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持有这样一种极端的观点:“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要改成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我觉得提出这个看法的人呢,不是不懂经济就是故意误导中国。”
林毅夫的观点,与其说它是一种纯粹学术性的观点,倒不如说更像是对中国经济政策的一种呼应,本质上是一种解释学;他的表述是一种站位,更倾向于对政策层面的判断,并非是从学术角度出发进行严谨分析。
![]()
林先生所批评的“故意误导中国”的人是谁不知道,但的确有很多经济学家是支持消费拉动经济。例如,北大国发院的姚洋提出发钞,给全国每人发放两千元,由各地方以债务的形式承担,认为当前推动消费,与其进行低效甚至无效的、为了 GDP 而 GDP 的投资,不如直接扩张消费。
清华的李稻葵则认为发券可以刺激出三倍乘数的消费,并以消费税的形式又回转到财政手中,构成良性循环;上海财大的刘元春虽不提发钞,但也主张让财政出钱,从投资转向消费,强调提高全民共享的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关注的重点同样在消费端。
![]()
黄奇帆的观点则更为明确,他认为投资拉动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要从投资型经济转向消费型经济,消费与投资在 GDP 中的占比要完全颠倒过来,目前投资占比接近 50%,消费占比 38%,应调整到消费占比 55%,投资占比 20%。
林毅夫对消费主义的批判,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深刻洞察,还是陷入了他所批判的批判,也是某种片面的判断呢?
客观地说。中国现在缺少的不是产能,而是有效需求,反映在消费的价格指数上,就是连续几年消费不达预期。2025年经济增速达到了5.3%,背景是货币宽松政策,而1-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却是负的0.1%,说明是投资拉动的供应端,不能有效的地传导到需求端,继续扩大投资,就是风险,是在扩大供应与需求的剪刀差。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