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备受瞩目的上海地标性建筑大世界,其顶部的“大世界”灯牌悄然撤下,取而代之的是醒目的“中国李宁”四个大字。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迅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猜测。许多人疑惑:这座承载着无数记忆的地标性建筑,难道真的就此改名了吗?
![]()
△上海大世界灯牌已拆 © 澎湃新闻
其实,这只是一场临时性的活动装饰。据澎湃新闻8月22日报道,大世界与中国李宁将共同打造一个体验空间,该空间计划于8月26日开放,而相关招牌装置均为特定主题活动的临时性设计,活动结束后将全部撤下并恢复原状。
![]()
△上海大世界一楼施工现场 © 澎湃新闻
大世界始建于1917年,由海上闻人黄楚九创办,最初定位为集多种娱乐形式于一体的游乐场。1930年,转由上海滩青帮头领黄金荣经营,汇聚了戏曲、杂耍、魔术、歌舞等各类表演,设有多个剧场和游乐设施,票价低廉,面向大众,迅速成为上海市民娱乐的核心场所,鼎盛时期日均接待游客数万人次。它以游艺杂耍和南北戏曲、曲艺为其特色,12面哈哈镜成了“大世界”独有的吸引物。
![]()
△上海大世界夜景 © 上海黄浦
大世界的建筑风格独特,由12根圆柱支撑的多层六角形奶黄色尖塔构成,主楼分别由3幢4层高的建筑群体合壁相连,另有两幢附属建筑。它的建筑外表保留了原来的浅乳黄色,变得更加簇新鲜亮。
![]()
△上海大世界 © 小辣椒
尖塔下方原本封闭式的空间,已经被改造成了半露天的阳台,这一设计也更加符合历史上的“大世界”外观。同时,“大世界”的窗户也被还原成了老式的木制窗框,流露出浓郁的海派建筑气息。
![]()
△上海大世界立面细节特写 © 毕达哥斯贾
大世界经历了数次易名,且都和时代变迁息息相关。1955年,大世界收归国有,便更名为“上海人民游乐场”。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大世界一度改名为“东方红剧场”,然后成为外贸仓库,1974年,改名为“上海市青年宫”。1987年大世界才再度恢复大世界的名称。
![]()
△1955年,更名为“上海人民游乐场” © 网络
![]()
△1966年,改名为“东方红剧场” © 网络
![]()
△1974年,改名为“上海市青年宫” © 网络
李宁方面表示,此次活动旨在上海百年历史文化地标大世界,打造体育精神与创新文化结合的体验空间。活动创意和装置计划已报管理方及监管部门审核,获许后在管理方指导下实施,并以保护建筑原貌为前提,与大世界管理方共同进行楼体保护,确保历史建筑风貌无损。
![]()
△上海大世界改造前 © 逆光行走
除了建筑上方的灯牌,大世界建筑外围也搭建了“中国李宁”的LOGO装置,同时装置的左右两侧搭起了巨型广告牌。截至8月22日下午4时,广告牌上还未贴上具体内容。大世界正门立柱处也在搭建广告设施。在建筑外围窗户、围栏和3号门入口处,还张贴着多则《大世界运营时间调整公告》。
![]()
△上海大世界3号门 © 澎湃新闻
![]()
△上海大世界运营时间调整公告 © 澎湃新闻
此次大世界与李宁的合作,是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的一次深度融合。大世界作为上海的文化地标,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记忆,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而李宁作为国内知名的体育品牌,通过这次合作,双方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在品牌理念和文化遗产之间架起桥梁。对此,你怎么看?留言区一起讨论。
编辑:吾君
声明:本篇文章资料及数据引用自新闻媒体及公开资料,并结合了个人见解进行阐述。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未经授权请勿以此版本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