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顺应性问题
(1)顺应性减少
定义: 在肺顺应性降低(弹性阻力增高)的情况下,需要比正常更高的吸气压力才能使肺部充气并输送设定容量。
原因:【1】渐进性变化:肺实变、肺纤维化、肺不张、ARDS以及分泌物潴留;【2】突发性变化:张力性气胸、主气道被黏液堵塞或气管插管误入右主支气管。
影响:难治性低氧血症、增加呼吸功、低肺容积/容量及低分钟通气量。
干预: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增加PEEP;降低潮气量以防止肺泡压力升高;增加呼吸频率(肺复张操作);维持驱动压<18cmH2O。
识别:P-V环图(首选)和压力-时间曲线。
(2)顺应性增加
定义:弹性回缩力减弱(在特定吸气压力下肺部容易打开和充气)。
病因:肺气肿;高龄。
影响:呼气不完全;二氧化碳潴留;空气滞留或内源性PEEP;气体交换不良;容积增加(残气量RV、功能残气量FRC和肺总量TLC)。
干预:肺气肿患者(减少二氧化碳潴留或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并尝试降低内源性PEEP)。
识别:P-V环图。
(3)过度扩张
定义:使肺泡壁张力或肺泡扩张压升高至超出正常水平。
原因:增加预设潮气量;增加预设压力;PEEP超出正常范围。
影响:心输出量降低;血流动力学受损;容积伤与气压伤;肺水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通气/灌注比例失调;气胸或纵隔气肿。
干预:降低设定潮气量或设定压力值;维持平台压<30cmH2O;允许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将PEEP、CPAP、EPAP和IPAP调整至适宜水平;采用压力控制模式并保持吸气峰压低于上拐点压力或不超过35cmH2O;确保驱动压<18cmH2O。
识别:P-V环图。
(4)主动呼气
定义:患者呼气量超过吸气量(患者必须呼气至功能残气量以下)。
原因: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部分瘫痪患者。
影响:增加呼吸功;患者不适感。
识别:容量-时间曲线;流速-时间曲线;P-V环与F-V环图。
2.气道问题
(1)气道阻力增加
定义:对气流通过传导性气道的阻力增加。
原因:分泌物增加;气管插管问题或呼吸回路冷凝;高吸气流量、低吸气时间;插管后组织肿胀或黏膜水肿;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痉挛;胸腔积液;异物吸入。
影响:增加呼吸功;呼吸肌疲劳;降低潮气量;减少二氧化碳排出;增加吸气峰压;氧合问题。
干预:调整气管插管位置或患者体位;支气管扩张治疗;实施吸痰操作;降低吸气流量;延长上升时间和吸气时间;若患者出现胸腔积液或气胸,需对病因进行治疗。
识别:P-V环:吸气相上升支向右移动提示存在吸气阻力;呼气相下降支向左移动提示存在呼气阻力;F-V环:呼气峰流速降低、呼气中期流速曲线凹陷以及潮气量减少;P-T曲线:峰压与平台压差值超过5cmH2O;F-T曲线:正常,PEF降低,EF降低,且呼气时间延长;V-T曲线:降低TV或增加排空容积时间。
(2)支气管扩张效应
识别:F-V环(最重要):提高呼气峰流速,提高中期呼气流量;P-V环:减小滞后环面积;F-T曲线:提高峰值呼气流速,提高中期呼气流速,延长呼气流量持续时间。
支气管扩张剂的效果:更高的吸气峰流速,更低的平台压,更高的呼气峰流速,更短的呼气时间,更短的呼气时间常数,降低内源性PEEP,在压力控制模式下增加潮气量。
(3)气体潴留
定义:由于呼气不完全导致气体滞留于肺泡内,使呼气末肺容积异常增加的现象。
原因:高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吸气时间;低呼气时间和吸气流量;反比通气和反向触发;气道阻力增加(气管插管管径过小、支气管痉挛、分泌物增多及黏膜水肿);COPD和哮喘;肺顺应性增加;腹内压升高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呼吸机不同步。
影响:增加呼吸功,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气压伤、肺泡过度膨胀和张力性气胸;触发不同步;呼吸肌疲劳。
干预:设置PEEP;增加吸气流量和呼气时间;降低呼吸频率、吸气时间和潮气量;更换大号气管插管;选择其他适宜模式;通过支气管扩张剂或吸痰降低气道阻力。
识别:F-T曲线(重要):在下一次吸气开始前,呼气流量未归零;P-T曲线:采用呼气保持手法时。保持期间基线压力线会上升至auto-PEEP水平。F-V环:呼气量 < 吸气量。
(4)气管插管扭曲
影响:患者窒息、心脏骤停;患者潮气量过低;增加呼吸做功和气道峰压。
干预:重新调整患者头部位置;重新调整导管位置; 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确保已为患者实施吸痰操作。
识别:P-V环图:滞后现象 + 高气道峰压 + 低潮气量。
3.人机不同步
(1)触发不同步——无效触发
定义:定义:触发失败,无效努力。指呼吸肌用力不足以启动机械通气的情况。
识别:F-T曲线/P-T曲线:表现为气道压力下降伴随气流同步增加。
原因:【1】患者:肌肉无力、膈肌萎缩;镇静或神经系统问题导致的呼吸驱动力减弱,包括使用镇静剂和神经肌肉阻滞剂;存在内源性呼气末正压伴动态过度充气,尤其见于COPD患者。【2】呼吸机:呼吸机触发功能异常(敏感度过低);呼吸频率增加伴随呼气时间缩短;外部PEEP设置不当;热湿交换器过滤器、回路或导管堵塞;辅助过度(输送潮气量或压力过大导致自动PEEP)。
干预:调整PEEP和触发敏感度;尝试通过延长呼气时间或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来降低内源性PEEP;减轻镇静深度,将RASS维持在−2至0;若患者存在分泌物,应尝试进行吸痰处理。
(2)触发不同步——自动触发
定义:非患者触发的辅助通气。
识别:F-T曲线/P-T曲线:在吸气相初期,P-T波形中未出现气道压下降,这表明呼吸并非由患者触发。
原因:回路、气管插管或气道中的分泌物和液体; 漏气;心脏振荡; 触发阈值过低;打嗝;负压过高的胸腔引流管。
干预:清洁呼吸机管路;调整触发设置或将触发方式改为压力触发;查补泄漏点。
(3)触发不同步——反向触发
定义:控制通气时,呼吸机送气使肺部充气而激活患者呼吸中枢诱发自主呼吸。(当呼吸机送气引发深度镇静(未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患者产生反射性膈肌收缩时,就会发生反向触发现象,这种收缩可能进而触发呼吸机输送第二次机械通气)
识别:F-T曲线/P-T曲线/V-T曲线:P-T波形显示该次呼吸由呼吸机触发(呼吸起始时未见气道压力下降) ,吸气相及部分呼气相期间出现的气道压力下降,源于患者呼吸肌激活引发的吸气肌收缩。还可观察到患者呼气峰流速的截断或变形现象。
原因:脊髓反射;打嗝。
干预:根据临床情况减少镇静剂或神经肌肉阻滞剂输注;降低强制呼吸频率。(两者都旨在使患者逐步脱离呼吸机依赖;若出现顽固性病例,建议使用神经肌肉阻滞治疗。
(4)触发不同步——双触发
定义:患者吸气动作在呼吸机送气结束后持续存在,并在吸气相结束后立即触发下一次呼吸。
识别:F-T曲线/P-T曲线/V-T曲线。
原因:设置不当:潮气量过低、吸气时间过短、呼气触发灵敏度过高;患者通气需求增加;呼吸驱动力增强;过早切换;吸气压力支持不足;咳嗽。
干预:增加通气时间;疼痛、发热或焦虑的处理;若患者需要更高的吸气流量但无需明显过大的潮气量,提供更高的压力支持可能已足够;若问题在于过早切换,则应在此情况下彻底降低切换参数(例如从30%降至25%或更低),直至患者感到更舒适。
(5)切换不同步——过早切换
定义:吸气肌在呼吸机切换至呼气相后仍持续收缩。呼吸机吸气时间小于患者实际吸气时间。
原因:患者吸气用力过度;循环参数设置过短(在压力支持模式下表现为最大吸气流量百分比过高);短暂吸气机时间(在容控和压控通气模式下)。
影响:双重触发;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呼吸不适。
识别:F-T曲线(关键)/P-T曲线/V-T曲线。
干预:控制呼吸频率;通过降低压力支持模式中的循环参数(即减少最大吸气流量百分比)或在强制控制模式中延长吸气时间来延长吸气相持续时间。
(6)切换不同步——延迟切换
定义:患者希望在呼吸机完成送气前终止吸气。呼吸机吸气时间大于患者吸气时间。
原因:设定的吸气时间过长(控制通气模式下);切换参数设置过晚(压力支持通气中最大吸气流量百分比极低); 容量控制模式患者潮气量过大。
影响:动态性肺过度充气;增加呼吸肌负荷;患者不适、呼吸困难及气道峰压升高。
识别:F-T曲线/P-T曲线
干预:在控制模式下减少吸气时间;通过增加最大吸气流量百分比(如从30%提高到40%)来缩短呼吸。
(7)流速不同步——流速不足
定义:患者接收的气流低于其通气需求。患者所需气流 > 设定气流。
原因:辅助压力/容量不足或降低;存在空气饥渴时上升时间延长。
影响:增强呼吸驱动力;呼吸功增加、呼吸困难及撤机失败。
识别:P-T曲线。
干预:增加吸气流量或吸气支持;降低上升时间;切换PS或PC模式;若患者呼吸用力异常(导致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不必要地增大):应尝试解决呼吸驱动力增强的原因,如处理疼痛和焦虑、控制发热等。若无法改善,则需加强镇静措施。
(8)流速不同步——流速过冲
定义:吸气流量供应过度。
原因:辅助压力增加;设定上升时间过短。
影响:可能影响PSV的切换;湍流,患者不适;气道峰压升高。
识别:P-T曲线
干预:降低流速(VC模式);增加上升时间(PC、PSV模式);降低吸气相气道正压。
4.漏气
定义:设置潮气量>患者实际潮气量。
原因:鼻胃管放置不当;气管插管脱出或型号过小;气囊破裂或未充气;密闭吸痰系统仍处于开放状态;热湿交换器或加湿器泄漏,连接处松动;胸腔引流管、支气管胸膜瘘;呼吸机故障或流量传感器损坏。
影响:内源性PEEP触发;二氧化碳潴留;低分钟通气量、PEEP及潮气量。
识别:V-T曲线:吸气漏气:设置潮气量 > 患者潮气量;呼气漏气:呼气期间容量未回归基线;P-V环:未能形成闭合环;F-V环:未能形成闭合环;P-T曲线:气道峰压降低,触发困难;F-T曲线:呼气流量波形显示漏气发生后呼出气量减少,呼气峰流速下降。
干预:使用大号气管插管;套囊充气压力保持在25-35cmH2O之间;套囊无任何破损;重新调整固定带或气管插管位置;检查所有连接部位;确认使用密闭式吸痰而非开放式;若患者存在支气管胸膜瘘或留置胸腔引流管,需对因治疗。
参考文献: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