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全球竞争格局与发展范式。8月2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系统部署2025-2035年AI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路径,既是抢占技术制高点的战略抉择,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政策通过六大重点行动构建智能时代中国方案,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
一、文件基本概况与出台背景
(一)文件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发文字号:国发〔2025〕11号
发文机关:国务院
发布日期:2025年8月26日
生效时间: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政策时效:2025-203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国际发展背景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深度整合期,主要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技术迭代加速,大模型参数量级突破10万亿级;二是应用场景爆发,全球AI应用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5万亿美元;三是治理框架重构,联合国AI治理特别委员会已启动全球规则制定。美国通过《2024人工智能促进法案》确立技术领先地位,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构建严格监管体系,日本发布《社会5.0AI战略》推动社会转型。
(三)国内发展需求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面临三大转型需求:一是经济转型需求,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速已降至3.2%,亟需新动能;二是社会转型需求,老龄化率突破20%带来服务供给压力;三是技术转型需求,在芯片制造、算法框架等关键环节仍存在"卡脖子"风险。2024年我国AI核心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但应用渗透率仅为32%,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郭朝刚观点:
"该政策是我国应对'三重压力'(经济增长、人口结构、技术竞争)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标志着AI发展从'技术驱动'转向'制度驱动'新阶段。其突出特点是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治理进行三位一体统筹设计,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创新引领:强化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
- 应用牵引:以场景需求倒逼技术创新
- 安全可控:构建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
- 开放协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二)发展原则
文件确立了"五个坚持"实施原则:
- 系统布局:构建"技术-产业-应用"协同发展生态
- 分业施策:针对六大领域制定差异化路径
- 前瞻谋划:布局量子AI、神经形态计算等前沿方向
- 普惠共享:确保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 底线思维:建立AI安全评估红绿灯制度
(三)阶段目标体系
构建三级目标递进体系:
![]()
关键技术指标:
- 智能算力规模:2027年达1000EFLOPS,2030年突破3000EFLOPS
- 算法效率提升:单位算力能耗每年降低15%
- 数据开放共享:2027年建成50个行业公共数据平台
三、重点任务实施路径
(一)"人工智能+"科学技术
- 科研范式变革建设"科学大模型"创新平台:整合超算中心、大科学装置等资源。开发AI驱动的科研助手:实现文献分析、实验设计、成果评价全流程智能化。典型案例:上海张江已建成全球首个"AI+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
- 技术研发创新重点突破方向:多模态融合学习算法、神经符号系统、可解释AI框架。建立"需求方出题、科研界答题"的新型攻关机制。
- 社会科学研究设立AI伦理与社会影响研究中心;开展大规模社会实验:已在雄安新区部署"人机共生"社会实验区。
(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1. 制造业转型升级
智能工厂建设标准:设备联网率≥95%,工艺优化效率提升30%,质量追溯覆盖率100%
重点行业实施路线:
汽车:L4级自动驾驶渗透率2027年达25%
电子:缺陷检测准确率提升至99.9%
2. 农业现代化
主要应用场景:
智能育种:缩短育种周期50%
精准作业:减少农药使用量30%
产量预测:准确率达90%以上
广东省已建成首个"AI+荔枝"全产业链智能管理系统。
3. 服务业创新
发展"三新"模式:
新交互:多模态人机接口
新流程:智能合约自动执行
新业态:元宇宙虚拟服务
金融领域应用:智能投顾管理规模2027年将突破10万亿元。
(三)"人工智能+"消费提质
- 智能终端普及产品创新方向:
情感计算:实现情绪识别与反馈脑机接口:消费级产品上市数字孪生:构建虚实融合体验市场预测:2030年家庭智能终端保有量达8亿台。
2. 服务体验升级
重点发展领域:
智慧医疗:AI辅助诊断覆盖率80%
智慧教育:个性化学习方案覆盖率100%
智慧养老:服务机器人家庭渗透率50%。
(四)"人工智能+"民生福祉
- 就业结构优化就业保障措施:建立职业转换津贴制度、实施"AI技能全民提升计划"新型职业培育:AI训练师、数据标注工程师、算法合规审计师
- 教育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创新:
智能学伴:实现1对1个性化辅导虚拟实验室:覆盖全部理科课程能力评估:多维素质画像系统。
(五)"人工智能+"治理能力
- 城市治理典型应用场景:
交通信号智能优化:通行效率提升25%应急管理:灾害响应时间缩短50%公共安全:案件预警准确率90% - 生态治理重点工程:空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碳足迹智能追踪系统、生态补偿算法平台。
(六)"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 技术交流推进计划:
"一带一路"AI创新合作中心国际大科学计划参与度提升50%开源社区贡献度进入全球前三 - 标准制定重点领域: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算法审计标准、伦理评估框架。
四、支撑保障体系
(一)基础设施
- 算力网络实施"东数西算"2.0工程:建设8个国家级智算枢纽、算力资源利用率提升至75%、绿色PUE值降至1.2以下。
- 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措施:建立数据资产登记制度、发展数据信托新模式、培育百家数据服务商。
(二)制度环境
- 法规体系立法规划:
《人工智能促进法》《数据流通管理条例》《算法审计办法》 - 标准体系重点标准:AI系统安全评估标准、人机协作接口规范、行业应用成熟度评价。
(三)人才建设
- 培养体系教育改革:设立AI一级学科、建设50个未来技术学院、实施"百万AI工程师"计划。
- 激励机制创新政策:技术入股比例放宽至70%,设立国家AI杰出贡献奖,建立特殊人才签证制度。
![]()
五、实施影响与挑战
(一)经济社会效益
- 经济增长预计带动效应:2027年新增GDP1.2万亿元;2030年创造就业岗位1200万个;全要素生产率提升1.5个百分点/年。
- 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医疗资源可及性提升40%、教育均衡指数改善35%、公共服务满意度达85%。
(二)潜在风险
- 技术风险主要挑战:算法偏见难以消除、系统脆弱性增加、人机责任界定困难。
- 社会风险突出问题:就业结构性矛盾、数字鸿沟扩大、伦理冲突加剧。
(三)应对建议
- 技术治理建立"三全"监管体系:全生命周期评估、全链条追溯、全场景监测。
- 社会保障完善"安全网":职业转换培训基金、算法影响补偿机制、心理调适服务体系。
郭朝刚总结:
"该政策是我国迈向智能时代的'宪法性'文件,其成功实施需要把握三个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可控的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的平衡、自主发展与全球合作的平衡。建议建立'政策-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机制,在重点领域实施'揭榜挂帅'工程,形成可复制的中国模式。"
六、国际比较与中国特色
(一)全球政策对比
![]()
(二)中国方案特色
- 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实现重大工程攻关超大规模市场:加速技术迭代应用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治理实验场
- 创新路径应用反哺创新:场景驱动技术突破梯次发展策略:形成区域协同格局包容审慎监管:建立"沙盒"试验机制。
七、实施路线图建议
![]()
本政策作为指导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治理完善的三轮驱动,助力实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其实施成效将直接影响我国在未来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地位,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推进,共同构建安全、可信、普惠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作者简介:郭朝刚,奇哲咨询创始人 | 战略管理专家 | 高级培训师。
专业背景:上海交大校友,三料高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经济师/高级合规师)。
职业阅历:六度HR理论创始人、国学文化学者、企业战略顾问,专注中华传统文化智慧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20+年企业高管及管理咨询经验,主导上市集团管理体系搭建,服务多家企业战略与人才发展;15+年经管职业培训师,累计授课6万+学员;发表原创经管类文章700+篇,著有:《高手修炼》《赢在管理》《AIGC宝典》《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等6部专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