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故乡行
段兆军
第十一节、日喀则场站
啊!看见雷达山了,急不可耐的焦急心情猛然涌上心头——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
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顿时萦绕在耳边。1956年,诗人回到阔别十多年的延安,那是他曾经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如今再次见到它,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兔子恋旧窝,人老思故乡,面对我的第二故乡,我又何尝不同样是这种心情呢?!
掐指算来,从1977年退伍到2015年重返,我离开故地已是三十八年之久。三十八年啊,人生有几个三十八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三十八年何其久,年少风华成老朽。三十八年的思乡情结,三十八年的恋乡之苦,除了患难战友,谁人与之叙说。
日喀则场站位置图(网络图片)
中间最显眼且笔直的直线是5000米长机场跑道,南部是日喀则场站部队驻地,再往南和跑道平行的公路是原中尼公路,即现在的318国道,公路东南角黑色的地方是雷达山,雷达山西南是大片戈壁沙漠,西面国道边是桑珠孜区江当乡政府所在地。而北面是宽阔平坦的雅鲁藏布江,大片江面呈不规则网状散布开来,在河滩上慢慢流淌。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
那里有条美丽的河,
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
美丽河水泛青波”。
韩红的《家乡》唱的是流经日喀则市区的年楚河美景,而年楚河汇入雅鲁藏布江后的景色何偿不是更美呢!
日喀则场站地处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东40公里的江当乡境内,江当乡原称江当区,后日喀则县改称桑珠孜区后将江当区两个乡合并称江当乡,海拔3782米。机场跑道全长5000米,呈东西走向,与国道318线(原中尼公路)相距约两公里并行。
日喀则场站是根据当时国际形势,主要是印巴战争和中印边界矛盾等国防建设的需要,空军关于在日喀则地区新建一个轰炸机机场的报告,经军委批准,于1968年破土动工,由工程兵305团承建。1971年12月12日日喀则场站班子成立。1972年10月,场站主体工程完成,来自拉指各机关、贡嘎场站、当雄场站以及高炮团、雷达团等驻藏空军部队的200多名精选细挑的精兵强将奔赴日喀则场站,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5459部队,站长李焕成(山东人)、政委梁顺成(河北人,曾作为志愿军入朝作战)、参谋长梁德印(陕西人)、政治部主任毕庶田(山东人)。下组建司令部、政治部机关机要室、调度室等;后勤机关军需股、财务股、营房股、油料股、机营股、航材股等;下辖警卫连、场务连、汽车连、修理连、四站连、卫生队、通信队、气象台、电厂等连队。场站结构架子搭建后,正式开始战备值班。
1972年12月31日我们会宁120名新兵到场站,73年元旦后陕西岐山近百名战友和云南楚雄州维西等县的几十个少数民族战友到场站,至此,空年日喀则场站算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组建。1975年改番号为86256部队,为祖国西南边疆海拔最高、离印度最近(直线约300公里)的大型轰炸机场,已走过了近50年的坎坷历程。
2021年12月12日庆贺视频
2021年12月12日,日喀则场站走过了50周年的光辉历程,迎来了建站50周年隆重的庆祝活动。为了配合场站的一系列庆祝活动,我们会宁12名老战友集中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下,代表当年入伍的120名会宁籍战友举行了隆重的庆贺活动,回忆曾经的青葱年华,畅叙当年的战友深情,共祝美好的幸福未来。以表达对场站做出最大贡献的全体会宁战友对场站的祝贺与眷恋之情。
位于日喀则场站部队西面西停机坪南端的日喀则和平机场航站楼。左边顶端为“日喀则",右边为藏文“日喀则"
2010年10月30日,经改扩建的日喀则场站民航机场正式通航,始成为军民两用机场。
(未完待续)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段兆军:甘肃省会宁县人,1972年11月入伍,在空军西藏日喀则场站警卫连服役4年,1977年3月退伍后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现退休在家。
作者:段兆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