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度互联、高度互鉴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愈发依靠跨国界的协同与合作。我们相信,唯有拥抱世界,才能走向未来。”这是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在2025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发表的致辞中的一段话,点明了“学术无国界”这一发展重点。
这番致辞并非空喊的教育口号,而是电子科技大学多年来致力于推进国际化办学的真实写照。作为以电子信息领域为核心发展方向的“双一流”高校,电子科技大学长期聚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优势A+学科,通过多年布局,已经形成一套覆盖学位教育、实践交流、学术比赛等多方面的立体式国际化育人体系,使致辞中的口号真正落地。
电子科技大学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迄今为止,已经与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2022年,经教育部批准,电子科技大学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合作设立了格拉斯哥海南学院,开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采用全英文授课与“4+0”模式——学生无需出国,在校完成四年学习后即可同时获得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荣誉学士学位,这种“不出国门留学”的模式每年可覆盖两百多名学生。
除了这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还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学院等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本硕博全阶段的联合培养项目,形成了覆盖不同学历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正是依托这些多元路径,该校本科生出国(境)深造率长期稳定在20%以上,从数据层面印证了其国际化培养路径对学生的吸引力。
在长期的学位培养项目之外,电子科技大学还通过搭建短期交流实践平台,让跨文化交流成为学生生活的常态,进一步丰富国际交流的维度。2025年暑期,学校联合香港中文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启动“蓉港两地三校联合实训项目”,25名师生围绕“跨文化生医协作应对全球健康挑战”主题展开研究,在22天的两地实训中,学生不仅接触到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前沿议题,更在跨校、跨地域的团队协作中提升了国际沟通能力。
这类短期项目并非个例,数据显示,电子科技大学40%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长短期留学目的地覆盖近50个国家和地区。学校还建立了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若干个国际联合科研平台,让学生能深度参与国际科研团队的工作,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解决全球议题的实践能力。
短期交流侧重实践体验,而学术竞赛与校园文化浸润则从能力锤炼和环境熏陶两个层面,共同助力学生塑造全球竞争力,这也是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4年IEEE Xtreme18.0极限编程大赛中,电子科技大学派出的193支队伍均取得有效成绩,其中14支队伍进入全球前100强,不仅蝉联中国赛区总成绩榜首,还获得“最佳宣传大使”称号——这种全英文环境下的高强度竞技,直接锻炼了学生的国际学术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与此同时,校园内来自75个国家的留学生群体,与本土学生共同构成了多元文化社区,日常课堂讨论、社团活动中的跨文化互动,让国际视野的培养融入生活点滴,无需刻意营造即可形成浸润式体验。
从国际双学位的学历优势,到长短期国际交流项目的实践经历,再到从学术竞赛中得到的能力提升,电子科技大学所构建的国际化体系最终都指向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契合了校长发言中“学术无国界”的观点。可以说,电子科技大学的国际化实践,为学生提出的不是无用的口号,而是切实可行、用得上、走得通的成长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