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秋,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了海南美合抗日根据地,人们奔走相告,延安来人了!党中央、毛主席派干部来了!
1983年8月,纪念白沙起义40周年。庄田(中)与马白山(左二)等人合影
海南和延安远隔千山万水,党中央、毛主席时刻关心着海南的革命斗争。正当海南抗日斗争急需军事干部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及时选派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庄田、李振亚、覃威等领导干部,以及一批电台、机要军械技术人员,分别于1940年7月和9月,先后来到了美合抗日根据地。
庄田、李振亚、覃威等一到海南,就显示出他们出色的军事指挥才干和政治工作才能。
冯白驹的得力助手庄田
庄田,海南省万宁县人。1926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入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1931年回国。历任红军学校步兵营第二营政治委员,直属中央军委的模范团政治部主任,红九军团第三师第七团政治委员、三师补充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独立第二十二师第五十五团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抗日军政大学任第三分校教育长。
1940年9月初,庄田到达海南,担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副总队长,成为冯白驹同志的得力助手。每逢斗争的关键时刻,他总能以高度的思想水平和敏锐的洞察力,明辨是非,提出或支持正确的建议、主张。
美合事变之后,特委中个别同志因害怕敌人力量强大,主张分散隐蔽斗争。庄田坚决支持冯白驹等同志的正确意见,坚持反对悲观失望和放弃斗争的错误观点。
庄田认为,党领导的部队是经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考验的红军改编过来的抗战部队,党中央期望我们领导琼崖抗日军民战胜侵略者,如果因为出现反共逆流而悲观失望、放弃斗争那就辜负了党中央对我们的期望。他的政治意见获得了大多数同志的支持。特委终于作出集中力量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的正确决定。
机关、部队的许多同志都把庄田说成是“青年干事”。这是因为他性情豪爽,活泼好动,很喜欢和青年人在一起的缘故。
一有时间,他就给青年人讲红军长征和八路军打日本的故事。他还喜欢唱歌,什么《延安颂》《游击队员之歌》等等,走到哪里就把革命歌曲唱到哪里。他自己唱,也教年轻人唱。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每当听到他那热情豪迈的歌声,战士们的心就仿佛飞到了宝塔山下、延水河畔,就会想起党中央对战士们的关怀。庄田用歌声把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和延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庄田对基层的政治工作也很关心。他走到哪里,就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哪里。他反复强调:要下功夫抓好连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他还亲自备课,组织大家学习《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用毛主席的人民战争理论武装大家的头脑。
1946年2月,庄田作为琼纵全权代表,赴香港就琼纵北撤问题与国民党当局谈判,遭到拒绝后,庄田在向中共广东区委和周恩来汇报后,于1947年4月,被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派往粤桂边,担任粤桂边区指挥司令部司令员,粤桂边纵队司令员,桂滇黔边纵队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庄田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南京总高级步兵学校第二副校长,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能打仗的悍将覃威
覃威,广西宾阳人,出身贫苦家庭,童年给地主当长工,不满14岁即参加农民运动。1929年12月,广西爆发百色起义,他毅然参加红军。1934年10月,跟随红军长征,屡立战功,升任营指导员。
覃威是一位很能打仗的悍将,他到海南后,担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作战科长。11月调任第二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
当时,国民党保安7团团长李春农带领几千人马包围了美合。李春农亲自带几百人马偷偷潜到我们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总队部背后。
覃威及时发现了敌人,他抓过机枪就向敌人射击。而后,他又带领1大队顶住了敌人的进攻,总部得以安全转移。
1942年春夏之间,覃威率领1大队在文昌县多次出击,先后夜袭了日伪军控制的头苑、昌洒、锦山、文城、清澜等市镇,以主力控制日军据点、分兵攻打伪军营房的手段,缴获了大批布匹、药品等物资。
1942年9月,当日军向琼(山)文(昌)根据地“蚕食”、“扫荡”时,他率队在离文昌县只有几公里远的竹浪桥旁伏击敌人,击毁敌军车两辆,缴获轻重机枪各1挺、步枪手枪共40多支,歼敌40多名,给日军以当头一棒,打乱了敌人的部署。
覃威所带的1大队非常勇猛顽强,日伪顽听说覃威大队来了,无不吓得心惊胆战。同年10月,在荔枝统村与国民党顽军激战中,覃威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0岁。
军政全优的李振亚
李振亚,广西藤县人,中央红军长征时,历任军委干部团第一营营长,红三十三军参谋长,红军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40年8 月李振亚和从事电台工作的妻子王春红来到海南,担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参谋长。
李振亚虽是军事干部,但每逢政治部开会,他都必定参加,和大家一起研究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问题,而且,每次会议他都要结合实际讲一讲红军的政治工作、长征的政治工作和八路军的政治工作,使大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就是对政治部门的一些具体工作,他也很关心。
延安有个举世闻名的抗日军政大学,海南岛也有个延安式的抗大六连岭抗日军政学校。创办这个学校的就是李振亚。
1940年夏,特委和总部曾在美合办过琼崖公学,培养抗日骨干,后因美合事变而解散了。
美合事变后,总部东迁琼文地区时,又办了个随营军政干训班,由李振亚主持,培训了一批军政骨干。
1941年夏,在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高潮的过程中,独立总队不断发展壮大。为了培训大批军政干部以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特委和总部决定派富有实践经验的李振亚赴六连岭抗日根据地,创办琼崖抗日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李振亚兼任校长,云涌为副校长,祝菊芬为政治处主任。
六连岭红军医院旧址
六连岭方圆近百公里,山岭连绵,地势险要,林深草密,四季常青,李振亚他们初来时,吃的,用的,住的,什么都没有。
李振亚带领30多名骨干,发扬延安抗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早迎红日晚披星日夜奋战在深山里。
在当地群众的热情帮助下,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盖起了一间间饭堂、宿舍、教室,造出了一些简陋的教学用具。
六连岭革命根据地的中共万宁县委机关旧址
军政学校于1941年8月正式开学。第一期学员300多人,分军事班和政治班。学校以延安抗大为榜样,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教学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
身为校长兼政委的李振亚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地工作。在一段时间里,军事课、政治课基本上都由李振亚包了。他亲自编写教材,亲自讲课,还热情地帮助其他教员备课、讲课。他还组织学员到实战当中去学。
当时,3支队活动在六连岭地区,一有战斗任务,他就把学员带下山,配合3支队作战。回来后,结合学过的军事理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学员们在学中战、战中学,提高很快。
这所军政干校一共办了两期,培训了600名学员,为胜利地开展海南游击战争,提高部队干部的军政素质和加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1948年9月27日,琼崖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一总队总队长和政治委员,秋攻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兼政治委员李振亚在拔除国民党军万宁县牛漏据点的战斗中,不幸被敌人从碉堡里打来的冷枪击中牺牲,时年39岁。
开国少将陈青山的回忆
据开国少将陈青山将军晚年回忆,李振亚、覃威都不是海南人,不懂海南话。他们为了和干部战士沟通思想,联络感情,拜传令兵、公务员为师,学会了半生不熟的海南话。
他们用“半咸淡”的海南话跟同志们开玩笑,讲故事,常让人笑得肚子发痛。他们和干部战士亲热得像亲兄弟一般,大家有什么心事都乐意向他们倾诉,有什么疙瘩解不开,也主动向他们请教。
他们和干部战士打成一片,时时处处都以普通一兵来严格要求自己。他们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战斗。那时物质条件十分差,每顿饭每个人能分到一两个饭团就不错了。他们和战士一样,大家分一个,他们就要一个,大家有两个,他们才要一双。谁想多给他们一个半个,他们绝不应。
有段时间,李振亚病倒了,公务员看着他又黑又瘦的脸,心里很难受,趁副官处宰猪,去要了猪肝、猪心,煮好给他送去。他却叫人原封不动地送回,还严厉批评了公务员。
李振亚作为首长配有马,可是他们自己很少骑,每逢行军打仗,不是给战士驮东西,就是让给伤病员骑。
有一次行军,传令兵王妨六因脚上长疮,走路很吃力,李振亚见了,立即牵过马来让他骑。
“马是配给首长的,我哪有资格骑?”小王怎么也不肯。
“什么资格不资格,我和你一样,都是普通一兵。谁需要就谁骑!”
说着,李振亚就来扶小王上马。小王骑在马上,看着徒步走在前面的参谋长,鼻子一酸,眼泪“唰”地一下流出来了。
庄田、李振亚、覃威等肩负着党中央的重托来到海南,为海南抗战和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