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以来,网传“强拆封丘县黄陵镇家具厂”等多条视频引发群众和网民的广泛关注。在“逢官必反”的偏见思维作祟下,舆论大面积地同情家具厂,并同时对当地政府口诛笔伐,进而加深对政府对干部的“仇视”和“敌对”。
真就是如视频所述的那么回事吗?要知道,一个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还有一个是坏人擅于利用舆论浑水摸鱼、贼喊捉贼,这在以前都是有案例的。彼时广大群众、网民的同情心被利用,热心被诈骗,成为“贼人”维护不正当私利的砝码,极其令人愤怒。
更可悲的是,虽说“狼来了”的教训经历不少,虽说理应“吃一堑长一智”,但毕竟很多群众并不具备明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再拙劣的手法都能骗到很多同情心和热心。这就是所谓的“单纯的人太多,骗子不够用”。
而这件果真又是一起教训。日前,河南封丘县联合调查组通报了该起事件的调查结果。据通报,2019年,当地村支书的弟弟租用了村民土地,其中永久基本农田4000多平方米、一般耕地3000多平方米。在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其个人出资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建设厂房、房屋等永久建筑物。
而且这些建筑物也并非视频所述扶贫车间,更不是招商引资项目。那么政府肯定要管,要制止这种违法行为啊!这是法律要求,也是职责所在。但这种管这种制止就动了人家的奶酪,就挡了人家的财路。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了这么一段话,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于是乎,这种形势下,终究是利益大于天,作为利益的攫取者肯定要拼命,肯定要想方设法充分运用各种东西给自己造势,给自己筹集资本,去抵制去抵抗政府的正当执法行为。
于是乎,在网络时代借助舆论力量,通过发视频挑动公众情绪为自己站台,就成了很好的选项。一个是过去有“成功”的案例,另一个也算是“跟上时代的步伐”,还一个即便是歪曲事实是煽动对立,但因此付出的代价不大。
于是乎,在当地政府组织人员依法依规对违法建筑进行拆除的当时,视频拍了并发了,再加上添油加醋地文字描述,就构成了一幕“强拆”的“悲愤戏”,就瞬间引燃了网络上的各种对政府的仇视情绪。
但其实呢,是家具厂的拥有者组织家庭成员、工人,并花钱雇佣不明真相人员暴力抗法,并散布不实信息,去歪曲事实、虚构情节、煽动对立和误导公众。
正如有人所言,这不典型的“村霸”吗?赤裸裸地对抗执法对抗政府。这股势力是基层治理的难点和痛点,既为祸一方,又抹黑政府形象。
所以,对于这种行为、这股势力,务必要严厉打击,要让始作俑者和罪魁祸首付出昂贵的成本。
唯如此,一个是遏制或防止后来居心叵测者有样学样,杜绝再发生;另一个是对这种丑恶和违法行为保持严肃严格处置,真正实现法律法治的刚性。
延伸开来,对于网络上的事件,作为网民或者说围观的群众,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着急表态,也不要听风就是雨。先“让子弹飞一会”,这没坏处的,起码能够保证自己不会被当“棋子”被“出卖”。
除此外,政府这方一定要积极应对,及时发布公正客观的通报,既要不偏不倚,也要坚持原则。只要是对的东西,只要有依有据,就要敢于坚持,决不能屈服于看起来气势汹汹但毫无道理的舆论压力。
如此,才能实现更为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生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