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视频 记者 张中
“梆、梆、梆,豆腐……热豆腐……”每天早晨七八点钟,济南市历城区西营街道的红岭村、积米峪村及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总能听到卖豆腐的叫卖声。一位身材不高、皮肤黝黑、骑着电动三轮车的中年妇女就是这豆腐的制作者,她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家。
![]()
![]()
张书玲,红岭村人,之前一直在济南市区打工,她的丈夫开长途车。去年年初,丈夫突发脑溢血,经抢救,虽然保住了生命,却留下了行动不便的后遗症,需要继续康复治疗。张书玲没办法,只好辞去工作回家照顾丈夫。彼时的张书玲,丈夫需要康复,两个上学的孩子和八旬高龄公婆需要照顾,她既要养家,又不能出远门。
![]()
![]()
![]()
张书玲想做个小本生意,苦思冥想后,她想到了做豆腐。南山豆腐可谓济南的特产,特别是在西营,逢年过节,老一辈人家家户户都会做一笸箩豆腐。
![]()
![]()
![]()
凭借儿时的记忆,张书玲一点点摸索,采用最传统的纯手工方式,终于制作成了口感特别好的豆腐。这种口感是靠她用费时费力的手工按包和酸浆点豆腐的方式得来的。做豆腐的都知道,用这种方式生产的豆腐肯定受欢迎,但产量很低,别人家1斤黄豆可以做5斤豆腐,张书玲只能做两斤多一点,不到一半。
![]()
![]()
![]()
但是,张书玲的豆腐一炮走红,很快在村民中有了好口碑,并在附近几个村也小有名气。她的豆腐,因为是手工生产,产量不高,经常是在一个村就能卖大半。别人家的豆腐要卖半天时间,而她家的豆腐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卖完了。有的村民吃惯了她家的豆腐,就算有其他卖豆腐的去村里卖,他们也不会买,只等着张书玲的豆腐。有许多村民,担心吃不上她家的豆腐,往往提前给她打电话预订,周围许多民宿也纷纷订她的豆腐。张书玲说,去年春节最红火的时候,她一天做了9笸箩豆腐。
![]()
![]()
当初做豆腐是为了挣钱,但现在做豆腐,她不单单是为挣钱,让周围的乡亲吃上她做的良心豆腐才是她的初衷。张书玲的豆腐里,藏着对诚信最朴素的注解。
![]()
![]()
![]()
张书玲的豆腐,不仅支撑了一个家,还承载着超越利益的责任与温度。
![]()
当日报纸版面欣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