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杨林宋 谢菲 韩金序)八载进博,开放如一。11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走进进博会各省份城市展馆,一股浓郁的中医药气息扑面而来,一批中医药老字号们带着传承百年的药方与现代创新技术,借助进博会搭建的“快车”,在国际化道路上开辟出一条新航道。
中医药的进博表达:老字号扬帆、新势力启航
“作为老字号,我们希望能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医药文化,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顾若祎一句话,道出了众多中医药同行们的心声。作为连续八年参展的“老面孔”,宏济堂借力进博会这一国家级开放平台,在“中医药出海”的宏伟蓝图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11月5日,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展区的“阿胶+”系列核心产品矩阵。韩金序摄
此次参会,宏济堂携多款核心产品亮相。包括越南版安宫牛黄丸、采用日本技术研发的复合配方胶囊麦角硫因产品,以及与国医大师张大宁合作在澳门推出的葵仁护肾饮等。顾若祎表示,其中的旗舰产品安宫牛黄丸成为出口爆品。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和宏济堂在中医药国际化方面的工作开展,加上每年参加进博会的助推作用,安宫牛黄丸和宏济堂阿胶在东南亚市场的年销售增长率达到40%以上。
津药达仁堂集团国际化战略在2024年迎来里程碑式进展。目前,速效救心丸、清咽滴丸等25款产品获新加坡卫生科学局批准,首次实现自主持证海外注册,标志着国际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
11月5日,广东伦太太大健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间冰为记者介绍产品“龟苓膏”。 谢菲摄
乘着中医药出海的东风,越来越多老字号主动走出“舒适圈”,迈向国际舞台。首次参展的老字号广东伦太太便将进博会选为品牌国际化的“第一站”,重点推介产品“龟苓膏”。“以前龟苓膏的好,只有本地人知晓;现在我们希望让全世界都尝到真正高品质的龟苓膏。”广东伦太太大健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间冰表示。
实际上,中医药出海的探索,早已在百年前启程。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金牛眼药,曾在1915年斩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这份始于明末的匠心传承至今未断。第二次来参会的河北金牛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丽君语气里多了一丝从容,“金牛眼药粉的配方已传承四百多年,最初是为救治流民中的眼疾患者而创。为了能让古老配方在海外也发扬光大,我们选择再次来到进博。”
![]()
11月5日,河北金牛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丽君为记者介绍金牛眼药主要中药成分。韩金序摄
除了百年传承的老字号,新兴企业正在为中医药国际化书写新篇章。作为第六次亮相进博会的“常客”,中科健康产业集团正以现代化、科技化的新姿态,交出一份亮眼的“出海成绩单”。中科中药现代化研究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中科集团国际贸易部业务经理乔倩告诉记者,2020年中科在进博会首发的“超级灵芝孢子油”率先登陆美国、加拿大及亚太市场,随后反哺国内市场,成功实现“内外联动”。如今,中科产品已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架起出海的桥与船:政策与平台的双向赋能
从首次参展寻求合作,到连续参展深耕市场,进博会已成为中医药企业对接全球资源、展示品牌实力的重要窗口。
进博会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深度交流”,搭建起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让海外观众真正理解中医药的价值。在中国中医药报社主办的“中医药非遗会客厅”内,藏医药浴法、中医针灸、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等12项世界级、国家级与省市级中医药非遗项目集中亮相,这也是中医药首次以独立主题展台形式亮相进博会。
进博会更搭建起多元开放的对话合作平台,让企业得以近距离链接全球资源、深化产业协同。
“进博会让我们能和国际品牌当邻居,跟专业客商深度交流,每年都有新惊喜。”乔倩表示,此次参展,企业特意将展位面积增至72平方米,带来30余款中药现代化海外健康产品及 230 多项专利技术。
除了现场展示与交流,进博会还通过多元配套服务为企业铺路搭桥。展前供需对接会搭建起提前对接、深化合作的高效渠道,助力参展商与采购商精准锁定合作意向。中药配方颗粒领军企业培力农本方,在此次对接会上重点展示的参苓白术散胶囊,凭借“道地药材+现代工艺”的双重优势,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咨询。线上线下融合的“365展贸网”更是打破时空限制,整合展会服务、贸易撮合、政策发布及公共服务功能,通过“云上展厅”“需求大厅”等模块实现全年无休的贸易对接。
企业出海的底气,更源于国家政策的坚实护航。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为中医药国际化保驾护航。《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医药的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高质量推进中医药“走出去”,深化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中药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
这些政策不仅为中医药企业提供了方向指引,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支持。本次参展的多家中医药老字号均享受了免费参展的待遇。此外,地方政府对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物管理局(EMA)等国际认证的中医药产品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对标国际标准;对境外合作项目简化审批流程,让企业跨境合作少走弯路。一系列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让中医药企业出海的步伐更稳、信心更足。
文化为帆、科技为桨,产业协作出海新航
在进博会的持续推动下,中医药企业逐渐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出海模式——以产业合作为基础,以科技赋能为动力,以文化输出为灵魂,三者协同发力,构建起中医药国际化的“新航道”,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医药出海,文化是根基。只有让海外消费者理解中医药文化,才能真正接受中医药产品。为了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津药达仁堂集团建设在天津开设“达仁堂中医药博物馆”,从药材实物到非遗技艺,博物馆内有600余件珍贵展品,它们娓娓道出中医药的千年故事。在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占地1500平方米的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历史文献和互动体验,系统呈现中医药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
科技是中医药打破国际化壁垒的关键支撑。中科健康针对不同地区的标准差异,以西方药理学、药效学和临床医学为支撑,完成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测定、提取与规模化生产,用科学数据打破国际市场对中医药的认知壁垒,实现国内外标准的有效衔接。
宏济堂则将AI、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传统制药工艺,其智慧中药房以“道地药材+传统工艺+智慧标准”为核心,构建了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2025年实现的无人机“极速送药”首飞,更是开创了中医药智慧配送的新场景,为特殊需求群体提供了高效服务。
![]()
11月5日,中科健康产业集团展区展示其中药国际化发展历程。韩金序摄
产业协作是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依托,更是实现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在港澳地区,中科健康产品进驻360多家万宁超市,涵盖心脑血管调养、骨骼健康、肿瘤防治、免疫调节等多个品类,让中医药贴近当地民众日常生活;在美国,中科健康与全球顶尖的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治疗中心(MSKCC)开展临床合作,相关产品凭借高质量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支撑,成功进驻该中心专属药房,服务美国民众健康,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标准对接”的突破。
随着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进博会平台效应的持续释放,中医药出海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未来,中医药企业需要继续依托进博会等国际化平台,深化产业合作,提升科技赋能水平,加大文化输出力度,推动中医药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走上去”转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