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18:20 CCTV-1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制作的大型系列片《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第七集《公园城市 幸福成都》将于8月22日18:20档登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敬请关注!
《绿水青山中国答卷》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主线,聚焦浙江湖州、四川成都等20个代表性城市和地区,用镜头丈量绿色征程,深入挖掘这些城市和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创新实践,系统梳理20年来我国在生态治理、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展现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深刻的生态变革。
该片着力于揭示“绿色答卷”背后的“中国方法”。节目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权威解读和深入剖析,同时通过展示各地的成功案例和创新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雪山在窗外,绿道在脚下,城市在公园中——这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图景,而是成都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作为“公园城市”理念的全球首倡地,成都用实践定义着都市发展范式,讲述着生态与发展共生的中国故事。《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第七集《公园城市 幸福成都》,邀您一同感受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绿道间的市井烟火,看成都如何以绿色为底,绘就新时代“公园城市”的幸福画卷。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从千年诗境到城市标配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地,都是摄影爱好者追逐拍摄“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绝佳场所。“窗含西岭千秋雪”不再只是古诗中的意境,也成为成都人幸福生活的标配。
成都正在打造的“空中会客厅”,更让游客从独特视角感受公园城市的魅力。而这背后是成都持续十余年的大气治理攻坚——依法治理、精准施策、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让雪山常现成为自然地理与人类文明共同创造的奇迹。
绿道织网:
全球最长绿道体系激活城市脉搏
总长约1.7万公里的天府绿道系统,被分为“一轴、两山、三环、七带”,正在把成都编织成一座公园中的城市。“一轴”是锦江绿道,贯穿南北,将成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串联起来;“两山”生态廊道连接龙门山与龙泉山,让城市变身世界最大森林公园之一;“三环”绿道则将碎片化的生态资源重新缝合,形成环城生态圈;“七带”是指市区里的七条主要河道两侧的绿道,和成都的水生态文化交相辉映。
在成都,绿道不仅是城市大动脉,也是毛细血管;不仅是对外展示的城市名片,也是街头巷尾相连的“回家的路”。
老旧社区焕新:
屋顶花园点亮低碳生活
在安公社区菜蔬新居,60户居民共同打理着一片1100平方米的屋顶花园。6年前,这里是违建泛滥、垃圾成堆、绿化不足的典型老旧社区。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绿色技术植入和居民共治,楼顶变身低碳花园,餐厨垃圾就地变花肥,低碳出行率达82%。2022年,安公社区成为成都首批“近零碳社区”试点。
兴隆湖之变:
从泄洪洼地到城市绿“心”
水质一度沦为劣Ⅳ类的兴隆湖,如今清澈见底,水质可达Ⅱ类。治理团队从源头入手:以现代农业种植理念和增产增效的科学技术,带动和引导农民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受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启发,在湖底设计2公里长的Y型导流槽,使80%的泥沙自然沉降;构建“水下森林”与鱼类生态链,完整、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让兴隆湖开始化身天然的“净水器”。
从空中航线俯瞰雪山轮廓,在绿道骑行感受城市脉搏,以社区花园见证市民匠心——成都的答案不是将自然搬进城市,而是让城市从自然中生长出来。这座绿意盎然的公园城市、智慧涌动的创新高地、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交融的文旅胜地,完美诠释了运动与休闲、蓬勃创造力和诗意宜居的和谐共生。
来源:四川生态环境
两访两送精准服务,为民便民暖民心
两访两送精准服务,为民便民暖民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