
![]()
【剑川木雕】
以木为纸的雕刻传奇

剑川木雕是镌刻在木纹里的文明长卷,始于唐代、盛于明清的国家级非遗,以多层透雕技艺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民间木雕的代表”。
![]()
剑川“木雕之乡”的匠人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将汉、藏、纳西等多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创作,在门窗、家具、佛龛上雕出山水花鸟、人物典故。从大理文庙的精美装饰到寻常百姓的民居构件,木雕技艺早已融入白族生活的肌理,其曲线造型与大理石镶嵌的搭配,形成了富贵华丽又不失灵动的艺术风格。传承人始终坚守古法,亦在传统基础上开发出木雕文创、家居摆件等产品,让这项古老技艺在当代生活中延续温度。
![]()
【鹤庆银器】
锻打时光的指尖锋芒

茶马古道上的叮当声,成就了鹤庆银器的百年盛名。这项省级非遗以新华村为核心传承地,村落里遍布的手工作坊中,匠人历经“熔炼、锻打、雕刻、抛光”等数十道工序,将银锭化为精美的饰品与器皿。
![]()
鹤庆银器以纹样细腻、造型精巧著称,牡丹、龙凤等传统图案寓意吉祥,现代设计则赋予其时尚表达,从传统银镯、酒具到文创挂件,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
千锤百炼的不仅是银料,更是代代相传的匠心,当下推行的“银器+旅游体验”的模式,让游客亲身感受锻打时光的乐趣,让古老技艺在互动中传承。
![]()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银饰锻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福明(左)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刘魁立(右)正在制作银器。
【彝族跳菜】
宴席上的歌舞狂欢

“跳菜”是南涧彝族最具生命力的文化表达,这项国家级非遗意为“跳着上菜”,是彝族宴请宾客时的独特礼仪。
![]()
宴席之上,身着民族服饰的艺人肩扛托盘,托盘上摆满碗碟,伴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时而转身、时而跳跃,碗碟却稳如磐石。跳菜动作刚健洒脱,融合了彝族舞蹈的豪迈与生活的智慧,既展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也承载着彝族人民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
国家级传承人鲁朝金等艺人不断创新表演形式,让跳菜从宴席走向舞台,成为大理民族文化交流的闪亮名片。
![]()
【白族瓦猫】
屋脊上的守护精灵

盘踞于白族民居屋脊的瓦猫,是大理独有的民俗非遗,被誉为“民间消防员”和“镇宅神兽”。
这项州级非遗以陶土为原料,经手工塑形、烧制而成,造型夸张古朴,大口张开的模样既威严又可爱,寄托着白族人民驱邪避灾、守护家园的美好愿望。
![]()
不同县市的瓦猫造型各具特色,在传承人苏龙祥手中,更衍生出300多种形态,从传统屋脊构件发展为香薰炉、茶宠、摆件等文创产品,将甲马、扎染等元素融入设计,让守护之意走进现代生活。
在大理州博物馆,瓦猫与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的建筑样式相映成趣,成为展现白族生存智慧的生动载体。
![]()
【白族大本曲】
弦歌里的白族记忆

若说跳菜是宴席上的欢腾,那大本曲便是白族人家屋檐下的绵长弦歌。这项国家级非遗是白族独有的民间说唱艺术,始于明代、盛于清代,以“三弦为骨、唱词为魂”,一人怀抱三弦自弹自唱,时而化身帝王将相,时而演绎民间故事,“南腔”婉转抒情、“北腔”高亢激昂,两种唱腔交织出白族的悲欢离合。
![]()
唱本里藏着大理的千年故事:从《蝴蝶泉》的爱情传说,到《白王的故事》的民族记忆,再到《洱海儿女》的当代叙事,大本曲既是 “白族的活态史诗”,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
如今,传承人张桂英等艺人将环保、普法等现代题材融入唱词,让三弦声走进校园、景区,更通过短视频平台圈粉无数,让古老弦歌在新时代唱出新生。
![]()
从指尖匠心到烟火民俗,大理的非遗是活着的历史,是流动的文化。这些瑰宝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护中绽放,既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也融入了当代的活力。
如今,“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研学”的融合模式,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成为大理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来源:大理州人民政府网 大理文旅
编辑:陈琳玲
值周:胡亚玲 张辉
主编:李胜
生态环保普法宣传小知识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条例》
第三章 保护管理措施
第十八条苍山保护管理范围实行分区管控,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具体范围按照依法批准的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进行划定。
第十九条禁止任何人进入苍山保护管理范围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人民政府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