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中央军委考虑到李敏特殊的生活问题,综合讨论之后,决定给她副军级的待遇。
面对中央的优待,李敏却说,父母是父母,她是她,要分清楚。
这已经不是李敏第一次说出类似的话来了,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李敏受到的教育非同一般。
她特殊的身份,也注定她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组织上为什么会给予李敏副军级待遇?她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成长故事?
谈到毛主席的两个宝贝女儿,可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李敏的生活过得比李讷更好。
她有自己稳定的工作,遇到了一个可以相伴一生的爱人,似乎也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
但其实,这样的认知是有失偏颇的。在李敏心中,妹妹李讷反而比自己幸福,因为她拥有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在父亲身边长大的机会。
童年时期,李敏的很多记忆都和苏联有关。她与妈妈贺子珍一起在苏联生活过很长时间,那时候,她们过得并不好。
贺子珍被误诊为精神病,李敏心疼妈妈,想要靠近妈妈,很多时候却无能为力。
好不容易等到回国,她回到爸爸的身边,想说中文,却又错过了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很多话都得从零开始学习。
毛主席把她捧在手心,内心对她也有许多亏欠。不过毛主席教育孩子很有一套自己的原则,他疼爱李敏,可是绝对不会溺爱李敏。
李敏上学时,只能老老实实走路,或者挤公共汽车,总之绝对不可以坐毛主席的专车。
李敏的文具,不管是铅笔橡皮还是本子,都得省着用,不能铺张浪费。
李敏也不可以和同学攀比,吃穿用度都不能奢侈。
如果只是空口白牙的教育,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可能没什么用。
毛主席的教育之所以能够成功,李敏之所以能够长成父亲理想的样子,多亏了毛主席的言传身教。
在艰苦朴素,不搞特权这方面,毛主席绝对是一等一的榜样。
早年间在井冈山搞建设的时候,毛主席就和广大战士一起同吃同住,喝小米粥,吃红薯野菜,住破破烂烂的房子,过苦日子。
到了长征路上,毛主席又经常把骑马的机会让给其他伤员,手里的水,以及一些药品,他也总是会主动让出去,叫警卫员都心疼不已,害怕他身体受不住。
西柏坡进京赶考之前,毛主席都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整天乐乐呵呵,一点儿都没觉得不妥。
只有在国庆仪式,又或者是召开大会,接待外宾这样的重要时刻,毛主席才会穿上新的制服。私下生活中,他的一件睡袍,都是补丁连着补丁。
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的身体出现过不正常的浮肿,那是营养不良导致的后遗症。
当时毛主席给自己的口粮定下了严格的数量标准,绝对不肯多吃,肉类和鸡蛋更是碰都不碰。他要和全国人民一起吃苦,一起渡过难关。
他的这些亲身做法,全部都落在女儿李敏的眼里。这些实实在在的行为,比一百句口头上的教育都更有用。
所以长大成人之后,李敏在生活中,也延续了父亲的风格。她的节约程度,可能比普通老百姓更甚。
像缝缝补补这些就不用多说了,吃剩菜剩饭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时候,为了节约,李敏愿意自己受委屈。
她的丈夫孔令华,也是名门之后,两个人都接受过相同的教育,价值观念相合,在生活中都是艰苦朴素的性格。
他们自己过得随便,但是遇到别人需要帮助,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结婚之后,李敏生下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在别人眼里是好福气。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养孩子需要耗费很大的成本,养两个孩子更是费心费力。
为了照顾好孩子们,李敏节衣缩食,自己眼看着越来越瘦,也越来越憔悴。
那时候,身边有人劝她对自己好一点,别太执着于每一分钱的花销。为了身体健康,她不应该总吃剩饭剩菜。
但她总是不以为意,告诉别人,剩饭剩菜一样能吃,革命年代,老一辈更苦更难的日子都能过。
这之后,她还是照样如此,衣服上的补丁,饭桌上的剩菜,袜子上破的洞,使用多年的家具,都是李敏人格的见证。
恍惚间,人们能够从她的身上看到属于毛主席的影子。
1976年之后,李敏还受到一些影响,总之生活和工作都不太顺利。
她觉得自己的人生跌进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父亲离开了她,处理很多问题都力不从心。
当时她最大的牵挂,除了丈夫孩子之外,就是贺子珍,她的母亲。
她要在岗位上做一个好同志,要在家人面前承担应有的责任,时常忙碌,生活质量更是直线下降。
而且她的妹妹李讷因为婚姻问题过得不好,她作为姐姐,还得惦记着照顾妹妹。
她的处境艰难,组织上看在眼里。因此1996年,中央军委决定给李敏副军级待遇,帮助她解决一些困难。
当然,促使军委做出这个决定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李敏值得。
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待人接物勤勤恳恳,而且也创造了不少好成绩,值得这个待遇。
只不过,李敏自己是有所顾虑的。她从小养成的性格是,不能随便接受组织上的照顾,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给组织上添麻烦。
而且,父母的光环始终笼罩在她的头上。所以她才会说:“父母是父母,我是我。”
她的父亲,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开天辟地的带领者,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名。
她的母亲,井冈山上的第一位女红军,长征路上舍己救人的女英雄,为革命事业奉献良多,始终心向光明。
她是他们的女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他们的影响。
但她希望,自己不会因为他们的关系,变成父母最讨厌的特权者。
所以她一直勤勉自身,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在工作上力争上游,每时每刻都能记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不过组织上的考虑,并不是因为李敏父母的关系,她实在多虑了。
她很优秀,不仅工作上成绩斐然,而且为人亲和,在领导同事中间的口碑很好。许多人尊敬她,喜爱她。
副军级待遇,的确让李敏没那么捉襟见肘。她也非常知足,并且在力所能及的方面,更努力的回报自己得到的这一切。
在家风家训这方面,李讷不愧是毛主席的女儿,她对自己的孩子们的教育,也严格秉持着父亲的风格。
她的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外公是最伟大的人,同时也知道,外公的伟大是外公应得的,和自己没有关系。
因此李敏的儿女性格都十分低调,尤其是女儿孔东梅,她被称为和毛主席长得最像的第三代,注定会受到很多关注。
不过虽然有所曝光,但她还是尽量低调,除了一些必要的社会活动之外,她基本不会出现在公众视线当中。
如今距离毛主席离开的时间已经越来越长,李敏的年纪也越来越大。
好像转眼之间,那个还在父亲的身边听故事的小姑娘,就长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
但李敏的那一颗赤子之心是不会改变的,这是她基因当中的品质,不会随着时光被筛掉,反而会历久弥新。
参考资料:
1、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李讷——《山东档案》2007年第6期54-55,共2页
2、毛泽东女儿回忆父亲的教诲:过普通人的生活——《党的生活(河南)》2015年第14期24-24,共1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