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鲱鱼罐头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生命既有始也有终。
如此说来,很多人对这个习俗不理解,不知道为什么要给去世的人穿寿衣,难道穿平常的衣服不行吗?
有人说这是老祖宗的迷信,也有人认为其中藏着对生命的敬畏。
其实,这一习俗并非毫无依据的迷信,他们所穿的衣服也有所讲究。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网易新闻】【搜狐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一、寿衣的来源
最早的“寿衣”,源于先民对逝者最本真的守护。
原始社会时,人们发现遗体暴露荒野会遭鸟兽侵害,便拾起树叶、裹上兽皮遮盖。
随着社会礼制逐渐成型,丧葬服饰也跳出了“单纯防护”的范畴,有了明确的等级规范。
就像《礼记·丧大记》中记载的那样,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离世后,寿衣的材质、装饰有着严格区分。
至此,寿衣不再只是简单的蔽体之物,更成了划分尊卑、维系礼制的象征,正式迈入制度化、礼仪化的阶段。
等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
大家相信,逝者的灵魂会去往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自然要为其准备体面的服饰。
其中,马王堆汉墓中辛追夫人的陪葬衣物便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时光流转至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为寿衣带来了新的变化。
丰富的染料与面料让寿衣不再局限于暗沉色调,绯红、宝蓝等鲜艳颜色开始出现。
唐人认为红色能驱散邪祟,助力逝者灵魂转世。
与此同时,寿衣在民间的普及度也大大提高,成了丧葬礼仪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到了明清时期,寿衣的样式逐渐固定,变成了如今常见的斜襟盘扣中式长袍。
男款常绣松鹤、灵鹿等寓意长寿的图案,女款则缀上凤凰、牡丹等吉祥纹样。
民间还兴起了“生前备寿衣”的习俗,老人年过六十便会着手准备,认为这样能“添福寿”。
既然如此,在丧葬传统里,给逝者穿寿衣有什么讲究吗?
二、穿寿衣有哪些习俗
人们认为,若能在逝者咽气前换上寿衣,是让“带着体面走”,可若等咽气后再穿,便会让逝者“受了委屈”。
所以每当老人生命垂危时,家人早早就备好寿衣,趁老人还有微弱意识时轻柔换上。
这份在意,就像活人出门要穿干净衣服般,不过是想让逝者以整洁、体面的姿态,开启“另一段旅程”。
不仅如此,寿衣的数量也从不含糊,多是三件、五件、七件这样的单数。
单数象征“阳”,双数象征“阴”,人们盼着用单数寿衣给逝者灵魂注入阳气,可以顺顺利利“上路”。
但层数绝不能是“九”,只因“九”与“久”谐音,民间怕这会让逝者“久留人间”,没法安心离去。
除此之外,寿衣的材质更是有明确禁忌。
首选得是绸缎,因为“绸”与“稠”同音,象征后代子孙人丁兴旺。
所以,麻布、皮革万万不能用,麻布曾是丧服专用材料,用它做寿衣会被视作“重丧”,不吉利,皮革则因“来自杀生”,被认为会让逝者背负罪孽。
更重要的是,寿衣上不能有扣子,得用布带系结,只因“扣子”谐音“扣留”,谁也不愿逝者的灵魂被“扣”在人间。
这些看似带着“迷信”色彩的说法,说到底不过是借谐音传递心意,把生者对逝者的祝福,悄悄缝进了衣物的细节里。
如今,社会仍有人质疑“穿寿衣是迷信”时,但是我们或许忽略了这一传统背后,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鬼神观念,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与情感载体。
三、人去世后为什么要穿寿衣
人去世后,遗体在自然状态下会慢慢僵硬,平时穿的紧身衣物根本穿不上。
可寿衣大多是宽松的长袍样式,又用了柔软的绸缎面料,亲属给逝者整理遗容时会顺手很多。
而且寿衣通常有好几层,能吸收遗体可能渗出的分泌物,始终保持遗体整洁。
要知道在没有现代防腐技术的古代,这可是守住丧礼卫生的关键办法。
另外,寿衣更是生者与逝者“最后的连接”。
给逝者穿寿衣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场安静的告别仪式。
每系好一根布带,每抚平一次衣襟,都是家人在和逝者进行最后的“对话”。
那一刻,寿衣哪是衣服,是我们对他最后没说出口的牵挂。
此外,佛家强调“轮回转世”,寿衣的洁净与庄重,是为逝者“转世新生”做的准备。
到了当代社会,寿衣文化也在悄悄变新。
有些年轻人会给逝者定制印着生前照片、爱好图案的寿衣,带着喜欢的事物离开。
甚至还有人把逝者的旧衣物改成寿衣,觉得这样“更亲”。
这些变化从不是否定传统,而是用更贴近现在生活的方式,把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一直延续下去。
结尾
其实,这些本质上都是生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我们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与逝者的永别,我们坚持的不是迷信,而是对生命的敬畏。
因为只要还有人记得逝者,只要还有人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时光,那身寿衣所代表的情感,便会永远存在。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