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悦汉
当市民大众为求生计仍天天营营役役赚钱养家活口,为子女争取入读名校想方设法,在工作岗位上搏升一级,在小店内做些小生意为求生计,怎会知道也无暇理会香港正在努力打造成为科技中心和智慧城市,好像这些事都和他们没有切身利益和关系。
其实政府已坐言起行,例如由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源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首届“AI国际人才峰会”今日(26日)在湾仔会展中心举办。另外,由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在香港成立的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日前正式获授牌,标志着香港科研正在迈向崭新里程。
这两件事意义非常重大,充分体现中央对香港的关爱与中央对香港科技发展的支持,也展现中央对香港世界级顶尖科研实力水平的高度肯定及信任,香港作为特区,同样具备国家科技发展和创新体系战略的独特地位与重要价值。
其实,港府多月前已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并会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加强合作,以推动智慧城市和科技中心建设。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亚洲枢纽,绝对具备独特优势转型为科技中心和智慧城市。
不仅如此,港府已设立1000亿港元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物科技三大领域;修订《科技园条例》,扩大香港科技园规模至现有3倍,提供税收减免和租金补贴。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25年前实现全城5G覆盖,部署10万个物联网传感器节点,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试点数据跨境流动。
在科技中心发展方面,港府已定位产业重点发展:聚焦人工智能、医疗科技等前沿科技领域,透过InnoHK研发平台推动跨机构研究。招商引资与人才吸纳:透过具吸引力的政策,吸引具潜力的创新科技企业落户香港,并吸引龙头企业进驻;透过“创新及科技基金”增加私营市场在研发项目的投入,并推出人工智能资助计划,支援大学、研发机构和企业的创新活动。
未来特区将与湾区协同发展,透过“粤港信息化合作专责小组”加强粤港在人工智能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拓展等方面的合作。推动跨境创新平台发展,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数据跨境流动机制,鼓励企业落户河套并开展业务。
港府将深化与深圳科创合作:共建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实现科研设备通关免税;加入国际标准组织:主导制定智能城市ISO标准3-5项;举办全球科技峰会:创设“香港国际科技周”,打造东方达沃斯。在关键绩效指标(KPI)方面:2025年科技产业占GDP比重提升至15%,2027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万亿港元,2030年实现城市管理效率提升40%,上述所有方案,均逐步落实推行。
在香港成立的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除了展现中央对香港世界级顶尖科研实力水平的高度肯定及信任,未来香港将强化与大湾区及内地“产、学、研、用”协作,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融合发展,将能为香港发展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以及助力国家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多香港科研力量!
港府现正积极打造香港成为智慧城市,例加市民生活服务:推动“智方便”平台成为一站式数码服务,授权数据交换,让市民透过授权数据交换闸,在政府部门间分享个人资料,简化流程。此外,扩大免费Wi-Fi热点覆盖范围,并透过人工智能和视频分析提升公共服务。在数据开放与应用方面:将开放数据,增加市民存取和使用政府开放数据的次数,同时在数码港设立人工智能中心,并推动应用于交通、旅游等领域。
香港未来会善用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包括经济结构与社会形态,同时改变全球经济竞争格局。然而,AI也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挑战,包括道德伦理、治理框架,以及如何负责任地使用该技术等。因为技术创新不应由单一国家或地区主导,人工智能的突破必须来自于不同界别人士之间的协作与交流。香港必须把握“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包括新闻及言论自由,法治公平,廉政和高效的服务团队,完全有能力在5-8年内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和智慧城市典范。作为香港一个小市民,希望此文能帮助大众认清特区未来走势和光明前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