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的千级洁净实验室里,实验室负责人楼丽君身着无菌服,透过显微镜操控着直径仅4~5微米的显微针,将精子注入卵细胞中。这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工具,承载的是一个家庭沉甸甸的生育希望。包括楼丽君在内,实验室共有7名胚胎师,他们见证了数千个试管宝宝的诞生,也用双手诠释着这一职业的精密、艰辛与温情。
胚胎师操作显微针,在方寸之间创造生命奇迹
【精密操作】
在“方寸之间”培育生命
“通常前来初诊的患者不会立刻进‘周期’(试管婴儿助孕周期),生殖临床团队会先让他们调理身体,使身体状况达到适合进行辅助生殖的标准。”楼丽君介绍。而实验室的工作,从取卵那一刻正式开启。
取卵当天,临床医生用取卵针从卵泡中吸出卵泡液。随后,实验室人员要在显微镜下快速找到被颗粒细胞包裹的卵母细胞——这些直径不足180微米的“生命种子”,肉眼只能看到类似圆珠笔尖颗粒的模糊轮廓。“卵子很脆弱,温度差一点点就可能受损,所以取卵后必须立刻放在37℃的环境中保温。”楼丽君说。
用“梯度离心法”优选精子
精子处理同样考验细节。实验室人员会用“梯度离心法”筛选精子,活力最强的精子会通过梯度离心液沉在管底。随后,这些“优胜者”会继续进行“游泳比赛”,实验室人员再从中选出活动力最优的“选手”,“这个过程像在‘沙里淘金’,一点马虎都不能有。”楼丽君表示。
显微镜下,显微针即将为卵子注入精子
接着,实验室人员会根据临床医嘱,结合男性精子质量,选择实施第一代试管婴儿“自由恋爱”(即IVF体外授精),或是第二代试管婴儿(即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若选择后者,则需要在显微镜下精准地将精子注入卵母细胞内,这一步非常关键。实验室内的两台德国显微操作系统,单台价值120万元,仅一个精细注射器就价值5万元,“这个注射手术靠手工操作根本做不到,必须依赖机器放大操作量程,对注射针实现精密控制,当然也需要熟能生巧的训练,至少要注射上百次甚至上千次,才能练出稳定的手感。”
备液
显微注射
【步步惊心】
藏在细节里的“生死考验”
显微注射完成后,接下来的挑战便是胚胎培养。为了模拟妈妈肚子里的环境,培养箱的温度通常要控制在36.9℃~37.1℃之间,二氧化碳浓度6%,氧气浓度5%。“受精卵会分裂成2细胞、4细胞,第三天发育为8细胞胚胎,第五天形成囊胚。”楼丽君说,整个过程,实验室人员会适时观察并记录,同时作出评价,“哪怕一个细胞形态异常,都可能影响后续移植”。
为胚胎储罐补充液氮
冷冻和解冻环节同样至关重要。胚胎需要在零下196℃的液氮中保存,等待最佳移植时机。“冷冻时会形成冰晶,必须用保护剂快速处理,零点几秒内完成降温,不然胚胎会被冻伤。”楼丽君解释,解冻时则需迅速复温至37℃,“就像从冰窖里拿出种子,要立刻放回‘温室’,才能恢复活力。”而移植胚胎的过程虽然仅需几分钟,但对移植的位置也有着严苛的要求,以确保胚胎能够顺利着床。
打开液氮胚胎储罐,罐口出现大量水雾,显示其内部为极端低温环境。
胚胎“沉睡”在这些用不同颜色标记、泡在液氮中的管子里。
实验室执行千级洁净标准,这意味着每立方米空气中的颗粒数不能超过1万个,VOC(挥发性有机物)浓度需控制在500ppb以下,“楼外空气中的异味都可能引起实验室内的VOC浓度变化,这是我们不允许的,为此专门制定了应急管理预案。”楼丽君说。
通过显微镜检查培养皿
为避免搞混搞错胚胎,每次胚胎移植前,实验室必安排3人核对患者的姓名、身份证等材料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该院生殖中心正在升级的数字管理系统,能够对胚胎各个操作环节进行全流程记录和追溯。
【温情守护】
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希望
从199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分子学专业后便开始接触辅助生殖技术,到如今的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实验室负责人,楼丽君见证了行业的发展。她曾是湖州市妇幼保健院首批创建生殖中心的人员,先后到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台湾荣民总医院进修学习,于2006年通过人才引进来到东阳。
2017年,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筹建时,楼丽君主导设计了整套实验室流程,从设备采购到环境达标,仅用一年就拿到试运行资质。她无私地将核心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团队其他成员,手把手地指导年轻的胚胎师操作练习,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如今,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的取卵周期从2018年的100多个,增长到2024年的1300多个,培育出生的试管婴儿超过2800个,位居全省前列。“以前东阳人要去杭州、上海看病,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辅助生殖,还有很多外地患者特地来东阳就诊。”楼丽君表示。
在楼丽君的记忆里,“不放弃”的患者有很多。“曾有位患者从二十多岁便开始求医,到四十岁时几乎放弃,说‘这辈子可能不会有自己的孩子了’。”楼丽君和团队在显微镜下找了两个小时,终于发现一颗活力尚可的精子,最终患者的妻子成功诞下了宝宝。“我们去回访时,患者拿出了半人高的资料,都是他过去在杭州、上海等地求医时攒下的,说现在终于能收起来了。那一刻,之前所有的疲惫都值了。这种信任,也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平时,实验室人员常主动走出实验室和患者交流,缓解他们的焦虑。“每个胚胎都是一个希望,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希望稳稳接住。”楼丽君说,只要有一丝可能,他们就不会放弃,团队所有人都愿意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让更多家庭迎来新生命。
PS:本文图片主要展示胚胎师日常工作相关流程及实验室环境,拍摄过程中并未涉及任何实际胚胎操作。
记者丨东阳市融媒体中心韦敏航 图片 胡扬辉编辑:刘海杰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