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启功:陈垣——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0
分享至

我是一个中学生,因为生活困难,等不得逐步升学,1933年由我祖父辈的老世交傅增湘先生拿着我的作业去介绍给陈垣先生,当然意在给我找一点谋生的机会。傅老先生回来告诉我说:“援庵说你写作俱佳。他的印象不错,可以去见他。无论能否得到工作安排,你总要勤向陈先生请教。学到做学问的门径,这比得到一个职业还重要,一生受用不尽的。”我谨记着这个嘱咐,去见陈先生。

初见他眉棱眼角肃穆威严,未免有些害怕。但他开口说:“我的叔父陈简墀和你祖父是同年翰林,我们还是世交呢!”其实陈先生早就参加资产阶级革命,对于封建的科举关系焉能那样讲求?但从我听了这句话,我和先生之间,像先拆了一堵生疏的墙壁。此后随着漫长的岁月,每次见面,都给我换去旧思想,灌注新营养。在今天如果说予小子对文化教育事业有一滴贡献,那就是这位老园丁辛勤灌溉时的汗珠。

怎样教书

我见了陈老师之后不久,老师推荐我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教一班“国文”。在交派我工作时,详细问我教过学生没有,多大年龄的,教什么,怎么教。我把教过家馆的情形述说了,老师在点点头之后,说了几条“注意事项”。过了两年,有人认为我不够中学教员的资格,把我解聘。老师知道后便派我在大学教一年级的“国文”。老师一贯的教学理论,多少年从来未间断地对我提醒。今天回想,记忆犹新,现在综合写在这里。老师说:

1.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

2.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许讥诮学生。

3.以鼓励夸奖为主。不好的学生,包括淘气的或成绩不好的,都要尽力找他们一小点好处,加以夸奖。

4.不要发脾气。你发一次,即使有效,以后再有更坏的事件发生,又怎么发更大的脾气?万一发了脾气之后无效,又怎么下场?你还年轻,但在讲台上即是师表,要取得学生的佩服。

5.教一课书要把这一课的各方面都预备到,设想学生会问什么。陈老师还多次说过,自己研究几个月的一项结果,有时并不够一堂时间讲的。

6.批改作文,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作一篇。改多了他们也不看。要改重要的关键处。

7.要有教课日记。自己和学生有某些优缺点,都记下来,包括作文中的问题,记下以备比较。

8.发作文时,要举例讲解。缺点尽力在堂下个别谈;缺点改好了,有所进步的,尽力在堂上表扬。

9.要疏通课堂空气,你总在台上坐着,学生总在台下听着,成了套子。学生打呵欠,或者在抄别人的作业,或看小说,你讲得多么用力也是白费。不但作文课要在学生座位行间走走。讲课时,写了板书之后,也可下台看看。既回头看看自己板书的效果如何,也看看学生会记不会记。有不会写的或写错了的字,在他们座位上给他们指点,对于被指点的人,会有较深的印象,旁边的人也会感兴趣,不怕来问了。

这些“上课须知”,老师不止一次地向我反复说明,唯恐听不明,记不住。

老师又在楼道挂了许多玻璃框子,里边随时装入一些各班学生的优秀作业。要求有顶批,有总批,有加圈的地方,有加点的地方,都是为了标注出优点所在。这固然是为了学生观摩的大检阅、大比赛,后来我才明白也是教师教学效果、批改水平的大检阅。

我知道老师并没搞过什么教学法、教育心理学,但他这些原则和方法,实在符合许多教育理论,这是从多年的实践经验中辛勤总结得出来的。



启功与陈垣先生

对后学的诱导

我们这些教“国文”的教员,当然绝大多数是陈老师的学生或后辈,他经常要我们去见他。如果时间隔久了不去,他遇到就问:“你忙什么呢?怎么好久没见?”见面后并不考查读什么书,写什么文等,总是在闲谈中抓住一两个小问题进行指点,指点的往往是因小见大。我们每见老师总有新鲜的收获,或发现自己的不足。

我很不用功,看书少,笔懒,发现不了问题,老师在谈话中遇到某些问题,也并不尽关史学方面的,总是细致地指出,这个问题可以从什么角度去研究探索,有什么题目可作,但不硬出题目,而是引导人发生兴趣。有时评论一篇作品或评论某一种书,说它有什么好处,但还有什么不足处,常说:“我们今天来作,会比它要好。”说到这里就止住。好处在哪里?不足处在哪里?怎样作就比它好?如果我们不问,并不往下说。我就错过了许多次往下请教的机会。当然我也不是没有继续请教过,最可悔恨的是请教过的比放过去的少得多!

陈老师的客厅、书房以及住室内,总挂些名人字画,最多的是清代学者的字,有时也挂些古代学者字迹的拓片。客厅案头或沙发前的桌上,总有些字画卷册或书籍,这常是宾主谈话的资料,也是对后学的教材。他曾用30元买了一开章学诚的手札,在20世纪30年代买清代学者手札墨迹,这是很高价钱了。但章学诚的字,写得非常拙劣,老师把它挂在那里,既备一家学者的笔迹,又常当做劣书的例子来警告我们。我们去了,老师常指着某件字画问:“这个人你知道吗?”如果知道,并且还说得出一些有关的问题,老师必大为高兴,连带地引出关于这位学者和他的学问、著述种种评价和介绍。如果不知道,则又指引一点头绪后就不往下多说,例如说:“他是一个史学家”就完了。我们因自愧没趣,或者想知道个究竟,只好去查有关这个人的资料。明白了一些,下次再向老师表现一番,老师必很高兴。但又常在我们的棱缝中再点一下,如果还知道,必大笑点头,我们也像考了个满分,感觉自傲。如果词穷了,也必再告诉一点头绪,容回去再查。



陈垣先生信札一页

老师最喜欢收学者的草稿,细细寻绎他们的修改过程。客厅桌上常摆着这类东西。当见我们看得发生兴趣时,便提出问题说:“你说他为什么改那个字?”

老师常说,一篇论文或专著,做完了不要忙着发表。好比刚蒸出的馒头,须要把热气放完了,才能去吃。蒸得透不透,熟不熟,才能知道。还常说,作品要给三类人看:一是水平高于自己的人,二是和自己平行的人,三是不如自己的人。因为这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到反映,以便修改。所以老师的著作稿,我们也常以第三类读者的关系而得到先睹。我们提出的意见或问题,当然并非全无启发性的,但也有些是很可笑的。一次稿中引了两句诗,一位先生看了,误以为是长短二句散文,说稿上的断句有误。老师因而告诉我们要注意学诗,不可闹笑柄。但又郑重嘱咐我们,不要向那位先生说,并说将由自己劝他学诗。

竭泽而渔地搜集材料

老师研究某一个问题,特别是作历史考证,最重视占有材料。所谓占有材料,并不是指专门挖掘什么新奇的材料,更不是主张找人所未见的什么珍秘材料,而是说要了解这一问题各个方面有关的材料。尽量搜集,加以考察。在人所共见的平凡书中,发现问题,提出见解。他自己常说,在准备材料阶段,要“竭泽而渔”,意思即是要不漏掉每一条材料。至于用几条,怎么用,那是第二步的事。

问题来了,材料到哪里找?这是我最苦恼的事。而老师常常指出范围,上哪方面去查。后来逐渐知道老师有深广的知识面,不管多么大部头的书,他总要逐一过目。

他曾藏有三部佛教的《大藏经》和一部道教的《道藏经》,曾说笑话:“唐三藏不稀奇,我有四藏。”这些“大块头文章”老师都曾阅览过吗?我脑中时常泛出这种疑问。一次老师在古物陈列所发现了一部嘉兴地方刻的《大藏经》,立刻知道里边有哪些种是别处没有的,并且有什么用处。即带着人去抄出许多本,摘录若干条。怎么比较而知哪些种是别处没有的呢?当然熟悉目录是首要的,但仅仅查目录,怎能知道哪些有什么用处呢?我这才“考证”出老师藏的“四藏”并不是陈列品,而是都曾一一过目,心中有数的。

老师自己曾说年轻时看清代的《十朝圣训》《朱批谕旨》《上谕内阁》等书,把各书按条剪开,分类归并,称它为《柱下备忘录》。整理出的问题,即是已发表的《宁远堂丛录》。可惜只发表了几条,仅是全份分类材料的几百分之一。又曾说年轻时为应科举考试,把许多八股文的书全都拆开,逐篇看去,分出优劣等级,重新分册装订,以备精读或略读。后来还能背诵许多八股文的名篇给我们听。这种干法,有谁肯干!又有几人能做得到?

老师还极注意工具书,20世纪20年代时《丛书子目索引》一类的书还没出版,老师带了一班学生,编了一套各种丛书的索引,这些册清稿,一直在自己书案旁边书架上,后来虽有出版的,自己还是习惯查这份稿本。

另外还有其他书籍,本身并非工具书,但由于善于利用,而收到工具书的效果。例如一次有人拿来一副王引之写的对联,是集唐人诗句。一句知道作者,一句不知道。老师走到藏书的房间,不久出来,说了作者是谁。大家都很惊奇地问怎么知道的,原来有一种小本子的书,叫《诗句题解汇编》,是把唐宋著名诗人的名作每句按韵分编,查者按某句末字所属的韵部去查即知。科举考试除了考八股文外,还考“试帖诗”。这种诗绝大多数是以一句古代诗为题,应考者要知道这句的作者和全诗的内容,然后才好着笔,这种小册子即是当时的“夹带”,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小抄”。现在“试帖诗”没有人再作了,而这种“小抄”到了陈老师手中,却成了查古人诗句的索引。这不过是一个例,其余不难类推。

胸中先有鱼类分布的地图,同时烂绳破布又都可拿来做网,何患不能竭泽而渔呢?

一指的批评和一字的考证

老师在谈话时,时常风趣地用手向人一指。这无言的一指,有时是肯定的,有时是否定的。使被指者自己领会,得出结论。

第一,思想准备。各级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达成共识,真正转变观念,切实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使市场在水资源微观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上来。同时,在全社会也要达成共识。

老师读书,从来不放过一个字。作历史考证,有时一个很大的问题,都从一个字中突破、解决。

北京图书馆影印一册于敏中的信札,都是从热河行宫寄给在北京的陆锡熊的。陆锡熊那时正在编辑《四库全书》,于的信札是指示编书问题的。全册各信札绝大部分只写日子,既少有月份,更没有年份。里边一札偶然记了大雨,老师即从它所在地区和下雨的情况钩稽得知是某年某月,因而解决了这批信札大部分写寄的时间,而为《四库全书》编辑经过和进程得到许多旁证资料。这是从一个“雨”字解决的。

一次作司铎书院海棠诗,我用了“西府”一词,另一位“同门”说:“恭王府当时称西府呀?”老师笑着用手一指,然后说:“西府海棠啊!”这位“同门”说:“我想远了。”又谈到当时的美术系主任溥伒先生,他在清代的封爵是“贝子”。我说:“他是孛堇”,老师点点头。这位“同门”又说:“什么孛堇?”老师不禁一愣,“哎”了一声,用手一指,没再说什么。我赶紧接着说:“就是贝子,《金史》作孛堇。”这位“同门”研究史学,偶然忘了金源官职。老师这无言的一指,不啻开了一次“必读书目”。

书趣

清末学术界有一种风气,即“经学讲《公羊》,书法学北碑”。陈老师平生不讲经学,但偶然谈到经学问题时,还不免流露公羊学的观点;对于书法,则非常反对学北碑。理由是刀刃所刻的效果与毛笔所写的效果不同,勉强用毛锥去模拟刀刃的效果,必致矫揉造作,毫不自然。我有些首《论书绝句》,其中二首云:“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属《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少谈汉魏怕徒劳,简牍摩挲未几遭。岂独甘卑爱唐宋,半生师笔不师刀。”曾谬蒙朋友称赏,其实这只是陈老师艺术思想的韵语化罢了。

还有两件事可以看到老师对于书法的态度:有一位退位的大总统,好临《淳化阁帖》,笔法学包世臣。有人拿着他的字来问写得如何,老师答说写得好。问好在何处,回答是“连枣木纹都写出来了”。宋代刻《淳化阁帖》是用枣木板子,后世屡经翻刻,越发失真。可见老师不是对北碑有什么偏恶,对学翻版的《阁帖》,也同样不赞成的。另一事是解放前故宫博物院影印古代书画,常由一位院长题签,写得字体歪斜,看着不太美观。陈老师是博物院的理事,一次院中的工作人员拿来印本征求意见,老师说:“你们的书签贴得好。”问好在何处,回答是:“一揭便掉。”原来老师所存的故宫影印本上所贴的书签,都被揭掉了。

辅仁大学有一位教授,在抗战胜利后出任北平市的某一局长,从辅仁的教师中找他的帮手,想让我去管一个科室。我去向陈老师请教,老师问:“你母亲愿意不愿意?”我说:“我母亲自己不懂得,教我请示老师。”又问:“你自己觉得怎样?”我说:“我‘少无宦情’。”老师哈哈大笑说:“既然你无宦情,我可以告诉你:学校送给你的是聘书,你是教师,是宾客;衙门发给你的是委任状,你是属员,是官吏。”我明白了,立刻告辞回来,用花笺纸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那位教授对我的重视,又婉言辞谢了他的委派。拿着这封信去请老师过目。老师看了没有别的话,只说:“值三十元。”这“三十元”到了我的耳朵里,就不是银元,而是金元了。



陈垣先生为启功著作题写的书名“启功从稿”

老师写信都用花笺纸,一笔似米芾又似董其昌的小行书,永远那么匀称,绝不潦草。看来每下笔时,都提防着人家收藏装裱。藏书上的眉批和学生作业上的批语字迹是一样的。黑板上的字,也是那样。板书每行四五字,绝不写到黑板下框处,怕后边坐的学生看不见。写哪些字,好像都曾计划过的,但我却不敢问:“您的板书还打草稿吗?”后来无意中谈到“备课”问题,老师说:“备课不但要准备教什么,还要思考怎样教。哪些话写黑板,哪些话不用写。易懂的写了是浪费,不易懂的不写则学生不明白。”啊!原来黑板上写什么,怎样写,老师确是都经过考虑的。

我在1964-1965年间,起草了一本小册子,带着稿子去请老师题签。这时老师已经病了。我心里知道老师以后恐连这样的书签也不易多写了,但又难于先给自己定出题目,请老师预写。于是想出“启功丛稿”四字。又说还有一本杂文,也求题签。老师这时已不太能多谈话,我就到旁的房间去坐。不多时间,秘书同志举着叠墨笔写的小书签来了,我真喜出望外,怎能这样快呢?原来老师凡见到学生有一点点“成绩”,都是异常兴奋的。最痛心的是这个小册,从那年起,整整修改了十年,才得出版,而他老人家已不及见了!

现在我把回忆老师教导的千百分之一写出来,如果能对今后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也算我报了师恩的千百分之一!

老师逝世时,是1971年,那时还祸害横行,纵有千言万语,谁又敢见诸文字?当时私撰了一幅挽联,曾向朋友述说,都劝我不要写出。现在补写在这里,以当“回向”吧!

依函丈卅九年,

信有师生同父子;

刊习作二三册,

痛余文字答陶甄!

摘自《教学记》,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惊呆了!西贝的厨师工资7000,服务员8000,网友:就是一个热菜员

惊呆了!西贝的厨师工资7000,服务员8000,网友:就是一个热菜员

明月杂谈
2025-09-15 05:47:53
某企业别装死了,赶紧出来说句话吧

某企业别装死了,赶紧出来说句话吧

地球公民金建国
2025-09-14 13:58:48
突发讣告!官网已变黑白

突发讣告!官网已变黑白

深圳晚报
2025-09-15 15:58:08
网友喊话西贝进上海校园,上海网友:我儿子屎都能吃,都觉得午饭难吃

网友喊话西贝进上海校园,上海网友:我儿子屎都能吃,都觉得午饭难吃

可达鸭面面观
2025-09-15 13:00:40
6年前那个诬告朱军,让朱军丢掉工作的弦子,如今活成这样

6年前那个诬告朱军,让朱军丢掉工作的弦子,如今活成这样

可乐谈情感
2025-09-14 17:49:20
热搜爆了!西贝道歉,10月1日前全国门店调整!于东来:希望不要毁了西贝

热搜爆了!西贝道歉,10月1日前全国门店调整!于东来:希望不要毁了西贝

中国基金报
2025-09-15 14:05:40
上海人注意!冷空气正在赶来,即将断崖式降温!

上海人注意!冷空气正在赶来,即将断崖式降温!

鲁中晨报
2025-09-15 11:39:18
西贝正式发布道歉信:“绝对权威者”贾国龙的一次大败

西贝正式发布道歉信:“绝对权威者”贾国龙的一次大败

锌财经
2025-09-15 16:21:10
雷军官宣小米17全面对标iPhone,卢伟冰:加量不加价

雷军官宣小米17全面对标iPhone,卢伟冰:加量不加价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12:43:01
日本发现李白书法,经鉴定为唐代真迹无疑,这字也就他能写得出来

日本发现李白书法,经鉴定为唐代真迹无疑,这字也就他能写得出来

书法网
2025-09-13 17:57:00
武汉男子因使用翻墙软件浏览境外网站  被警方行政处罚

武汉男子因使用翻墙软件浏览境外网站 被警方行政处罚

互联网大观
2025-09-15 10:31:34
罗永浩手撕华与华:以后有品牌再用华与华,会让大家觉得它脑子有问题

罗永浩手撕华与华:以后有品牌再用华与华,会让大家觉得它脑子有问题

YOUNG财经
2025-09-15 10:15:10
河南一地预制菜园区加速改名

河南一地预制菜园区加速改名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5 17:41:36
恍如隔代..36岁贝尔完美身材胸肌腹肌清晰可见,39岁鲁尼严重发福

恍如隔代..36岁贝尔完美身材胸肌腹肌清晰可见,39岁鲁尼严重发福

直播吧
2025-09-15 16:01:34
真保级了!阿莫林上任以来曼联31轮31分,除升降级球队外英超垫底

真保级了!阿莫林上任以来曼联31轮31分,除升降级球队外英超垫底

直播吧
2025-09-15 15:50:08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四川省古蔺县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朱明辉被查(附简历)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四川省古蔺县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朱明辉被查(附简历)

鲁中晨报
2025-09-15 15:59:12
A股:今日行情不对劲,主力在加速套现!行情无忧,还会加速上涨

A股:今日行情不对劲,主力在加速套现!行情无忧,还会加速上涨

虎哥闲聊
2025-09-15 11:35:48
贾老板还是吃了墨水的亏?西贝事件第5天:新华社一句话 高下立现

贾老板还是吃了墨水的亏?西贝事件第5天:新华社一句话 高下立现

花心电影
2025-09-14 17:27:50
笑麻了!罗永浩说西贝贾国龙没有好朋友,果不其然朋友圈被 爆了

笑麻了!罗永浩说西贝贾国龙没有好朋友,果不其然朋友圈被 爆了

巷子里的历史
2025-09-15 11:27:33
西贝致歉后罗永浩再发声!知情人士称“贾国龙不给说法,老罗不会罢休”

西贝致歉后罗永浩再发声!知情人士称“贾国龙不给说法,老罗不会罢休”

澎湃新闻
2025-09-15 17:04:27
2025-09-15 18:23:00
尚曦读史 incentive-icons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26095文章数 117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梅德韦杰夫:若北约成员国击落俄无人机 将意味着战争

头条要闻

梅德韦杰夫:若北约成员国击落俄无人机 将意味着战争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家居
亲子
房产
健康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典雅大气 舒适中带童趣

亲子要闻

产后抑郁症状与肠道菌群及饮食习惯有关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军事要闻

三人伪装"外卖员""钓鱼佬"窃取军事秘密 详情公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