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一,起网!”
8月21日一早,儋州市峨蔓湾海域深水网箱养殖基地的金鲳鱼正自在游动,一阵突如其来的“失重感”打破了它们的宁静。
随着渔业捕捞运输辅助船“琼儋渔运66666”吊臂缓缓升起,12万斤金鲳鱼离开居住了近5个月的深水网箱,开启了它们的“上市之旅”——海南神农水产种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农水产)今年首批金鲳鱼迎来收获季。
“琼儋渔运66666”正从深水网箱中打捞金鲳鱼。神农水产供图
“今年4月,我们投放了首批400万尾金鲳鱼苗入海进行养殖。”神农水产总经理陈君介绍,该公司是上市公司神农种业旗下全资孙公司,在峨蔓湾投资建设神农深水网箱养殖项目。从空中俯瞰这片海域,38口周长90米的深水网箱像一个个整齐排列的“甜甜圈”。
陈君是最能感受到这份甜的人,“目前金鲳鱼市场行情良好,这批金鲳鱼的收获预计将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刚一被打捞上船,原本身强体壮、活蹦乱跳的金鲳鱼就被“冻晕”了。活鲜舱内放置了足量冰块,像一个移动的巨型冰箱,经过冰鲜处理的鱼能最大限度保存其新鲜度和美味。经过二十几分钟的航行,“琼儋渔运66666”停靠在儋州市三都办事处南滩码头,一辆活鲜运输车在码头边等候着。船上的工人熟练地打开活鲜舱,运用吊臂将金鲳鱼转运到车上。
吊臂正在给金鲳鱼“搬家”。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心怡 摄
“我们采用的是‘订单式生产’,这批金鲳鱼会被送往湛江,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加工,再送入全国各地的大型商超。”陈君介绍,峨蔓湾的水质条件好、盐度高、水流量大,在这里养殖的金鲳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据了解,神农水产依托南海生物保种中心、现代化选育与繁育中心,构建了“保种—育种—测试—繁育—推广”一体化水产种业体系,旨在通过生物育种技术突破,强化我国水产种源核心竞争力。
“我们从2022年开始进行育种工作,不断提升金鲳鱼的抗病性能和存活率,降低饵料系数。”陈君说,神农水产与中科院、海南大学等院校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不仅开展保种育种工作,还与科研机构、科技机构共同开展巡检、洗网机器人的开发与研究。“深水养殖风险较大、难度系数高,未来我们将逐步提升养殖智慧化水平。”
“琼儋渔运66666”载着金鲳鱼驶向码头。海南日报见习记者王泽洋 摄
发展深海网箱养殖是海南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方向之一。海南坚定海洋渔业“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战略方向,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能,大力发展水产种业、深远海养殖,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筑牢“蓝色粮仓”。
儋州立足自身丰富的海洋资源、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多措并举推进渔业“往深海走”,划定5个深远海片区4.08万公顷海域、1.54万公顷农渔业区、772公顷渔业基础设施区,释放养殖企业产能,还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助力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正在与儋州市政府积极沟通,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至1万亩,推动儋州现代海洋渔业优化升级,带动当地渔民增收。”看着一网又一网正在“搬家”的金鲳鱼,陈君满怀期待地展望着。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编辑:李佳峰 审核:韦雪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