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案情简要
胡某(女)与刘某(男)于2011年结婚,2019年10月协议离婚。离婚三天后,刘某即与他人再婚,并于2020年4月生育一子。胡某直到2022年初才得知刘某在婚姻期间致他人怀孕的事实。
胡某遂起诉要求:1.分割车辆(双方庭审中已达成一致,胡某给付刘某26万元后车辆归胡某所有);2.分割农村房屋一间;3.刘某支付离婚损害赔偿金20万元。
一审法院认为,根据原《婚姻法》司法解释,协议离婚后超过一年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不予支持,驳回胡某损害赔偿请求。胡某不服上诉。
3. 裁判要旨
- 过错认定扩大化:刘某离婚三天后即再婚并在离婚后半年内生子,构成民法典第1091条规定的"其他重大过错"。
- 时效制度革新:民法典删除了协议离婚后"一年内"提起损害赔偿的时效限制,改为适用三年诉讼时效,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过错行为之日起计算。
- 有利溯及原则:本案基于"三个更有利于"标准(更有利于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新规可以溯及适用。
4. 简要分析
本案的突破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离婚损害赔偿的时效制度。原《婚姻法》司法解释规定的"协议离婚后一年内"的时效限制,在实践中常常导致无过错方因不知情而错失维权机会,有失公平。
民法典的革新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过错情形的扩大。原法律采用封闭式列举,仅限于重婚、同居、家暴、遗弃四种情形。民法典增设"其他重大过错"兜底条款,使司法实践更加灵活。本案中刘某离婚后三天即再婚且半年内生子,这种行为的恶劣性质已达到"重大过错"程度。
其次是时效制度的完善。删除"一年限制"体现了立法对无过错方权益的充分保护,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无过错方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发现对方的过错行为。三年诉讼时效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起算,既保护了权利人利益,又兼顾了法律关系的稳定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