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疫情的时候,很多人熬过了新冠的“刀片嗓”,高烧退了,抗体转阴,想着终于能松口气了,却发现自己还是没完没了地咳嗽。
不只是像这样有新冠后遗症的人,每当秋冬换季的时候,好多人也会觉得自己嗓子干、喘不上气。或者喉咙经常会发痒,控制不住地想咳嗽。
还有的人总觉得自己喉咙上有团化不开的痰,得用力咳上几声才能舒服点,有时候甚至还会干呕——这种情况在抽烟的朋友身上特别常见。
即便自己不抽烟,但如果身边刚好有烟不离手的“老烟民”,被迫经常闻二手烟的话,也很容易被烟味呛到咳嗽;
还有遇到邻居装修,或本身就有花粉过敏的,一吸到飘来的粉尘,胸口就发闷、咳嗽加重......
这些跟咳嗽有关的困扰,背后其实有个共通之处:肺部和呼吸道出现了炎症。
空气污染中的细颗粒物、二手烟含有的有害物质、季节交替时的温差变化,再加上病毒、细菌等病原体,都会不断刺激我们的呼吸道,导致气管和肺部反复出现炎症,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改善这些情况呢?
我去网上搜了下,发现有一种叫「槲皮素」的成分这两年特别火,据说能养肺润肺,改善呼吸道炎症等问题。
但这些宣传背后到底有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还是说,这只是商家为了打造出来的营销概念?
我特意查了查,发现关于槲皮素在新冠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方面的研究,其实还真不少。
有的研究发现,它可能对病毒感染后的持续咳嗽和气道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也有研究表明,它能帮助减轻呼吸道的炎症反应等等。
我把这些相关的研究都整理了一下,接下来咱们就一项项来看看。
一项针对重症 COVID-19 住院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想看看槲皮素搭配两种常用抗病毒药(瑞德西韦或法匹拉韦),能不能让患者恢复得更好。
他们把这60个患者随机分成了两组:
· 对照组:只吃那两种抗病毒药;
· 干预组:除了吃抗病毒药,每天还额外吃 1000 毫克槲皮素,连吃 7 天。
结果发现,干预者的住院时间变短:干预组患者从补充结束到出院,平均只花了 3.13 天;而对照组要花 4.63天。这个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且干预组炎症指标降低更明显。
另外一项针对【槲皮素补充剂影响新冠肺炎患者COVID-19 患者】的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结果更加明显。
研究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槲皮素可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这个是评估肺部感染严重程度的指标)、降低 70% 的住院风险、降低 73% 的 ICU 入院风险,以及降低 82% 的死亡风险。
还有一项社区(共1002人)随机试验显示,40 岁及以上、自评健康水平较好的受试者(共 325 人),每日补充 1000 毫克槲皮素12 周后,与安慰剂组相比,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程度降低 36%,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总病假天数减少 31%。
在人类与小鼠的鼻—鼻窦上皮细胞模型中,研究发现槲皮素能让呼吸道黏膜里的液体流动更多,纤毛扫动黏液和抓走颗粒的能力也更强。
从而有助于呼吸道黏膜的“自我清洁”,把灰尘、颗粒,甚至一部分病毒和细菌残留清理掉。
此外,还有研究评估了,槲皮素对暴露于香烟烟雾60天的小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槲皮素能让长期吸烟得了肺气肿的小鼠的肺功能,以及肺组织损伤有明显好转。
研究人员将35只小鼠随机分成几组,包括:
①对照组:不吸烟,不喂槲皮素溶液
②烟雾暴露组:只吸烟,不喂槲皮素溶液
③槲皮素组:不吸烟,只喂槲皮素溶液
④烟雾暴露+槲皮素组:既吸烟,又喂槲皮素溶液
⑤溶媒组:接受 200 µL 由 50% 丙二醇和50%盐水溶液组成的溶液。
*溶媒组的核心作用,是排除槲皮素溶液中,溶剂本身对结果的干扰,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第②组和第④组的小鼠,每天吸入相当于 12 支香烟的烟雾,连续吸 60 天。这样能让小鼠肺部出现类似人类长期吸烟后的损伤(比如肺气肿)。
第③组和第④组,研究人员会给小鼠每天通过 “口服灌胃”(用针管直接把槲皮素溶液送到胃里,确保剂量准确)喂 10 mg/kg 体重的槲皮素,持续整个实验周期。
研究人员从四个方面,检查了小鼠的肺部状况,包括肺功能、肺部结构、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
结果发现,对比香烟烟雾暴露组,烟雾暴露+槲皮素组有明显改善:
①肺功能变好:呼吸频率更接近正常,肺部弹性恢复,不像只吸烟的小鼠那样 “呼吸费力、肺变僵硬”。
②炎症减轻:肺部的炎症细胞少了,炎症因子水平下降,说明肺部的 “发炎” 得到了控制。
③氧化损伤减少:肺部细胞的 “氧化生锈” 现象变轻,细胞受损更少。
④肺气肿缓解:肺部肺泡破坏、结构损伤的区域明显减少,肺气肿程度变轻。
这个实验证明:在长期吸烟导致肺部损伤(比如肺气肿)的小鼠模型中,槲皮素能通过减轻炎症、减少氧化损伤,帮助恢复肺功能、保护肺部结构,从而起到预防和改善吸烟引起的肺气肿的作用。
当然,这项关于吸烟的研究还只是一个动物实验,证明了槲皮素在小鼠身上,对于吸烟导致的肺部问题有保护作用。未来还需要有更多的人体临床实验来验证,槲皮素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类,是否也有相同的效果。
但综合以上这几项研究来看,槲皮素这个成分确实对于改善呼吸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那么槲皮素究竟是通过什么机制发挥作用的呢?除了改善呼吸道健康之外,槲皮素对身体还有没有其他潜在益处?
槲皮素这个名字,源自拉丁语uercetum,取自Quercus(橡树)。
它属于类黄酮家族,在高等植物里很常见,大多时候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和糖结合成糖苷的形式,像芦丁(槲皮素-3- O-芸香糖苷)、异槲皮素(槲皮素-3- O-葡萄糖苷)、金丝桃苷(槲皮素-3- O-半乳糖苷),这些都是槲皮素常见的糖苷 “衍生物”(或 “结合形态”)。
它也可以以游离形式,从叶面、果实或芽提取物中分离出来。
不少植物家族都富含槲皮素,比如菊科、西番莲科、鼠李科和茄科。
咱们日常吃的洋葱、芦笋、红叶生菜、苹果、刺山柑和各种浆果里,槲皮素的含量就比较高。
现在科学研究已经发现,槲皮素确实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好处,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接下来就深入聊聊:
槲皮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强效抗氧化剂,可帮助减轻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过量自由基超出人体抗氧化防御能力时引发的氧化损伤。
自由基作为不稳定分子,既会在人体正常代谢(如能量产生)中自然生成,又会因污染、香烟烟雾、辐射、日晒、压力、酒精等外部因素显著增多,进而增加患病风险并加速衰老。
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槲皮素减轻氧化应激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直接清除体内自由基和活性氧(ROS)
②调节细胞内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系统等)活性,间接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通过这些作用,槲皮素可以帮助减少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衰老与退行性变化的影响。
槲皮素可以抑制多种促炎因子(如 TNF-α、IL-6、IL-1β)及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如 NF-κB),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慢性低度炎症。
它还能让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这些免疫细胞没那么活跃,说白了就是对过敏和部分感染反应能起到调节作用。
槲皮素参与免疫调节,一方面能让身体里的巨噬细胞更积极工作,另一方面抑制某些免疫细胞(像肥大细胞、T 细胞)太活跃,从而帮助控制过敏反应和病毒感染带来的炎症反应。
槲皮素还能提升身体自带的免疫能力,同时防止免疫系统变得过于活跃,避免它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槲皮素能够保护线粒体功能、阻止细胞死亡、调节细胞自我清理的过程,从而让细胞保持稳定和正常功能。
槲皮素能够影响病毒进入和复制的过程。它可以阻断病毒和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抑制病毒所需的蛋白酶和复制酶的活性。
对于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等,实验研究发现槲皮素能降低它们的复制和感染能力。
另外,槲皮素还可能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反应,进一步增强抗病毒作用。
槲皮素这个成分,近几年确实受到不少关注,特别是疫情之后,很多人对它的印象,都是和呼吸道健康挂钩的。
但我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其实发现槲皮素不止有助于改善呼吸道疾病和肺部健康,在心血管代谢、血糖控制及运动表现等方面也有好处。
大量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价显示,槲皮素能够帮助降低血压、改善血糖、提升耐力运动能力,并加快运动后的肌肉恢复。这些作用主要与它的抗炎、抗氧化及调节细胞功能能力相关。
在心血管领域,槲皮素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帮助降低血压;改善血糖,增强血管功能,从而改善心血管代谢健康。
下面这项荟萃分析,是首项基于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评估补充槲皮素对血压影响的研究。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补充槲皮素后,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 “小到中等” 范围的下降。
如果每天吃500毫克以上,效果更明显,而且在有高血压或者血压偏高的人身上,降血压的效果会更突出。
这项2019年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发现,补充槲皮素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尤其是每天补充 500 毫克以上、连续服用 8 周以上的情况下,效果更明显。
而且,槲皮素还可能减少一些促炎因子的释放,比如 TNF-α、IL-1、IL-6 和 IL-8,同时保护胰岛 β 细胞,帮助身体更好地分泌和利用胰岛素,这都有助于预防和改善2型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
在运动方面,槲皮素不仅有助于提升耐力运动表现,还能有效加速运动后的身体恢复。
下面这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结果表明,补充槲皮素可能加速肌肉功能的恢复,并减轻剧烈运动后的肌肉损伤和肌肉酸痛。此外,补充槲皮素还能减少氧化应激,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氧化能力。
另外,槲皮素还有助于提升耐力运动的能力。
在一项涵盖 11 项临床试验(254 名受试者)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中,研究者发现每日补充槲皮素(约 1000 mg,持续 11 天)相比安慰剂组,可以使耐力运动能力平均提高约 2–5%。
槲皮素在降低尿酸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一项 2016 年设计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中,研究者招募了22名前高尿酸血症的成年男性,服用槲皮素500mg/天,持续4周。
结果观察到他们的血浆尿酸平均显著下降约 26.5 µmol/L。
这表明,槲皮素可能在尿酸还没升得很高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帮身体控制尿酸水平,从而降低以后出现痛风或者相关代谢问题的风险。
在这项 2016 年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评估了槲皮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结果显示,每天补充500mg槲皮素,连续吃8周之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晨起床时的关节僵硬、晨间疼痛和活动后疼痛都有明显的缓解,日常活动也更加轻松。
除了上面这些,这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槲皮素在过敏性疾病、女性生殖健康、神经退行性疾病、眼部疾病及衰老等相关领域的作用。
不过呢,这些研究大多还在细胞实验或者动物实验阶段,只有少数做了初步的人体试验,还没有太多大规模、长时间的严格对照试验来验证。
但这些结果也说明,槲皮素以后可能在更多疾病的治疗上派上用场。
我也顺便罗列出来,你们可以了解下。
这是 2020 年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主要总结了槲皮素在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这些过敏相关疾病里的研究情况,内容包括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的结果,还有少量针对人的临床研究数据。
研究发现,槲皮素能通过好几种方式起作用:它能减轻身体的炎症反应,让容易引发过敏的细胞(比如肥大细胞)稳定下来,还能减少引发过敏的细胞(嗜酸细胞)在体内聚集,从而降低过敏发作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同时,它还能改善体内氧化和免疫失衡的情况,缓解呼吸道敏感引起的咳嗽,也能减轻皮肤发红发痒、容易过敏的问题。
今年有篇总结报告,研究者整理了过去五年里,槲皮素还有它的特殊形式磷脂体(比如 Phytosome®)在过敏疾病方面的研究情况。
研究发现,槲皮素和它的磷脂体可以让肥大细胞少释放组胺和炎症因子,还能让免疫系统保持平衡,不会反应过度,另外也能减轻身体里的氧化损伤。
拿小鼠过敏性鼻炎的实验来说,动物实验发现,槲皮素和它的磷脂体配方能改善鼻痒、流鼻涕、鼻黏膜充血这些症状,还能减轻相关炎症。
不过在人身上的研究还不多,目前只有两项初步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吃了之后症状能有所缓解,但还需要更多严格的对照研究来验证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实验里用的磷脂化配方,让槲皮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了(普通槲皮素可能不好吸收),这可能能让它应用到未来更多临床实验里。
下面这项随机对照实验,探讨了槲皮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每日补充槲皮素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睾酮水平、还能让月经周期更规律。
另外,2025 年有一篇总结文章进一步讨论了槲皮素在更多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年期相关症状、卵巢功能衰退等。
研究表明,槲皮素能减少体内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调节雌激素平衡,保护卵巢功能,帮助卵巢细胞更好地进行能量代谢。
在神经相关疾病方面,槲皮素的研究主要是探索它如何保护神经细胞。
在一篇 2020 年的综述中,研究者总结了槲皮素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发现它可以延缓神经退行性变化。
此外,一项 2022 年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研究了槲皮素对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中风模型)的作用。
这篇综述整合了多项动物实验数据,结果显示:槲皮素能通过减少脑组织坏死、帮助神经功能恢复,来改善脑梗死的后果。
一篇 2024 年的叙述性综述提出,槲皮素可能对改善老年性眼病也有帮助,比如常见的老年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眼睛里,槲皮素主要从几个方面发挥作用:减轻氧化压力、抑制慢性炎症、调节线粒体状态,并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它还可能改善眼部血管功能和微循环,让眼睛组织获得更多养分和氧气。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全身性骨病,特点是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受损,骨头变脆,这类患者特别容易骨折。
研究发现,槲皮素可能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
一篇 2022 年的综述指出,槲皮素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改善骨代谢:
①促进成骨细胞:帮助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加强骨形成。
②抑制破骨细胞: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和活性,从而降低骨吸收。
③抗氧化和抗炎: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骨组织免受损伤。
2020 年有一篇综述还总结了槲皮素的抗癌作用和原理。
体外和动物实验显示,槲皮素能有针对性地抑制多种癌细胞生长,同时对正常细胞的伤害比较小,这为皮素未来作为辅助抗癌药物提供了实验支持。
关于槲皮素的抗衰老效果,目前主要是和其他物质(比如达沙替尼)一起使用,能起到清除衰老细胞的作用。单独吃槲皮素的抗衰老效果还没有明确证据。
另外,一项小规模研究发现,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经过 12 周干预后,认知能力略有提升,而且炎症水平下降越多,认知改善越明显。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就会想问,那我要不要补充槲皮素?
·如果你平时烟不离手,或者经常吸二手烟的,总觉得喉咙有痰、动不动就咳嗽甚至干呕;
·或者是过敏性鼻炎,轻度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患者,比如一到花粉季就狂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痒;
·有心血管疾病,想要改善自己的血管功能,降低血压血脂水平;
·属于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患者人群,想要调节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补充槲皮素有一定好处!
·对于经常高强度运动的人群,槲皮素也能帮助减少运动后的肌肉损伤与疲劳感,提升耐力运动能力,并加速运动后的肌肉恢复。
另外,槲皮素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尿酸有点高的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容易骨质疏松的人,还有有神经退行性疾病或年纪大了眼睛不好的人,平时也可以试着吃点槲皮素,可能会有帮助。
那槲皮素这种成分安不安全呢?补充起来会不会麻烦或有风险?有疑问的朋友,一起接着往下看。
槲皮素天然存在于蔬菜、水果和茶叶中,是人体通过饮食可自然摄入的成分,非常安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将其列为“公认安全”(GRAS)物质。
不同情况下该吃多少、安不安全,其实挺清楚的:
普通人每天从蔬菜水果里吃到的槲皮素,大概就 20 到 40 毫克,这是天然摄入的量,肯定没风险;
补剂的常规剂量一般是 50–500 毫克 / 次,研究显示服用 250–500 毫克后,15到30分钟就能在血液里查到有效成分,吸收效果也挺稳定的;
要是想长期吃补充剂也不用太担心,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每天连续服用 500–1000 毫克、持续数周到数月,并不会对血液、肝脏或肾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安全性良好。
提醒一句,要是长期服用剂量超过 1000 毫克 / 天,有些人可能会有点轻微的肠胃不舒服,比如拉肚子、犯恶心,这时候把剂量减下来,一般就没事了。
由于人体缺乏合成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槲皮素)的酶和代谢途径,所以一般只能通过 “外源性摄入” 获取,比如多吃洋葱、苹果、蓝莓等富含槲皮素的天然食物,也可根据需求选择膳食补充剂。
不过槲皮素吃进去能不能被身体好好吸收,跟你怎么吃、选的补剂是啥样的,关系还挺大。比如吃补剂的时候,配着高脂食物一起吃,吸收效果能明显好不少。
而且槲皮素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做成的补充剂形式也不一样。别小看这些差别,它们会直接影响槲皮素吃进身体后的吸收率、能不能稳定发挥作用,甚至最后能达到啥效果。
一般来说,槲皮素分为两大类:天然来源和人工制剂/工艺改良。
槲皮素的基础活性形式,在部分水果、蔬菜、茶叶里,直接以单体形式存在,抗氧化、抗炎作用都比较直接、明显。
它是脂溶性物质,但自身溶解度极低,很难在肠道的水性环境中分散,而且和肠黏膜的接触面积也有限。所以,大部分无法被吸收。
槲皮素和糖分子结合后的形式,比如槲皮素-3-葡萄糖苷、槲皮素-3-阿拉伯糖苷等,是植物中槲皮素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比如:
荞麦中以槲皮素 - 3 - 芸香糖苷为主;
蓝莓、葡萄中含有槲皮素 - 3 - 半乳糖苷;
洋葱、苹果中存在槲皮素 - 3 - 葡萄糖苷等。
它的水溶性好,进入人体后,可以高效水解为游离槲皮素(脂溶性),更易被肠道吸收。而且,生物利用度要比游离型槲皮素高得多。
不过,槲皮素糖苷需要靠肠道里的酶和细菌帮忙分解才能被吸收,但每个人肠道里的细菌种类、酶的多少都不一样。
所以,就会出现有的人分解得快、吸收得多,有的人就可能分解得慢、吸收得少,最后真正进入血液里能起作用的量还是有限的。
为了让槲皮素更好吸收,科研人员研究了多种槲皮素的复合物,能让身体吸收利用它的效率提高很多。
把槲皮素和磷脂(比如卵磷脂)结合(如Phytosome®)。这样能显著提高吸收率,也是目前市面上比较高端的补剂形式。
让槲皮素和脂肪酸结合,变成酯化物。这种形式在一些研究里显示出更好的吸收效果。
还有把槲皮素和儿茶素、白藜芦醇、甚至矿物质锌、钙等结合在一起的,这样的复合物有时能发挥协同效应,增强槲皮素的生物活性。
总的来说,人工制剂的优势就是吸收率更高、利用度更好。
对于想要提高槲皮素补充效果的人群,选择那些生物利用度更高的槲皮素形式,比如磷脂复合物,可能会更有帮助。
没想到吧?原本以为槲皮素只是和呼吸道健康有点关系,深入看文献才发现,它在心血管、运动健康等方面的好处也不少。
果然多查研究资料是真能学到东西 !
看完今天的内容,大家对槲皮素这个成分有没有更清楚一些?如果觉得哪里没明白,或者想进一步探讨某个点,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另外,如果你们还想看其它健康成分的研究解读,比如维生素、矿物质,还是植物活性物质,都欢迎在评论区“点单”~
内容 ✏️ 来源
内容 ⌨ 排版
本文设计
小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