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开讲:一段战史点燃信念
8月22日8时,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响起,咸宁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思政教育第一课”在学校报告厅启幕。
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役军人、中国十大演讲家、全国模范军转干部、全国优秀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蔡朝东,身着戎装走上讲台,为全校1000余名师生及部分家长代表作题为《信念与责任》的报告。
蔡朝东以“一张老山地图、一段战地影像、一封诀别家书”开场,瞬间把师生带回硝烟弥漫的麻栗坡前线。
他用“猫耳洞里的一口水”“阵地上的生日歌”等细节,讲述了战友“把生留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的壮举,并深情阐释:“忠,是对国家的承诺;孝,是对父母的回答。大忠就是大孝,舍小家为大家是最高形式的孝道。”
针对“躺平”“佛系”等社会现象,蔡朝东抛出“责任三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随后铿锵作答:“责任不是口号,是把该做的事做到极致,把应尽的义务扛在肩上!”
台下多次爆发热烈掌声,不少学生、家长、老师泪光闪动。
三方互动:一问一答启迪成长
报告会现场,蔡朝东与学生、家长、老师频繁互动,报告厅化作沉浸式思政课堂。
“高考压力、功利评价层层裹挟,理想怎么守?”面对学生困惑,蔡朝东播放战地短片:猫耳洞中,战士用刺刀刻下“如果我倒下,请把理想交给后来人”。
“这就是答案。”他指向屏幕,“理想不是分数,而是把个人坐标牢牢标定在祖国大地。你们要让‘奋斗’二字落实在每一次作业、每一次实验。”
学生张洋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灵魂站立”四个字,陷入沉思。
教师漆波、姜星星也参与互动:“英雄故事怎样变成可触摸、可践行的校本课程?”
蔡朝东亮出泛黄的《战地日记》:阵地节水十法、负伤自救三步……“带回课堂,让孩子们分小组照着做、讨论、再改良,责任感就会被激发出来。”
学生杨腾跃的爸爸哽咽道:“我常年跑长途货运,最怕孩子缺陪伴。”
蔡朝东又展示受伤老兵的弹片伤疤:“这道疤老兵藏了40年,如今成了我给孩子讲勇敢最鲜活的教材。”
他建议家长每月给孩子留三句话:一句见闻、一句鼓励、一句歉意——“陪伴不仅是人在身边,更是灵魂同步”。
学生贡子煜的爸爸当即举起手机,把屏幕上的励志话语一一拍下,准备随时与孩子分享。
励志寄语:“三堂课”凝成永恒
咸宁市第一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朱大浩用“三堂课”总结报告会:
“这是一堂鲜活的思想政治课。”他指向身后PPT,“它让‘大思政’从文件里走出来,在硝烟、家书、勋章和泪水中变得可触可感。”
“这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他侧身指向会场上空悬挂的巨幅国旗,“当老山前线的炮火与报告厅的灯光交汇,爱国不再是抽象的口号。”
“这是一堂珍贵的人生励志课。”朱大浩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仍带着泪痕的面孔,“它提醒我们:分数之上还有灵魂,功利之外更有山河。”
随后,他向全体师生发出铿锵号召:“让我们把今天的感动化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恒久动力;把老山精神、英雄情怀写进每一次备课、每一道习题、每一次谈话,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仍围着蔡朝东久久不散。高一新生伍竹煊在笔记本写下:“今天,我在英雄的目光里,看见了未来自己的模样。”
文/图咸宁日报记者 黄柱 陈红菊 通讯员 王腾 郑玉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