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腹地,药韵悠长,千年药乡育道地瑰宝;产业升级,合作共赢,药博会助推高质量发展。
金秋陇西,药香馥郁。8月23日,第六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千年药乡”陇西开幕。翻开时间册页,从2018年起,甘肃以国家级平台的高度,从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合作共赢”的基础共识,历经“绿色道地高质量”的产业追求、“呵护人类健康”的时代使命,最终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药博会成为推动甘肃从中医药大省迈向中医药强省的核心引擎,也是展示中国中医药文化、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
甘肃中医药产业依托独特自然条件和丰富道地资源,已形成种植、加工、流通、研发、文化全产业链体系,成为全国中医药产业重要基地。六届药博会的背后,是甘肃“天然药仓”的深厚底蕴,是“五朵金花”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等中医药产业链的共同发力。
岷县当归,素有“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的美誉,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和1700多年的药用历史。时下正值中药材生长的关键期,在岷县禾驮镇、梅川镇的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的育苗试验田里,县中药材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正在给农户开展夏季病虫害防治培训。
今年,岷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8.9万亩,当地持续强化中药材生长全周期田间管理,全力保障中药材稳产增收。自开春以来,像这样的技术培训,已经开展了20多次。
作为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岷县着力构建“标准化育苗+规模化种植+专业化交易”的产业链条。2025年岷县当归的本地产量占全国的80%,是当地群众增收、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省首部道地药材专项法规《定西市岷县当归产业保护发展条例》将于9月1日正式施行,标志着岷县当归产业迈入法治化新阶段,推动产业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跨越,打造全国道地药材标杆。
![]()
除了当归之外,定西市重点发展黄芪、党参等大宗道地药材,建设陇西、渭源等6大产业园区,形成“一县一品”的多元化药材特色布局。为了让中药材既有“量”的保障,更有“质”的优势,我省全面开展国家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监督实施示范建设,“党参之乡”渭源县率先推进落实,全力打造GAP基地产业新标杆。在新寨镇党参GAP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垄垄白条党参叶片葱绿、茎干挺拔。通过有机肥、绿肥作物种植和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党参品质;通过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动移栽到采挖全流程提效降本;通过统一技术培训与管理,确保全镇中药材年产量稳定在6750吨以上、产值超5亿元。
在品牌建设上,新寨镇持续擦亮“白条党参”金字招牌,因地制宜发展党参蜜、党参醋、党参酒等衍生产品,形成“一株药”到“一条链”的全产业链升级。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协同发力,不仅提升了中药材附加值,也让药农的增收渠道更加多元。
如今,白条党参种植规模持续增加,品质口碑不断提升。“岷县当归”“陇西黄芪”“渭源白条党参”3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国家精品品牌培育计划,202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550万亩、标准化种植率接近70%,20.67万亩基地通过国家GAP符合性检查,面积居全国前列。
在药博会嘉宾们实地考察环节,首阳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也是重中之重。走进陇西县首阳镇黄芪标准化种植试验田,20亩试验地块被划分为26个“微型实验室”,白色防虫网、黄色诱虫板与翠绿的黄芪苗相映成趣。
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政策支持、统一农机服务、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金融保险、统一订单回收,最后分户种植。陇西县首阳镇“六统一分”工作模式让散户变成“集团军”,降低了农户种植的风险,保障了中药材的质量,全面提升了中药材种植产业化水平。
定西市充分发挥中药材种质资源优势,不但建成了西北最大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更在设施育苗等技术上取得了新进展,标准化种植成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2025年,全省建设中药材种子繁育基地4.1万亩、种苗繁育基地17.6万亩,从选种到采收的标准化链条,让道地药材成为市场的“香饽饽”。
![]()
产量稳定了,品质提升了,接下来就要看如何运得出、卖得好?从陇西县首阳镇出发,15小时可将中药材送达1200多公里外的安徽亳州,陇西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熟练地将各类中药材分类整理、装车,运往专线城市。
首阳的药香,飘了两千年,如今,这份繁华在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有了新模样。2012年,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试运营,2017年升级改造,引入“互联网+中药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模式,如今,这里日均交易原药350吨、饮片60吨。党参、黄芪等道地品种更是占据半壁江山,全国85%的黄芪交易都在这里完成,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成了名副其实的“黄芪心脏”。
目前,常驻陇西首阳的外地药商有2000多人,陇西首阳中葯材交易市场每年外销量超过30万吨,2025年交易额突破200亿元。截至目前,我省形成立足西北、辐射全国的仓储流通体系,全省静态仓储能力近200万吨,年交易量240多万吨,大宗道地陇药不断走向全国,书写着“陇药通四海、岐黄泽万民”的本草传奇。
高位推动、全链协同。这些年,我省不断加快构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道地品种,集中资源力量,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和标准化生产,构建起从种质资源保护、标准化育苗、智能化种植到现代化交易的全产业链体系,中医药全产业链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全省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972亿元,呈现强劲发展势头。2025年上半年,全省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393.22亿元、同比增长18.44%。
今年全省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值此产业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第六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恰逢其时。作为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盛会,本届药博会将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〡编辑 整理: 掌上陇西
【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征稿邮箱:50169220@qq.com
合作请添加小编微信号:zhangshanglongxi
掌上陇西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
|广告发布|便民信息|本地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