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是下一个“土木”吗?
在高分段,清华、北大、上交、复旦这些医学类专业在各个省份均降分。中山的临床在自己本省三年,从5000位暴跌到了8500位。医学类专业从大热到大冷,2025年究竟经历了什么?
其实,疫情爆发后,医学类专业达到了顶峰,热门医学院的分数比新工科的分数高很多。如果想读医学的本硕博8年5 + 3一体化,必须要有天之骄子般的分数。2025年首次爆冷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长学制的限制。现在,但凡想去一个地理位置不错的三甲医院,起步标准是博士,而且想成为一名医生,起步是研究生,所以基本上想学医就默认孩子最好能读到博士毕业。
细细一算,普通本科五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30岁能当上医生就不错了,一共要11年。普通家庭一算账,漫长的求学路,升学压力这么大,最后找工作也不一定顺利,所以现在也不太敢去赌了。
第二个原因是三明医改的政策,以及协和董小姐这些事件的影响。很多消息称,现在医务人员的薪酬不得与药品和材料挂钩,未来医生的待遇会直线下降,这使得很多家长忧虑重重。学医时间那么长,出来之后待遇却在下降怎么办?再加上前段时间董小姐这些负面舆论事件的发酵,导致临床类专业在2025年爆冷。
但其实,家长朋友们不必担忧。临床遇冷一定程度上是价值回归,它目前真正适合那些喜欢生物、喜欢化学,对医学感兴趣的孩子,而不适合那些盲目跟风的家庭。
另外,长学制肯定是必然的,一个要给人看病开药做手术的医生,对学历要求高是必然的。连学术的板凳都坐不住,又何谈踏踏实实去看病呢?
另外,医改也未必是坏事,而且对于病患、医生、医院、医保基金四方都能带来一定好处。普通医生的收入未必会被影响。
总的来讲,2025年医学类的降温是好事,因为之前医学的分数实在是太热太高了。现在可以给那些分数不高,但是热衷学医的孩子提供机会。只是普通家庭需要审视一下,切勿盲从,别指望跟风就能成就某个好前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