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也喜欢旅行与美食,请关注+置顶我,谢哈
好吃的人,哪儿都想去
给你200亿建房子
你会怎么花?
若在村里找到一块左临水系,右靠公路。前拥田地,后有高山的地。恭喜你发现了一块“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象具备的风水宝地。
若建房前,将传统潮汕民居与西洋楼融合,形成大院套小院,双层围合式的结构就是中西合璧版的“驷马拖车”。
若在旁侧开河,专门运送进口家具,屋内既有潮汕金漆木雕,又有进口玻璃瓷砖,结合在一起就是最早的“南洋风装修”。
若将驷马拖车复制成三份,再加上一座书斋,恭喜你建成了岭南第一侨宅、潮汕小故宫“陈慈黉故宫”。
潮汕第一豪宅:价值200亿的陈慈黉故居
在潮汕地区,“起大厝”(建大宅)是无数人的毕生梦想,而陈慈黉故居正是这一梦想的巅峰之作。
作为“岭南第一侨宅”,它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承载着百年华侨拼搏史与家族传承精神。
一、宫殿级规模与天价估值
坐落于广东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由清末民初著名侨商陈慈黉家族兴建。陈氏家族以经营东南亚贸易起家,富六代不衰,被誉为“泰华八大财团之首”。
百年前耗资900万银元建造,按购买力折算相当于现今200亿人民币,是潮汕地区唯一公认的“200亿级豪宅”。
整体占地2.54万平方米(约38亩),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规模远超山西乔家大院。
共506间厅房,包含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三庐书斋四组建筑群,每座既独立又通过廊桥相连,形成“民间紫禁城”般的迷宫式布局。
陈慈黉故居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历经三代人,相继建起12座宅第。
二、中西合璧的技艺巅峰
陈慈黉故居融合潮汕传统与南洋西洋元素,被建筑史学家称为“永不褪色的东方美学”。
“驷马拖车”格局,主体建筑群呈“车马”布局,中心祠堂象征“车”,两侧厢房如“拖车之马”,寓意家族团结与宗族权威。
宅院“内低外高”,形成城寨式结构,地基采用进口柚木防洪,百年不腐。
屋脊以碎瓷片拼贴成凤凰、花卉等立体图案,色彩璀璨如珠宝,耐风雨冲刷。此工艺已成为国家级非遗工艺。
门廊遍布金箔木雕,如“百鸟朝凤”寓意多子多福;花岗岩石刻,如“民康物阜”门匾,单扇木雕耗资近百万。
西洋元素也渗透其中。彩色玻璃窗、伊斯兰风格瓷砖、马赛克地砖均从南洋进口,历经百年仍鲜艳如新。
三、奢华与实用的极致平衡
506间房涵盖祠堂、佛堂、书斋、卧房、餐厅等,甚至专设“潮汕戏剧馆”和“新娘馆”,体现生活与文化的融合。
地面铺贴意大利马赛克,墙面镶嵌金漆浮雕;
主厅采用进口大理石,配百年前的手工彩绘玻璃窗。
为保持空气流通,曾雇佣专人负责每日开关门窗。从清晨开窗到中午,再关窗至日落,耗时一整天。
一座融汇潮汕地区传统建筑布局和国外建筑艺术、建筑材料的典型近代民居样式。
四、侨商精神的活化石
陈慈黉故居始建于1910年,历时30余年完工。陈慈黉家族虽富甲东南亚,仍斥巨资回乡筑宅,践行“落叶归根”的潮汕情怀。
陈氏倡导“勿作非法,而犯典刑”家训,宅内刻石碑为证。并资助家乡修桥铺路,成为“侨商爱国”的典范。
2018年由政府与家族合作修缮,转型为文化旅游区,门票约35元。
村内保留古井,如雅井、慧井等。游客可体验打水乐趣,感受百年生活气息。
五、不止是豪宅,更是潮汕的灵魂地标
陈慈黉故居以200亿的身价,定义了“潮汕第一豪宅”的标杆。
它并非浮夸的财富堆砌,而是将家族拼搏史、中西建筑智慧、非遗工艺浓缩于一砖一瓦。
漫步其中,仿佛穿越百年:前庭荔枝林红果累累,后院荷塘静卧,而506间房的廊桥回响着开关窗的旧日足音……
这里是潮汕人“起大厝”梦想的终极呈现,也是读懂岭南侨乡文化的必访之地。
陈慈黉故居是全国侨文化示范基地,为讲好华侨故事和汕头侨乡故事,是汕头对外的文化展示窗口和链接海外华侨的纽带。
非著名食客聚集地,带你吃遍五洲四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