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社保我就不交了,直接折成现金加进工资里行不?”
在餐饮行业,这句话曾是不少打工人和老板之间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但从9月1日开始,这种“省钱默契”要彻底失效了——不管是街头小面馆、社区快餐店,还是个体经营的小吃摊,只要雇了人,就必须给员工交齐五险,哪怕双方签了“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也一律不算数。
![]()
为啥过去大家都对“不交社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先说说老板们的难处。开家餐馆,房租一年比一年高,青菜、肉类价格涨个不停,人工成本更是压得人喘不过气。一家十来平的小店,要是给3个员工都交社保,每个月得多掏好几千,本来就薄得像张纸的利润,可能直接被这笔钱“压垮”,连进货的现金流都得紧张。
再看打工人这边。不少服务员、洗碗工是短期工,干两三个月可能就换地方,比起“几十年后才能用的社保”,他们更在意“当下能拿到手的钱”。觉得多拿几百块现金,能立马贴补家用,社保这事儿太遥远,不如眼前实在。
![]()
可现在规则变了:社保不再是“可选项”,而是老板和员工都得遵守的“必选项”。老板别想再靠“协商放弃”省成本,员工也别指望用“放弃社保”换现金,双方都得按新规来。
面对新要求,餐馆老板们也在想办法适应,这3个方向成了新趋势:
1.“机器换人”越来越常见
既然人力成本高还得交社保,不少餐馆开始用机器替代人工。智能炒菜机按个按钮就能出菜,不用管加班也不用交社保;送餐机器人穿梭在餐桌间,比服务员跑堂更稳当;还有的餐馆直接对接中央厨房,省去后厨切菜、备料的人工,既省了钱又提了效率。
2.灵活用工成了“香饽饽”
服务员、保洁这类岗位,不再执着于招全职,而是多招兼职或小时工,忙的时候喊来帮忙,闲的时候不用付额外工资,也不用交社保。只有厨师、店长这些核心岗位,才保留全职员工。更省心的老板,干脆把收银、保洁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自己不用操心社保手续,专心管生意。
![]()
3.跟员工“摊开说”谈工资
与其硬扛成本,不如坐下来跟员工好好聊。不少小店老板会主动和员工沟通:社保要交,工资结构可能得调整,比如基础工资里拆分出社保部分,双方各让一步。毕竟比起“店开不下去大家都失业”,互相理解调整,才是更实在的办法。
最后说句实在话:餐饮行业本来就不好做,政策调整难免会有不适应,但抱怨没用,跟着规则早做准备才是正事。毕竟“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该交的社保早晚得交,与其被动应付,不如主动调整,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都能更踏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