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被张忠谋亲手栽培的“技术官僚”,此刻正用裁纸刀划开一份标注着“美国商务部最终通牒”的文件——纸张撕裂声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回荡,比他当年在无尘室听到的晶圆切割声还要刺耳。
而在地球另一端,凤凰城郊区那片被沙漠包围的工地,数千名台湾工程师正顶着摄氏48度的高温调试设备,他们工装后背印着的“TSMC”字样,在烈日下渐渐褪成惨白。
这场被外媒称为“半导体珍珠港”的转折,剧本早在张忠谋2017年退休时就埋下伏笔。
当这位86岁的“芯片教父”在台积电总部发表告别演讲时,特意提到“地缘政治比摩尔定律更难预测”,台下听众没人注意到他西装内袋里露出一角的美国签证。
三年后,当拜登政府将台积电列入“关键基础设施清单”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张忠谋在亚利桑那州买下的那片沙漠,根本不是什么“技术备份”,而是留给台积电的“政治赎金”。
不仅如此,他还在2023年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故意透露“美国工厂的晶圆良率比台湾低12%”,成功让美国国会追加了37亿美元补贴。
这种“示弱换钱”的套路,连华尔街的老牌投行都自愧不如。
而台积电的“翻脸”戏码,在2025年4月达到高潮。当美国商务部以“违反出口管制”为由冻结其32亿美元在美资产时,刘德音在紧急董事会上甩出的底牌让所有人倒吸凉气:
一份标注着“2024年Q4大陆客户晶圆出货记录”的加密文件,显示华为海思通过第三方采购的芯片数量,比美国中情局预估的多出27%。
可这份文件的备份早在三个月前就被匿名邮寄给《纽约时报》,直接导致美国半导体协会游说预算增加40%。
这种“以战止战”的策略,让人想起张忠谋在2015年起诉梁孟松时的手段——用法律战拖垮对手,再用技术优势收割市场。
但最让华盛顿头疼的,是台积电在先进制程上的“阳谋”。当美国国防部要求其4纳米工厂优先生产军用芯片时,台积电工程师们总能找到“技术瑕疵”将交货期推迟。
2025年6月那场关键的产能协调会上,台湾工程师指着显微镜里的晶圆缺陷说:“这种量子隧穿效应,连IBM的3纳米实验室都没解决。”
而实际上,台积电的2纳米工艺早已在新竹完成流片测试,样品正通过联邦快递秘密送往硅谷某人工智能公司。
这种“藏一手”的策略,让张忠谋在2025年世界半导体大会上说出那句名言:“我们不是在制造芯片,而是在制造选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台积电的财务报表成了最精准的风向标。
2025年Q1财报显示,其来自美国客户的营收占比从2020年的48%飙升至67%,而大陆市场份额则从22%萎缩至9%。
不止这些,政坛的“台积电经济学”更是荒诞绝伦。当台立法机构通过“半导体产业特别条例”,允许台积电在台湾省征收“技术保护税”时,桃园市议员们发现,所谓“保护税”的计算公式,竟然与亚利桑那州工厂的补贴金额呈线性关系。
滑稽的是,某位绿营“立委”在质询时掏出计算器,算出每片4纳米晶圆的税收减免,恰好能覆盖台积电工程师往返美国的商务舱机票费用。
这种“数学治国”的桥段,让岛内网友在PTT上发起“张忠谋是不是数学系毕业”的投票——结果37%的人选择“他可能发明了微积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