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肇庆医者用仁心与智慧书写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一位位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医师,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荣光。
麦炜:
疾控前线的“钢铁长城”
今年5月,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麦炜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在从业的十八年里,他的名字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紧相连:汶川地震灾后疫情处置、H7N9及H5N6流感阻击……每一次危急关头,他都迎难而上。
作为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他深知防患于未然重于泰山。他组织制定全市流感、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监测方案,每月雷打不动开展风险评估,为政府部门精准决策筑起科学堤坝。当新冠疫情袭来,他带领队员日夜奋战,现场流调、密接追踪、疫情研判,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刻入每一个不眠不休的日夜。2024年,登革热、诺如病毒疫情与怀集洪涝灾害接踵而至,他再次率领支部党员冲锋在前,以快速响应与科学处置为百姓健康撑起保护伞。
作为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带教老师,他深知人才是疾控事业的未来。他悉心指导学员进行暴发调查与专题研究,“手把手”带教来自多所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学子,将宝贵的实战经验倾囊相授,为肇庆锻造高素质公共卫生后备军。
梁宏业:县域医改的破冰者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德庆县中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主任医师梁宏业,肩头的担子比旁人更重,既要推动医院发展,又要为患者祛除病痛。
梁宏业作为副院长,分管中医医共体建设工作,他积极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优势资源下沉。2022年,他推动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在肇庆率先落地,遴选中医优势病种,让患者省下住院床位费,更让医保基金效能显著提升,让“方便就医、减轻负担”八个字,变成无数家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诊室之内,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创立“梁氏”整脊疗法,结合正骨推拿、浮针、小针刀等疗法,在他的带领下,科室能开展50多种中医医疗技术,业务水平居县域前列。诊室外,他成立的“梁宏业名医工作室”薪火不熄,青年中医弟子茁壮成长,逐渐成为科室骨干,让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他还带领“杏林之鸽”志愿者服务队,足迹踏遍德庆各乡镇,为两千多名困难患者送去医药与温暖。
王萍:
半世纪躬耕的中医守望者
73岁的高要区中医院医师王萍,是经历过特殊岁月的老知青。从当年被选拔培训半年的“赤脚医生”,到恢复高考后首批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医学生,她亲历了基层医疗从简陋的配置到设备精良、人才济济的沧桑巨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婉拒退休劝说的她,心中始终燃烧着为患者祛除沉疴的热望。在临床、教学、科研一线扎根五十余载,她从中西医结合的探索者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她成立名中医工作室,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后辈,23位弟子中,既有院长、主任,也有默默守护乡镇百姓的中医骨干,让岐黄之术在时代更迭中生生不息。
从“一根针、一把草”的“赤脚医生”岁月,到如今名医满堂的杏林春暖,王萍用一生践行着“救死扶伤”的初心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中医药的沃土上躬耕不辍。
麦炜的应急担当、梁宏业的改革锐气、王萍的传承静气,共同构成肇庆医者群体的精神拼图。他们在诊室、在田野、在实验室、在疫情火线上,以“德馨于行”的仁爱润泽生命,以“技精于勤”的追求守护健康。在医改深化与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大潮中,正是无数如他们一般的医者,用智慧破解难题,用汗水消弭病痛,用生命守护生命,为肇庆大地的健康幸福生活筑牢根基。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叶剑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