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人说七月初六是老天爷“定调子”的日子。
这一天晴或雨,藏着后面旱涝的苗头。要是大日头晒得地皮裂,就得防着往后雨水少。玉米秆子怕卷叶,稻田也得提前蓄水抗晒。
山区浇地难的地块,赶紧检修水窖水渠。万一飘起毛毛雨,别嫌烦,得留神后面雨多成涝。菜地要提前挖排水沟,免得连阴雨泡坏根。
平原种水稻的乡亲,趁早清淤疏通田边沟渠。为啥老祖宗单盯着七月初六?这时节庄稼正长关键期,旱涝影响收成全靠它。
就像水稻拔节、玉米灌浆,缺水遭淹都要命。老经验是一代代攒下的“土智慧”,咱得看重。
但也不能全靠天,现在有气象预报帮忙看趋势。
比如南方往年这时候,雨多的地儿要防涝灾突袭。北方旱地多的地方,晴天久了就得盯着墒情。我个人觉得,老经验加新科技,种地才更稳当。
您看2023年有地方七月初六晴,后来旱得玉米减产。
提前打井浇水的乡亲,庄稼愣是挺过了旱天。
也有村子那年下雨没排水,稻田积水烂了根。这些例子都在提醒,提前准备才是硬道理。
未来几天咋行动?不同地块有讲究。种果树的,趁这两天检查果园排水畅不畅。
大棚种植户,加固棚架防大风,别等下雨手忙脚乱。
山区梯田注意边坡防滑,防止雨水冲垮田埂。
平原灌区提前和村里协调,定好用水计划。具体咋防?不同作物有不同招儿,得细琢磨。
但记住一条,甭管旱涝,早动手总比被动强。
现在赶紧去田里转转,看看庄稼啥状态。拿不准的地方,问问村里的老把式,多交流经验。也别忘了关注当地气象站的预报,双保险更安心。
七月初六是个提醒,让咱种地人心里有根弦。
天气多变咱管不了,但提前准备能减损。
老话说“人勤地不懒”,咱多操心,收成就稳当。往后日子,靠天更靠咱自己,田管跟上才是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