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何川到中铁十四局青岛胶州湾第二隧道项目考察,围绕超级隧道智能建造、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进行调研指导,助力世界级超级工程建设。青岛国信集团总工程师曲立清,中铁十四局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主持党委、董事会工作)雷军陪同。
青岛胶州湾第二隧道是目前世界在建长度最长、综合实施难度最大的海底道路隧道,中铁十四局“海天号”主线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和“国信号”服务隧道盾构机正在胶州湾海平面下90米加速掘进。何川院士深入隧道掘进一线,听取项目负责人关于科研创新、工程特点、施工进展介绍。
何川院士表示,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和超高施工难度,中铁十四局团队敢于啃硬骨头,在盾构设计创新、施工工艺突破、隧道建设质量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他指出,胶州湾第二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建造环境极度敏感、服役环境极端恶劣、建造质量要求极高,是世界级工程建设难题,要充分发挥西南交通大学-中铁十四局盾构前沿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作用,加大技术创新与标准突破,构建全过程、全要素、全数据智能管理体系,多出科研成果,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标准和经验借鉴,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更多技术储备。
雷军对何川院士亲临工程建设一线指导技术攻关表示感谢,介绍了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取得的技术成果,以及西南交通大学-中铁十四局盾构前沿技术研究院课题研究情况。他表示,中铁十四局将把院士的认可转化为攻坚动力,永葆科研初心,加强研发投入,夯实成果转化根基;加强科研团队协作和人才梯队建设,在实践中出成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超级工程注入“智慧动能”。
中铁十四局承建的胶州湾第二隧道工程,面临穿越全断面硬岩及破碎带、埋深大水压高、海底接收拆解等多重世界级施工挑战。项目团队先后与多所高校开展科研攻关,针对复杂地质超大直径海底盾构掘进稳定性控制技术等课题开展系统性研究,多项成果已应用于工程实践。国内首次创新“短螺旋+采石箱+碎石机”盾构装备新设计,世界首次在7米级盾构隧道创新箱涵同步拼装和无轨化运输配套新技术,有效提高盾构掘进工效。同时,将服务隧道盾构机作为“探路先锋”先行施工,为主线隧道安全推进提供地质数据支撑。
胶州湾第二隧道工程建成后,青岛将迈入“双隧时代”,与环胶州湾高速、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形成立体交通网,推动环胶州湾“青黄同城”一体化发展,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庆民,副总经理张哲,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中铁十四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