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包:模具维护保养制度-共6个文件.zip
模具维护保养制度-共6个文件.zip
模具维护保养基础知识
模具作为制造业中用于成型产品的关键工装,其性能和寿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及成本。科学的维护保养是确保模具长期稳定运行的核心,以下从维护保养的目的、分类、关键内容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模具维护保养的目的
- 保障产品质量
- :避免因模具磨损、变形、锈蚀等导致产品尺寸超差、表面缺陷(如毛刺、缩痕)。
- 延长模具寿命
- :减少模具零部件的非正常损耗,降低更换频率(模具制造成本通常较高,尤其是精密模具)。
- 提高生产效率
- :减少因模具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如卡模、脱模不畅),保证生产连续性。
- 降低维护成本
- :预防性保养的成本远低于故障后的维修(如小范围修磨 vs 整体更换型腔)。
根据保养时机和频次,可分为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故障维修三类,三者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保养体系:
类型
实施时机
核心目的
典型操作
日常保养
每次生产前后或班次结束时
及时发现微小问题,防止扩大
清洁、检查外观、润滑关键部位
定期保养
按生产批量或时间(如每生产 1 万模次、每月)
系统性检查和修复,恢复模具性能
拆卸部件检查、更换易损件、精度校准
故障维修
模具出现故障时(如开裂、卡模)
排除故障,恢复基本功能
焊接修复、更换损坏部件、重新调试
三、日常保养的关键内容
日常保养是基础,需由操作工人或现场维护人员在生产间隙完成,重点包括:
1. 清洁模具
- 生产结束后,立即清除模具表面及型腔、型芯内的残留物料(如塑料模的飞边、金属模的铁屑),避免物料固化后难以清理或腐蚀模具表面。
- 对于复杂型腔,可使用专用工具(如铜刷、高压气枪)清理,禁止使用坚硬工具划伤型腔。
- 目视检查模具分型面、导柱导套、顶针等部位是否有磨损、划痕或变形。
- 检查紧固螺栓、销钉是否松动,防止生产中脱落导致模具损坏。
- 对于注塑模,检查浇口套是否堵塞、排气槽是否通畅;对于冲压模,检查刃口是否锋利、是否有崩裂。
- 对导柱、导套、顶针、滑块等运动部件涂抹专用润滑剂(如模具专用润滑脂),减少摩擦磨损(注意避免润滑剂污染产品,如注塑模需选择不影响塑料性能的润滑脂)。
- 若模具短期不使用(如停机超过 24 小时),需在型腔、型芯及金属外露表面喷涂防锈油,防止锈蚀(尤其在潮湿环境中)。
- 填写《模具日常保养记录表》,记录模具编号、保养时间、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 若发现轻微异常(如轻微划痕),及时反馈给维修人员,避免问题累积。
定期保养需由专业维修人员按计划进行,深度高于日常保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模具拆卸与全面检查
- 按模具结构图拆卸模具(如拆开分型面、取出滑块、顶针板),避免暴力拆卸导致部件损坏。
- 检查型腔、型芯的尺寸精度(使用卡尺、千分尺等工具),判断是否因磨损超差;检查表面粗糙度,若出现划痕或腐蚀,需进行抛光修复。
- 检查运动部件配合间隙:导柱导套间隙若过大(如超过 0.05mm),需更换;顶针若弯曲或磨损,需更换新品(顶针属于易损件,建议批量备用)。
- 模具中的易损件(如弹簧、密封圈、定位销、浇口套)需定期更换,避免因老化或磨损失效导致故障:
- 弹簧长期使用后弹力下降,可能导致顶出无力,需按疲劳寿命更换;
- 密封圈(如注塑模的防水圈)老化会导致漏水,影响生产安全。
- 对于磨损的刃口(如冲压模的凸凹模),进行修磨(使用平面磨床、工具磨床),恢复锋利度;若磨损严重,需重新加工或更换。
- 型腔表面若有划痕,使用油石、砂纸逐级抛光(从粗到细,如 800#→1200#→2000#),确保表面光滑(尤其对外观件模具,如汽车保险杠模具)。
- 对于有冷却水路的模具(如注塑模、压铸模),检查水路是否堵塞(可通过通压缩空气或专用清洗剂疏通),防止因冷却不良导致产品变形或模具过热。
- 装配前,所有部件需清洁干净,运动部件再次润滑。
- 按装配顺序复位,确保各部件配合精准(如导柱导套对齐、滑块运动顺畅)。
- 装配后进行试模,验证模具性能:如注塑模试模需检查产品尺寸、外观;冲压模试模需检查冲件精度、毛刺情况,必要时微调参数(如合模力、顶出速度)。
当模具出现突发故障时,需快速诊断并修复,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如下:
- 卡模
- :多因异物进入型腔、导柱导套卡死或滑块错位导致。需立即停机,清除异物,检查运动部件是否损坏,必要时更换变形部件。
- 型腔开裂
- :多因模具材质缺陷、合模力过大或局部应力集中导致。若裂纹较小,可通过焊接修复(需选择与模具材质匹配的焊条,如 Cr12 钢用钨极氩弧焊),修复后需重新热处理和抛光;裂纹严重则需更换型腔。
- 脱模不良
- :注塑模可能因顶针位置不当或型腔粘模导致,可调整顶针行程、增加脱模斜度或喷涂脱模剂;冲压模可能因卸料板故障,需检查卸料弹簧和导向。
- 专人负责
- :明确模具管理员、操作工、维修工的职责,避免责任不清导致保养缺失。
- 工具规范
- :使用专用工具(如铜制刮刀、扭力扳手),禁止用铁锤、凿子等暴力操作模具。
- 物料适配
- :润滑剂、防锈油需与模具材质(如碳钢、不锈钢)和产品材料(如塑料、金属)兼容,避免化学反应。
- 记录存档
- :建立《模具台账》,记录模具型号、使用时间、保养次数、维修历史等,为后续保养计划提供依据。
- 环境控制
- :模具存放区域需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长期存放的模具需垫起离地,防止受潮。
通过系统化的维护保养,模具的使用寿命可延长 30% 以上,同时大幅降低生产中的质量波动和停机损失。不同类型的模具(如注塑模、冲压模、压铸模)因工作环境和受力特点不同,保养细节需针对性调整(如压铸模需重点关注高温对部件的影响,增加冷却系统检查频次)
模具三级保养制度.pdf
模具保养作业指导书.pdf
模具保养操作规范.pdf
模具保养管理办法.docx
设备、模具一二三级维护保养规范.pdf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