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马边扎觅汉,拉拉马边的呱。
——今天的编辑 门牙
马边地处乐山之南,隔壁子就是大凉山的雷波、美姑二县。从成都南门开车过去,按照最近周末的路况,挨边三个小时左右。
去过之后我发觉,马边的确如地理方位那样,比乐山凉一些,又比凉山乐一点。
![]()
走在马边街头,晃耳听得当地人对话,方言比乐山更卷、发音更难。马边没有为人称道的钵钵鸡、甜皮鸭,但马边的抄手一绝,烧烤不差。
走拢,学会的第一句彝语便是感谢之辞:卡莎莎。
时间两天一夜,目的又吃又耍。带着一份当地土著朋友推荐的“必吃榜”,我抵达了这个22℃的小县城。
![]()
仰天窝
旷野坝子上的塞尔达
仰天窝不算是一个经过打造的正式景点,没有牌匾,没有大门坎儿,没有门票。
当然也没有书里说的啥子“小苏格兰”“阿勒泰马边分泰”……如果非要类比,我觉得它还算是一处标准版的:塞尔达。
![]()
眼前是无尽旷野,身后是深绿山林,脚下一个燃尽的柴火堆……作为曾经的海拉鲁资深农人,必须摸到心坎儿说一句:林克怕就是个“噜”山人哦!
导航输入:大竹堡村。
抵达终点后,在村子里看见一面画有山坡竹林的白墙,倒右拐上山。然后顺到山路一直开,差不多40分钟之后,便是处处好风景。
从山脚入口开始,基本就不用开空调了。路况尚可,除了一小段碎石子路之外,几乎没有不好走的路,轿车也没挂底盘。
![]()
看见了路边停得排队的两行车就可以找位置停车了。盲猜这里应该是当地人周末的绝佳露营地,人少,凉快,风景好。
很多都是一家人来,找一棵树下安营扎寨。然后拿出苹果、梨儿,掏出保温杯倒一杯茶,瓜子花生一摆,摆出一下午的龙门阵。
![]()
![]()
在巨幅绿草铺的毯子上席地而坐,不上班的牛马看风吹草低的牛马,拉满治愈。如果想要深入,也可以往反方向更为魔幻的石林行进。
![]()
![]()
另外,大竹堡是笋乡,走的时候,可以顺路买点笋子,喜提八月鲜。
曹三面馆
马边抄手户口所在地
我的马边土著朋友@胡老师 的原话是:名气好点就杨抄手。马边当地人的日常,是曹三。
![]()
早餐时段,曹三面馆卖得风车斗转。老板儿在灶前下面、煮抄手,老板娘领到两个大姐在里间包抄手、汤圆儿。手速之快,平均3秒钟包起一个。
![]()
![]()
按照价目表上招牌的顺序,点了红油抄手和臊子面各一两。抄手两分钟就端上来了。个头小,面皮薄,一口一个。越吃越觉得不够,遂又多添一两。
![]()
马边抄手最可贵的点在于,你吃一碗下去,既有抄手的味道,恍惚间又觉得喝了一碗像是糊糊、拷拷一样的鲜辣汤。
馅儿少,但点睛,皮多,但轻薄。如云朵一般丝滑顺吞,四两拨千斤,化解清早起床的万般混沌。
曹三的优点有二:熟油海椒煎得好;素菜是空心菜,而且是最嫩的尖尖。
![]()
臊子面中规中矩。面条粗细是可以选的,老板儿会打开面前四个塑料口袋直接问你,爱吃哪种?
![]()
![]()
臊子肥多瘦少,混了芽菜,看起来油酥酥的。面一攉转,肉臊、红油、面条相互融合,是最为淳朴的碳水快乐。
![]()
![]()
![]()
![]()
南河鱼庄
三角峰的鲜与泡豇豆的酸
南河鱼庄吃啥?豇豆鱼、豆汤鱼和冲鼻儿。
![]()
![]()
豆汤必须要用江团做,冲鼻儿看起像街上卖那种咔咔儿,15元/份,一份11个——我们两个人明显吃不下。
简单粗暴地点杀了两斤三角峰,做成豇豆口味,加了一份宽粉一份豆腐,专专心心吃鱼。
![]()
隔壁子一桌大哥高谈阔论,说的方言,比乐山话更像英语。我瞬间窃喜,怕是又捅了马边哥老倌的老窝。
豇豆鱼上来就是连鱼带菜多大一盆。
和在成都吃的鱼不太一样,它的汤汁收得更浓稠,面上铺了一层泡豇豆儿,一阵酸爽扑鼻而来——舀饭了,拈鱼了。
![]()
两斤多的三角峰,两个人吃刚好够。鱼肉鲜嫩,逮到两边肚子边边轻轻一咬,再顺到尾巴一抿,根根软烂脱落。
马边地区的宽粉和成都的也完全不一样。更扁平更窄一点,吃起更爽滑,近似于魔芋的口感。
![]()
豆腐很加分,我说看到鱼面上那么厚一层油,但是埋在一汪油水之下的豆腐,爆出的却是豆香加上鱼汤的清亮汤汁,点儿都不油。
![]()
![]()
那种老式豆腐藏在每一个气孔里蓄势待发的味道,彻底被这香辣酸爽的豇豆儿风味激发出来了。这一顿午饭,我破天荒吃下两碗饭。
佳香麻辣烫
老马边娃儿记事就在吃的老铺子
原本我以为南河鱼庄够隐蔽了,开在一条断头路的断头处,还在梯坎儿下。佳香也不瓤,夹在滨河西路倒拐处的老巷。
![]()
夜幕降临,佳香左右两对门的堂子里早已满桌满座。还不止,外巷巷头还摆了两桌,坎坎上还有两桌等位。
老板儿一个人站在吧台前,计算器按不赢,手头的本本儿越写越满。
![]()
站在门口闻到味道,我其实有点儿打退堂鼓。
乍一闻是一股牛油味儿的火锅香,但下一秒,一股轻盈的中草药味儿夹杂而来。我不确定了,好不好吃哦?
标配红油锅底,按照自己的口味,要了一个干碟一个油碟,又夹起手拿了很细一小把菜,算是给这一波尝试留足了后路。
![]()
![]()
马边人的串串儿配菜也和成都串串儿大不相同。
他们的油碟长得像我们的原汤碟,里面各种香香颗颗铺了一层,感觉都是老板儿出于个人风味研究的审美。不会差。
真正吃起来,我觉得首先锅底的原味不抢,只是委婉地清香,然后蘸碟增香。中药的气气间或闪过一丝,也只是为前两味主角做配,香了自己这一门道应该尽到的香。
![]()
![]()
干碟不输,油碟确实更有当地特色。蘸起烫的菜吃,入口就很像是吃到拌得很好、红油功夫下得深的凉拌菜,中后段飘出一阵老道的火锅香。
![]()
![]()
牛肉和腰片都切得大片,每吃十串,差不多能凑齐一碗面的浇头。而且牛肉的部位选得也好,化渣的同时,还能咀嚼出筋丝。
猪鼻脆和小肠也是成都没有的,脆崩崩之余,尚存几分弹韧,越嚼越香。土豆儿坨坨也不能错过,大凉山的土豆儿甜糯翻砂自不必说。
![]()
![]()
这个味道,足以让我撒开胃放心大胆地拿菜吃了。大胆尝试了一坨这边的香肠,还不错,是深山里面秋出来的老烟熏味儿!
![]()
最后要给山椒牛肉上一分,每一串的山椒都是切成段,又极为稳妥地安插在牛肉之上,经沸汤一煮,山椒味便顺着牛肉的肌理深入,妙啊!
![]()
时间有限,也就两个胃。肯定还有很多没吃的。
品壹碗我去早了没开门,遗憾错过他们家的砂锅臭豆腐。@胡老师 推荐的石墨黑豆花儿我去晚了,中午1点,服务员大喊:菜都卖完了。
还有世纪家园的柴烧烤、百米炒饭、鄢家坝的周洪烧烤,以及廊桥附近的马鸡肉……
![]()
回程的路上,顺到荣丁走下来,经停乐山。
顺路在梅西百货附近吃了藤椒味的钵钵鸡,以及鞠婆婆的黑米凉糕、绵绵冰。此行圆满。
![]()
![]()
![]()
去马边,有点儿像是一个卡子横跨在了乐山和凉山的中间。浅耍一趟,其惊喜丰富的程度,类似一鱼两吃。虽未至云端,却也冷门避世。
![]()
今日编辑 | 短暂凉快了一下的门牙少女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
马边游记花絮
回到33℃
![]()
低头族,请活动一下你们的颈椎
![]()
连着山外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