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角膜直径仅约12毫米
厚度不足1毫米
是眼球最外层的“水晶屏障”
一旦因外伤、炎症受损
轻则疼痛、溃疡,重则穿孔
甚至面临摘眼、失明的结局
福州爱尔眼科医院角膜及眼表科副主任医师黄春艳,便是守护这方寸之地的医者之一。
险症前,绝境守眼
在黄春艳的病历资料里,有出生就带着角膜皮样瘤,两岁接受手术的幼儿;也有在外院等待角膜供体两年多,13岁才完成移植的少年;还有一种病人是遭遇意外,若救治不及时,转眼就可能走到摘眼边缘。张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6年前,张先生的右眼不慎被树枝划伤。正值壮年的他,工作被迫停摆,在外院的两次角膜移植手术,均因排异失败,视力岌岌可危。
找到黄春艳时,张先生的右眼角膜中央已出现3-4毫米穿孔,玻璃体嵌顿在外,眼底极可能已出现脉络膜脱离,逼近“摘眼”红线。
黄春艳深知凶险:手术难度大,即便手术成功,后续感染、排异风险极高,而且眼内情况不明,治疗周期漫长,最终仍可能保不住眼球。
张先生多年来的求医经历,让他对手术风险心知肚明,坚定地说:“黄医生,您尽管治!即使结果不好,我也认了!”
依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的眼库资源,经过紧急调配,合适的角膜供体24小时内就匹配到位。手术当天,凌晨5点多,高朋芬院长联合黄春艳主任争分夺秒为张先生成功施行了“角膜移植及玻璃体切割手术”。
术后半年,在团队精细照料下,张先生闯过感染关、排斥关,眼底视网膜脱离复位,脉络膜脱离也慢慢吸收。复查时,张先生笑着说:“看东西比以前广多了!”
意志坚,胆大心细
黄春艳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刚工作时,个头娇小的她不止一次被劝说去做辅助岗,她却坚定地说:“我就是要当一名临床医生。”
业内统计,福建能独立开展角膜移植的医生不到10人。
黄春艳深耕角膜眼表学科多年,一直致力于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来到福州爱尔眼科医院后,医院便安排她远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角膜病临床中心进一步研修,跟随我国著名的“角膜圣手”陈蔚教授进一步探索学习了疑难、罕见角膜疾病的诊治方法及创新角膜移植技术。
研修归来后,福州爱尔眼科医院迅速搭建平台、部署资源,很快,黄春艳就开展了第一例角膜移植手术。当她把患者恢复的好消息告诉陈蔚教授时,老师欣慰地调侃:“胆子真大!难度这么高的病人都做下来了啊!”
黄春艳诚恳回应:“陈老师,其实我心里也很紧张,但是术前我们做了详细的评估,制定了周全的方案,对于手术是很有把握的。”
聚微光,近享光明
如今,黄春艳所在的角膜及眼表科已能常规开展各类角膜移植手术。在医院支持下,科室从手术技术到围手术期管理,再到公益救助,都稳步向前。
遇到复杂病例,福州爱尔可随时联动集团专家资源,邀请国内角膜病权威专家如李绍伟教授、孙旭光教授等共同会诊手术,让患者不必奔波就能在“家门口”获得高品质的诊疗服务。
2024年12月,由爱眼公益基金会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联合发起的“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国行·福建站,在福州爱尔眼科医院正式启动,宣布在省内救助100例角膜盲症患者,患者每人可获5000-10000元/单眼资助。
“对于徘徊在眼摘边缘的患者来说,哪怕只有0.01的视力也是新生。”黄春艳说,角膜移植医生,就是要在毫厘之间与黑暗较劲,不断突破技术边界,医院将会继续努力,让福建患者在本地就能享受到高水平诊疗,让光明离每个人都近一点,再近一点。
(陈坤)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编辑:林淑婷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