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撰 文 /王勋
近几年,随着中国文化复兴的浪潮,很多行业迎来国潮、新中式品牌的爆发,在香氛领域,创立于2018年的观夏,短短7年的时间,销售额迈入10亿级别,妥妥的国产香氛顶流,它不依赖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也没有明星代言的流量加持,却凭借对东方文化的细腻诠释,悄然占据了许多人的嗅觉记忆与精神世界。
观夏为什么成功?今天,我们从东方文化的视角,来一探究竟。
![]()
迪奥纪录片《寻香之旅》把香水生意的本质归结为“出售一种幻想”,和一般消费品不同的是,香氛产品往往需要超越物质的意义或概念的加持。而观夏也正是通过“东方香”的文化叙事,为消费者创造了一个以香氛为载体的形而上的世界。
不同的是,观夏把“东方新摩登主义”的品牌理念贯彻到了极致,从品牌命名、视觉系统、产品包装到内容表达、空间体验,都经过精心的拣选、雕琢和转译,共同营造了一个自洽、沉浸、引人入胜的品牌世界。
![]()
*图源网络侵删
选择“观夏to summer"作为品牌名称,源于2017年夏天,沈黎和其他几位创始人在苏州留园的长廊里的所见所感,观夏有“静观夏天”之意。品牌图形logo“S”的形态,也借鉴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八角花窗,内柔外方,中正平和,中文logo“观夏”则在宋体的基础上多次微调形成,用汉字形意传递东方气质。
香水瓶的设计也有中国园林的影子,瓶盖取形于江南园林的八角花窗,手工制作成“八棱盖”,材质类似玉石,温润有光泽。瓶身除了logo,只留下「桂」「昆」「茉」这些产品名,留白的手法,是东方美学的精髓,也是和现代极简理念的交汇点,通过留白激发用户的想象与情感投射。
![]()
*苏州留园八角花窗
除了差异化的品牌视觉形象的塑造,观夏也把内容视作品牌的重要内核,从创立至今,坚持用“做杂志"的高水准进行品牌内容的输出,7年来微信公众号平均每周一更,每当产品、活动上新或者品牌事件的发生,都有一篇制作精良的文章,无论是小红书、视频号还是产品详情页,不厌其烦地向用户分享东方美学、品牌理念,创作故事、原料成分、香气感受等等。
视觉呈现同样高度统一且克制,大量运用富有诗意的静物摄影、风景、人物,画面设计不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着力于营造一种“静观”的氛围,引导用户沉浸于一种东方式的、内省的审美体验,让视觉设计也成为品牌精神的无声宣言。
![]()
*图源网络侵删
2021年,观夏推出了品牌杂志《昆仑KUNLUN》,呈现与十位当代艺术家的对谈,将品牌内容从香气延伸至戏曲、陶瓷、雕塑、舞蹈等领域,展开对于东方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的探讨。
![]()
*图源网络侵删
2023年联合平行诗歌节发布感官读物《Nosepaper》首期诗集,后又陆续推出第二期「天生有灵」景迈寻茶,第三期主题为「和世界玩儿」,邀请余秀华、翟永明、林白等十一位女性写作者,在三八妇女节期间,以松弛的方式轻巧切入女性议题。
![]()
*图源网络侵删
对于观夏而言,所有的用户触点,都会变成内容表达的载体,而无论什么样的形式和媒介呈现,观夏内容的核心,不是符号的简单挪用和堆砌,而是潜入文化的深处,打捞集体记忆和文化意象,从而赋予香气以可触摸的文化厚度,并以现代视角进行转译和再创造,形成东方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
*图源网络侵删
它的内容极少堆砌空洞的“东方”、“传统”标签,而是将笔墨集中于描写具体而细微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具象而深度的叙事,在用户心中成功重塑了东方香气的现代形象:它既是精深的、有源可溯的,也是优美的、可亲近的、属于当代生活的,从而形成了品牌差异化的根基。
在观夏这个新锐品牌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老派”的品质,不追逐短期流量,而是注重品牌内核建设,通过持续的内容、产品、体验,让用户从“消费者”变成“认同者”,甚至“传播者”,通过体系化的品牌建设,让每一款产品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整体叙事的一部分,从而更有力地影响的用户心智,慢慢构建起品牌护城河。在浮躁的当下,这份认真做品牌,扎实做内容的定力尤为珍贵。
最初两年,观夏产品仅限于线上销售,每周四晚八点开售,常常处于售罄的状态。但仅靠线上内容不足以构筑完整的品牌体验,2020年,观夏在北京国子监开出第一家线下旗舰店,今年 1 月,第 15 家线下门店广州「观夏葵园」正式落成。
观夏将实体门店视为品牌文化的展厅,一个可沉浸式感知东方美学与在地文化的物理场域。所有线下门店并非千篇一律的标准化空间,而是根据不同城市的文化基因进行定制。
![]()
*图源网络侵删
早期的门店大多选址于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老街区,比如北京国子监的老北京四合院、上海湖南路的老洋房、成都祠堂街的原美术社砖楼,进行“旧改”,让设计的新意融入老建筑的磁场。
后来除了延续老街区的选址逻辑,也逐渐扩展到消费氛围更浓的商场门店,比如三里屯太古里,杭州天目里、深圳万象城,探索东方文化在现代环境下的新的可能性。
对于观夏来说,门店的核心功能不仅是销售,更是文化展示与生活方式体验的空间,不仅空间设计要进行在地化的创新,每个门店的活动体验设计,也都遵循着自己的特色,不仅接续文化传统,而且有深入的在地化表达。
![]()
*图源网络侵删
观夏上海闲庭开幕时,在上海特色的老洋房里,以宋代茶点、木版年画、中式插花等东方文化体验为线,展开体验设计。
成都观夏蜀馆开启“主理人游牧计划”,将二层空间持续开放给更多主理人和品牌,打造一个城市客厅,展开在地生活的探索,开店期间联名成都本土品牌入云屋,打造限时空间,以“浮光竹影”限定主题茶室,在香气之外,带来更立体的感官体验。
![]()
*图源网络侵删
七月夏日,北京国子监一座绿树掩映的四合院里,观夏展开「轻舟俱乐部」主题活动,邀请人们去读树、观鸟、赏花,活动概念选取轻舟的意象,由陶渊明、庄子和卢梭等东西方icon的相关思想对比,引申出共通的缓慢、无为、自然的生活哲学,在焦虑和紧绷的都市节奏中,用轻巧的概念和落地呈现,击中用户的内心。
这种“在地化”策略,让门店成为城市文化的延伸,而非单纯的销售终端或品牌展厅。消费者走进观夏,不仅是购买产品,更是体验一种与本地文化共鸣的生活方式。
![]()
*图源网络侵删
![]()
![]()
先有故事,后有产品,是观夏与众不同的产品研发逻辑,沈黎在接受媒体采访中透露:“我们会提前半年召开新品选题会,比如说要开发一个四季系列,我们不能直接进入到(产品)终点,说我要做一款白玉兰的香、或是我要做一款桂花的香,而是要从一个故事的原点开始”。
比如,“昆仑煮雪”,缘起于主理人宿于雪山脚下的木屋的体验,也意在于还原中国人心中“风雪夜归人”的意境;“颐和金桂”,是南方人秋日思乡之时,在北京颐和园邂逅桂花的感动;东方哲学系列香水“裸”的灵感,则来自画家常玉的画作,体现自然香气的概念。
![]()
![]()
*图源网络侵删
还有“书院莲池”、“听泉茉莉”、“西溪桃花”、“福开森路”……这些名字不是随意的标签,而是研发的起点,它们本身就是高度凝练的文化意象的重新组合,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和解释力,产品名称所唤起的画面感、文化联想、情感基调,框定了调香的方向和目标。
“昆仑煮雪”所传递的开阔大气的东方意境;“书院莲池”所蕴含的书卷气以及文人雅趣……契合着中国文化中某些共通的审美情结和精神向往。
观夏的表达,超越了大多数国潮、新中式品牌的符号堆砌和情怀贩卖,也摆脱了西方对于东方的猎奇视角,单纯地从中国人的情感和文化情结出发,采撷、提炼东方文化意象,进行创造性的转译,每一个产品,不仅追求形式上的现代东方,更追求共通的情感记忆和审美意境。
![]()
*图源网络侵删
正是留白、克制的东方理念,让用户不需要脱离现代生活框架,轻松将它融入现代生活场景。观夏也鼓励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缕香、一件器物、片刻的静心,随时营造属于自己的“雅致”瞬间。
产品设计本身也强化了这种情感体验,“当归”精油香薰炉,以现代设计呈现中国古人「炉煮焚香」的用香方式、晶石香薰滴入精油的缓慢释放过程,都自带仪式感。这种使用方式引导用户慢下来,专注于当下,将简单的用香行为升华为一种自我关照和情感仪式,让香气成为现代人寄托诗意、寻求心灵慰藉的日常媒介。
![]()
*图源网络侵删
而挑战则在于,单纯地讲故事是危险的,品牌的理念和行动必须要有高度一致性,最终融合进向用户交付的产品价值和体验之中,只有这样,品牌的主张才有可能变成用户的共识。因此,观夏产品呈现的香气体验必须能支撑并唤起名字所承诺的意境,形成强绑定,才能完成价值交付的最后一环。
好在观夏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强调「从成分源头开始」的东方香,而不是「故事主线」的东方香。”比如,颐和金桂系列产品采用湖北咸宁、广西桂林桂花净油,以及云南产的天竺葵,并邀请拥有国际调香背景的中国籍调香师David Huang合作,只为调出更符合东方人审美理念的香气。
![]()
*图源网络侵删
在智璞文华的商业观念中,“中国式现代优雅生活何以可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思考的命题,这对于本土品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从观夏我们可以看到,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和数字信息的洪流中,构建一种有温度、有质感、有文化根脉的现代中国式优雅生活,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中国品牌讲好东方文化,核心在于为现代人提供一种可行的生活方案——如何帮助人们在传统断裂与消费狂潮的双重夹击中,找回那份久违的优雅与精神的定力,用以安顿身心,哪怕只有香气袭来的片刻。
![]()
撰文:王勋 | 编辑:拂晓| 视觉编辑:张苏蕊
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