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从清末以来,匪患一直非常严重。1909年豫西的张四庚、张黑子、王天纵、丁老八四个人,因为实在无法忍受清朝的压榨,揭竿而起当了土匪,他们在杨山一带抢掠老百姓财物,遇到清军就提前埋伏好,打一场伏击战。
![]()
豫西风光
这四个人是豫西土匪的“开山鼻祖”,在他们之后,又陆续冒出了刘镇华、张治公、武庭麟叔侄等众多土匪恶霸,他们纷纷效仿“开山鼻祖”反对清朝。辛亥革命以后,虽然没有了清朝,但是这些人依然搜刮老百姓。
老百姓对土匪敢怒不敢言,他们到处烧杀抢掠,还有人公开贩卖鸦片,搞得老百姓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土匪虽然恶名在外,不过其中也有特例。河南社旗县就有一个土匪,却有着自己高尚的人格,在老百姓中也有口皆碑,与其他的恶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解放战争时期,他为了保护老百姓,壮烈牺牲了。
![]()
社旗县景区
他就是焦文典,河南社旗县桥头镇关庄村人,此人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义匪”,他留下的资料很少,甚至没有一张照片,但他的故事一直在在社旗县流传,当年老百姓都对他印象不错。
焦文典,字慎伍,1890年出生,他的祖祖辈辈都是贫苦无依的农民,房无半间,地无一垄,只能靠着给地主干活,讨一点饭吃。
根据当地老人讲述,焦文典祖上本来不是社旗县人,具体是哪里人已经无从考证,他的祖先当年从家乡走到河北唐县,想必是因为家乡遭了灾荒不能住了,就想去唐县居住。
![]()
河南风光
祖先在路过桥头镇的时候,有一天天色已晚不方便赶路,就留在关庄村的一户人家家里住,第二天早上给了钱准备走时,人家劝他:“去哪不是住呢?留在这不也是一样的吗?”
焦文典的祖先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答应了在关庄村定居下来,这户人家的心肠特别好。为了让焦文典的祖先安心在关庄村扎根,还把自己家的地给他种,焦文典的祖先千恩万谢,此后就在这片土地上定居下来。
虽然那户人家给了地种,但是地毕竟是人家的,不是白送的,人家的后人不愿意给他种,随时都可以收回去。
![]()
社旗县景区
到了焦文典这一代,家中还是十分贫穷,焦文典从小跟着父亲在桥头镇焦庄给地主打工,后来又给地主放牛,勉强维持生活。
有一年关庄村闹饥荒,农民实在是没有活路了,焦文典在父亲的劝说下,去更远的地方打工。哪怕是受尽了欺负,也好歹能有口饭吃,后来父亲也离开家乡出去谋生,但他年纪大了没人肯收留,据说死在了他乡。
焦文典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像根野草一样拼了命地长大。1912年他已经是22岁的大小伙子,身材高大,威风凛凛,他不想再干遭人白眼的脏活累活,就到前路巡防营当了一个大头兵。
当兵几年,焦文典经过了军队的历练,变得更加壮实,用体壮如牛、虎背熊腰来形容他十分贴切。
![]()
旧社会老百姓
巡防营没什么发展前途,也没人把焦文典当回事,因此他在当了几年兵之后就回家了,干的还是务农的老本行,只不过这时的他再不是任人欺负的小孩了,地主见他长得五大三粗,还要畏惧他几分。
焦文典回乡后不久,家乡一带就遭遇匪患,附近的很多村子都让土匪烧了,好看的姑娘都让他们绑架走了,男人、老人和孩子被杀掉的不计其数,老百姓好好的屋子全部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这一天,土匪骑着高头大马来到了关庄村,老百姓的东西都被他们抢光了,整个村子一片哀嚎。焦文典看着土匪恨得牙痒痒,恨不得马上就把他们打成肉酱,可即便自己身高八尺,赤手空拳又怎么能打得过他们呢?
![]()
土匪影视形象
焦文典很快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又能打败土匪,还能保护老百姓。
村子里有一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看不惯土匪的嚣张跋扈,焦文典性格豪爽,一身正气,自然与这些年轻人很快熟悉起来,他们决定去把桥头镇大地主的家抢了,凑点钱打土匪,保护老百姓。
说干就干,焦文典以前在大地主王若芝家当过长工,知道他家里家财万贯,有上百亩良田,因为王若芝给反动政府当狗腿子,怕有人怀恨报复他,还在家中的土寨里建了炮楼。
焦文典对王若芝家的一切了如指掌,他知道强攻没有用,就派人暗中绑架了王若芝的父亲,狠狠地宰了王家一笔钱,然后用这笔钱买了枪支弹药。从这之后土匪再来关庄村,都被擅长打仗的焦文典,带着手下用枪打得屁滚尿流,再也不敢轻易骚扰老百姓了。
![]()
座山雕影视形象
“关庄村有个焦文典”,当时在土匪圈子里传得沸沸扬扬,土匪们确实是不敢来关庄村了,可他们打着焦文典的旗号,在别地方烧杀抢掠,每次干坏事都说自己是焦文典的部下。
别处的老百姓不知道焦文典是好人,还以为他真是大土匪,于是就出现了气人的一幕:真土匪今天杀了人,明天绑了良家妇女,焦文典就跟着遭殃,时间长了不管哪里出事,不知情的老百姓都说是焦文典干的。
这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焦文典终于忍受不了一盆又一盆的脏水,索性带着人真的当了土匪,他与手下一不掠夺财物、二不伤害百姓,只是到处宣传,说自己从来没干过坏事,是被有心人陷害才当了土匪。
![]()
《白鹿原》镇嵩军刘军长
为了得到老百姓的信任,焦文典帮着他们除恶霸、打地主、与欺负人的政府抗争,他把抢劫有钱人得来的银子和钞票,都给了老百姓,还吩咐手下不准欺负老百姓,他们出来当土匪就是要劫富济贫的。
焦文典在社旗、南阳、镇平一带活动,给深受反动政府和土匪恶霸欺压的老百姓,带来了黑暗中的一丝温暖,大家也相信焦文典不是坏人,慢慢的他在老百姓的心中,成了最善良的“土匪”。
1926年,焦文典的队伍被国民党南阳驻军军长马文德收编,焦文典担任连长,驻守南河店一带,不久后又被调回了南阳,将他提拔为营长。
![]()
镇嵩军军长刘镇华
当时桐柏县闹土匪,掳走了不少老百姓,吓得没被抓走的人,白天晚上不敢出门,马文德接到桐柏县剿匪的请求,就让焦文典率部去桐柏剿匪。
焦文典与土匪恶战了好几天,经过数次血腥的战斗,终于打败了这伙土匪,把被绑的老百姓救了出来,据说焦文典进城时,老百姓敲锣打鼓,夹道欢迎。
焦文典既会打仗,又在老百姓里口碑很好,一般的土匪也不敢再随便抢老百姓的东西,害怕焦文典知道了回来报复,也有胆子大的土匪出来抢劫,但就是不敢抢焦文典家。
![]()
街头难民
1926年夏天,建国军司令樊钟秀攻打方城,焦文典奉命前往支援,他当时到了方城已经是深夜,于是让一部分士兵休息,一部分留下来值班。
天快亮的时候,敌人突然向他们发起了进攻,焦文典大吼一声:“兄弟们,快起来,敌人打过来了!”
说完光着膀子第一个端着枪冲了出去,兄弟们也休息够了,被他这一嗓子吓得够呛,也都跟着他冲杀出去,经过几个小时浴血奋战,方城被成功收复。
这一仗让焦文典名声大噪,马文德也非常看好他,不过焦文典却不太看得上马文德,此人治军不严,军队纪律极其败坏,焦文典不想和这样的人同流合污。在1928年年底他脱离了马文德的队伍,把队伍带到了鲁山和南召一带,继续为老百姓打抱不平。
![]()
恶霸欺负老百姓
1930年中原大战时,焦文典归附了刘峙,先是驻防在陈州。这期间焦文典看到了国民党政府对河南老百姓的压榨,经常替老百姓打抱不平,还向刘峙提出让他管管那些违法乱纪的士兵。刘峙不仅不听,还对焦文典加强了戒心。
![]()
解放军上山剿匪
刘峙害怕焦文典发动兵变,下了让他去新郑赴任的假命令,当焦文典的先头部队到达新郑和尚桥,后续部队到达驻马店时,刘峙派重兵将他的部队团团包围。
千钧一发之际,幸好焦文典从前的好友姬祥如给他报了信,让他提前做好准备,焦文典跳火车逃跑,去往北京和天津避难好几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官陈耀德在息县和信阳打游击,派人请焦文典出来打鬼子。焦文典对国民党已经是深恶痛绝,他拒绝了陈耀德的请求,回到了老家关庄村,在一些进步人士的介绍下,逐步与我党取得联系。
抗战胜利后,焦文典在社旗县西陈郎店买了一块地,他的好友经常来家中拜访,遇到有急事的人,焦文典问清缘由总会慷慨相助,甚至为了帮助朋友把地都卖了。
![]()
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遗址
1947年,我党中原解放区为开辟宛东地区工作,派邰士芳和姜宗仁去龙泉寺组建南阳县独立营,他们觉得焦文典这个人深明大义,在当地又很有影响力,于是主动去联系焦文典。
焦文典听后认为这是一件好事,立刻答应参加革命,在白清祥和胡子和的带领下,与姜宗仁和邰士芳会面。
焦文典加入我军后任宛东县独立营副营长,保护当地老百姓不受国民党匪兵残害,他们的活动范围很广,在社旗、车庄、王庄、柳庄等地均有分布,给盘踞当地的国民党予以沉重的打击。
![]()
刘峙
不打仗的时候,焦文典经常带领士兵在小河流村训练,焦文典手下军需的侄子关长亮,非常崇拜焦文典。
据关长亮说,按辈分他要叫焦文典大爷,焦文典很喜欢他,有一天牵着一头大马让他上去骑,关长亮不敢上去,焦文典一下子就把他抱上去了,然后带着关长亮骑马飞奔了一段路。
关长亮兴奋地说:“大爷,我跟你一起干吧!”焦文典摸着他的头说:“好啊,等将来安定下来了,你给我当勤务。”关长亮高兴的手舞足蹈。
![]()
恶匪接受人民审判
但是关长亮没有等到焦文典回来的那一天。
独立营屡战屡胜,让国民党恼羞成怒,南阳国民党王凌云发现了独立营的踪迹,并且在地方反动势力的带领下,逐步确定了独立营的具体位置。1948年2月26日,王凌云的整编第9师和反动势力,在晨雾的掩护下,将独立营等部队团团包围。
独立营的主要领导去上级机关开会,只有焦文典率领部队留守,他听到枪声立刻让大家趴下躲子弹,然后组织大家进行战斗。
![]()
解放军剿匪部队
焦文典一边指挥战斗,高声指挥同志们利用地形打击敌人,一边组织干部和群众向地势低洼处撤离。虽然当天大雾弥漫看不清人脸,但是狡猾的国民党却凭声音确定了焦文典的位置,他们朝着那个位置一通扫射,焦文典连带身边的战士都被击中,当场倒在了血泊里。
焦文典牺牲后,豫西军区六分区和南阳县政府、独立营、以及当地群众,都为他召开了追悼会,还按照当地习俗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据说因为焦文典平时深受老百姓喜欢,追悼会那天前来送葬的人,把桥都踩塌了。
![]()
杀害焦文典的王凌云战后接受改造
一晃数十年过去了,有些不愉快的记忆已经被遗忘,焦文典的故事却仍在社旗县流传着,有些人即使落草为寇,也心存善意,心系天下,成就了一段永不过时的传奇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