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一本自己的著作,很不容易;见到朋友,便想分享一下出书的快乐,赠送一本签名的书给他(她),既体面又厚重,还特别有意义,书香阵阵,意深情切,双方皆大欢喜。
不少朋友拿到新书,往往便手不释卷地浏览起来,还说要带回家给孩子们“好好看看”;碰到商界的合作伙伴,有时无礼相赠,又不想占用过多时间招待他(她),同样以赠书的形式“送礼”,有时收到的效果比送其它的礼物还要好。商友们往往瞪大眼睛问:“这是您出的书?”,我不置可否的回答:“是”;对方往往竖起大拇指说:“你这个经商的人还这么有浪漫的情怀和诗意,真是难得!”我听后,心里暗暗乐开了花。心想,商人就不准、就不能“浪漫”了吗?浪漫的商人更靠谱呀!起码会把所有交往的商人往美化了的人格方面去想,不会笑里藏奸、搞“职业联想”和歧视呀?!再说,赚到钱的商人“浪漫”起来更容易也更有底气呀!一系话说得对方心里美滋滋的,继续紧密合作的空间往往更大了。
言归正传,说到赠书,这十几年间我赠了不少,因为我的出版物有十本之多。每种书籍出版后作者都有一定量的销售任务;我拿到书后,往往不是卖掉,而是用来免费赠送,夯实人脉关系基础。在赠送的过程或后续交往中,发生了许多有趣或意想不到、尴尬的事情,既让人啼笑皆非,又让人匪夷所思。所以,现在再赠书,我变得格外谨慎,不是“天女散花”式赠书,而是“看菜下筷”式赠书,籍此是希望可以避免一些尴尬或难受的事情发生。
2020年在本单位写字楼清理某公司散乱的办公室时,突然发现了地上有我的一本书籍《知本时代 方略制胜》(是一本写现代商战的书),心想该倒闭的公司怎么会有我的书籍呢?我不认识该公司的任何人呀?我拾起地上的书,轻拂书上的灰尘,打开扉页,只见我签名赠书“某某人”,时间是2006年底;“某某人”是我单位里的一个部门经理,时年尚在单位里任职;我有点戚戚然和生气,但又不好意思直接找这个部下质问,我分文未取赠送给你的书籍怎么能这么不在乎呢?你借给别人阅读没问题,关键是应该及时收回呀?!怎么能这么不尊重人、不尊重知识呢?!我心里对他的人品打了一个大问号;后来再出版任何书,我再也不会主动相赠于他;即使他主动索要新书,我也是婉拒。从此后,我心底里也有些不相信这个部下的“好学精神”。大概在几年之后,这个部下的卑劣人品终于被大部人“看透”;人到四十几岁,被单位无故解聘了,灰溜溜地“卷铺盖”离职了。其间我没有做任何“落井下石”的事情,而是通过赠书与爱书这件事,我却看出了这个人的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事的端倪,“叶公好龙”式的读书糊弄不了人。
书籍不是用来装饰个人“门面”的;不学无术、做个样子更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有一个人是我的领导;我第一次开新书分享会时邀请他出席并到会讲话,其中有一个环节,我签名赠书,他愉快的接受了,并合影留念;过了几年,他被要求提前退休了。在清理他走后的办公室时,我拣到了那本签名的书籍;我轻拂灰尘,如获至宝,因为那一款书籍基本上已“绝版”,无处可买了,他的“不要”反而让我又多了一本“绝世”的“藏书”;我撕下签名的扉页,小心翼翼地放到个人藏书柜子中,又多了一个“意外收获”;事实上,据我观察,这个人是个“酒囊饭袋”、好大喜功,根本不喜欢读书学习,一年到头也看不了一本书,办公室一个书柜只是“装点门面”“滥竽充数”;最后他为自己的不爱学习、认知受到局限犯下一个致命失误,被组织提前责令退休......实在令人唏嘘遗憾!我的书中有大量“如何当好一个领导”的“前车之鉴”的例子和教训,如果他认真阅读和咀嚼起来,起码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举一反三,提前预防,不至于忽微而导致晚节不保。
在赠书给朋友时,我也碰到一件很“奇葩”的事;我赠给广州一个朋友的书居然“飞”到了遥远的新疆。某日,新疆一个姓吕的陌生人要求加我微信,我反问他:“您怎么知道我的微信号?”他说:“我有您的书籍”;我又问他:“您怎么会有我的书籍?”他说,我在网上书店购买的;书后有您的电话和微信号,故想加您,与您聊聊书中的有关内容和感想;我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原来,我签名给某某朋友后,他看后可能觉得“还有价值”,便又在网上开始售卖了,原价38.9元的书价,我是免费赠送给他的,他只卖了11元,这本书他看没看?还真不知道。还有就是“知识贬值”的速度很快呀,这个令我意想不到、猝不及防。我夜深人静时又一想,这个朋友也有点太过了吧,我免费赠送给他的书,他居然拿去卖钱,于友情何堪!难道他钻进“钱眼”里去了吗?他当时的想法和动机到底是什么呢?是想扩大我的影响、为社会营造“书香阵阵”?还是想为了那点“蝇头小利”呢?我真想去问问和深究一下;总之,今后再出书,我不会再赠书给这个“奇葩”的人。
劳心费神的写作,本身很辛苦;历经多个曲折出版一本著作也非易事;赠书就要赠那些惺惺相惜、真爱读书的人才是;再也不能干“对牛弹琴”的这种蠢事;读书人、写书人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谨慎赠书给人;书非所托,就是怠书、误己,浪费资源和时间。不要让所赠之书成为别人装点门面、敛财的工具,也不要让心血与汗水被别人轻贱得一文不值,斯文扫地,颜面不存。
☆ 本文作者简介:杨德振,中共党员、复转军人、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现为酒店高管;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杂文、诗歌、散文随笔数百篇;已出版八部散文著作,两部企业管理专著。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