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星教授:羌活不仅仅是一味解表药,更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病
中药羌活,性味辛苦温,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的作用,早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有记载,说明它在临床上应用
然而,近几年(20世纪90年代)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创制的“羌活蒲蓝汤”(羌活15克,蒲公英30克,大青叶30克),
《日华子诸家本草》有这样说法,羌活治“五劳七伤,虚损冷气”。
叶天士说:“久服脾湿散,所以轻身;心血和,所以耐老”。
现在已知,抗衰老药的菖蒲、人参等,都对老年动脉硬化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诚然,羌活究竟有无这种作用,尚须做大量工作予以证实。但就目前的印象,本药具有降压、改善心脑供血,有预防及治疗脑血栓形成来看,这种见解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2、关于归经和应用范围
金元时代医家张洁古《珍珠囊》,即倡导药物归经问题。他提出羌活“入足
就《本草经》来讲,谓羌活有“止痛”作用。叶天士对此注解说:“……入肺解风寒,所以气血行而痛止也。”
明代倪朱漠《本草汇言》又谓“羌活功能调达肢体,通畅血脉,攻彻邪气,发散风寒风湿。”
所以,对于其他药味的评价问题,我们也采取了这样的积极态度,尤其不要被中药及方剂书的分类方法所约束。
4、主治风寒所击
把羌活列为祛风散寒的解表药类,主治外感风寒的太阳经表实证,早在《神农本草经》便明确提出,其后历代反复应用,可见这是经过数千年临床考验的。
目前,国内流传的上海“羌活蒲蓝汤”,就是当今认识水平的最好见证。
据近年的一些药理报告,指出羌活具有抗病毒作用。所以,对病毒感染性病症,尤当选用。
鉴于文献上,羌活可治疗奔豚与痫证,以及《证治准绳》转载《局方》经验:黄连与香薷散治伏暑,如有抽搐者,加羌活煎服一说,很值得重视。
就我目前的认识,羌活可试用于心律不齐。至于可否用于癫痫小发作及胃肠痉挛症,尚无实践经验。
6、在眼科方面的应用
在历代名著中,运用羌活治疗眼病文献很多。
(二味起倒睫),麻子(起卷毛),川芎(治头风),苍术(明目),甘菊花(清风热),荆芥穗(治目中生疮),黄芩(清心退热),石膏(清胃热),藁本(治偏正头痛),甘草(和解诸药)。
又有“重明散”,“治一切风热,内外障气眼疾”。本方由川羌活、川独活、川芎、射干、仙灵脾、防风、甘草、苍术等药所组成。
7、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关于治疗中风不语,半身不遂
《药性论》一书中较早地提到“羌活”治疗“贼风,失音不语,……手足不遂,口面㖞斜,遍身顽痹。”
考中风病证方剂,《千金要方》小续命汤,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
耗卫。如此死者,医杀之也”。这种提法不无道理,当予之借鉴。
我在临床上常用羌活、当归、五灵脂、葛根、菖蒲、远志、生熟地为基础方药,随证加减,治疗脑动脉硬化,或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确有一定效果。
在观察的病例中,发现有改善脑血流图的作用。
对此,我同王发谓、高青山、金丽莲等同志,曾一道在《新中医》(1975年第2期)杂志上,发表了“脑动脉硬化症中医治疗的体会”一文,现略加整理摘录于下,供参考。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中医药治疗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有较明确疗效。
例如:患者刘某,女,52岁,职员。病历号:211858。
患者因头晕不适五六年,近来加重,于1974年4月16日来院门诊。
患者神清合作,语言清楚,心肺听诊阴性。血压90/60毫米汞柱。脑血流图显示脑血管紧张度增强。
自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嗜睡,多汗,头摇身颤抖不能自主,记忆力减退,肢麻,脚腿发凉。舌暗,苔薄白。脉弦沉数而无力。
中医辨证为内风病证,属肝肾阴损,血虚挟瘀。
治宜养血、化瘀、熄风。
处方:羌活6克,五灵脂12克,玉竹24克,川芎9克,当归15克,白薇12克,石斛12克,水煎服。
连用34剂药后,各症状显著好转。
至1974年6月1日复查脑血流图,结果变为正常图型,说明自觉症状的改善与脑供血好转相平行。于1979年8月下旬,又随访病人,病情仍平稳,并已全日上班。
所以,我们认为本病属于祖国医学“风证”之“内风”病证类。
二
中医对风证的治疗有一种观点,“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根据这一认识,在治疗上应以养血熄风法为妥。《和剂局方》中,有不少这方面的经验。
结合我们临床体会,曾拟定了以羌活、当归、五灵脂为基础方,命名为“活血熄风汤”。三药共凑活血化瘀,养血熄风之功。
羌活:具有散风,通痹止痛,升清降浊作用。
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当归具有使冠状动脉血管扩张作用。
剂量:一般可用15―20克。若过量,则有滑肠通便作用。故对本品汪昴《本草备要》中,有“润燥滑肠”一说。
五灵脂:性味咸温。具有通利血脉,散瘀止痛之功效。
《开宝本草》说:“通利气脉”。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说:“能行血止血,治血刺痛。”《本草经疏证》说:“性专行血……,味甘而润。
从现代药理实验来看本品,主要能缓解平滑肌痉挛,具有止痛作用。剂量:一般可用10-15克。若过量,有恶心反应。
综合以上三味药的功用,系养血活血,通络熄风功效,颇符合本病的治则。
三
结合临床的不同兼证,再以本方为基础酌情加味:
1、脑血栓形成后,或肢体运动障碍,或麻木较甚者,可加赤芍25克,红花12克,络石藤45克,片姜黄15克。
2、项背强痛、头痛显著者,可加葛根30克,藁本10克。
3、大便干甚者,可加大黄10克(研末,冲服)或用麻仁15克。
4大便稀溏者可加黄连10克。
11、伴见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用药后心绞痛不能缓解者,可加蒲黄10克,郁金15克。
以上,仅是我临床上的初浅体会。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
羌活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膀胱、肾经。
【功能主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独活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
川芎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射干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仙灵脾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荣筋强骨,起痿壮阳
防风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膀胱、肺、脾经。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苍术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
桂枝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膀胱、心、肺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
钩藤
【性味】《闽东本草):"味苦涩,寒。"
【归经】《闽东本草》:"入肝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清热消肿。治关节痛风,半身不遂,癫痫,水肿,跌扑损伤。
竹沥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豁痰。用于中风痰壅,肺热喘咳,热病烦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