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苏联军火库里堆着数百万支枪。
莫辛纳甘、波波莎冲锋枪,甚至1910年的老式马克沁机枪,统统卖给了中国。
但有一把枪例外,那就是刚刚定型3年的AK47, 为什么?
——《壹》——
战后军火山积如海
1945年5月8日,柏林陷落,苏联的军工厂还在轰鸣,坦克、大炮、步枪,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下来,战争结束了,机器停不下来,这是一个荒诞的场景。
![]()
乌拉尔山脉的兵工厂里,工人们还在三班倒生产莫辛纳甘步枪。
仓库已经装不下了,枪支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斯大林站在克里姆林宫的窗前,外面是庆祝胜利的人群,但他心里清楚,这场胜利的代价是什么。
2700万苏联人死了,工厂被炸成废墟,又重新建起来。
生产能力翻了三倍,现在怎么办?军工部长沃兹涅先斯基拿着一份报告走进来,1200万支步枪,300万挺机枪,还有从德国缴获的海量武器。
这些武器足够装备200个师, 而苏联军队只需要150个师的装备。
"卖掉。"斯大林说得很简单,但卖给谁?华沙,布拉格,布达佩斯,东欧各国张开了饥饿的嘴, 他们需要武器重建军队,苏联需要清理库存。
一笔笔军火交易开始了,价格便宜得离谱。
一支莫辛纳甘步枪,国际市场价格50美元,苏联卖25美元,波兰一次性买了10万支,这不是慈善,这是战略,武器就是影响力。
每一支卖出去的枪,都是一根看不见的绳子,把这些国家绑在苏联战车上。
但有些武器不能卖,比如新研制的自动步枪, 比如正在实验中的喷气式战斗机技术,比如刚刚定型的AK47,这是底线。
莫洛托夫在外交部会议上说得很清楚:"老武器可以给盟友,新武器要留给自己, 我们不能让今天的朋友成为明天的敌人。"
![]()
1947年,苏联军火库存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
仅轻武器就超过1500万件,存储成本每年高达2亿卢布,维护费用更是天文数字,很多仓库已经超负荷运转,更要命的是,这些武器正在过时。
二战期间的莫辛纳甘步枪,射速只有每分钟15发。
而美国的M1加兰德已经是半自动了,技术在飞速发展,老武器就是废铁,必须尽快处理掉,国防部制定了一个清库计划:三年内处理掉80%的过剩武器。
目标市场锁定在亚洲和拉丁美洲。
这些地区政局不稳,武器需求量大,而且不太可能威胁到苏联,但没人想到,最大的买家会是中国。
——《贰》——
AK47的秘密诞生
1945年,莫斯科军事医院,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躺在病床上,他的左肩膀被德国坦克炮弹片击中,差点要了命。
![]()
但疼痛没有击垮这个22岁的坦克兵,相反,激发了他的怒火。
为什么苏军的自动武器这么落后? 波波莎冲锋枪虽然火力猛,但射程只有200米,莫辛纳甘步枪射程远,但需要手动拉栓。
德国人的MP40和StG44都比苏军武器先进。
卡拉什尼科夫开始在病床上画图纸,一支结合了冲锋枪火力和步枪射程的武器, 护士以为他发烧了,在胡言乱语,但这个农民的儿子是认真的。
出院后,他直接找到了图拉兵工厂。
厂长德格佳列夫看了他的设计图,眼睛瞪得像铜铃:"你确定这东西能打响?""让我试试。"卡拉什尼科夫说,图拉兵工厂的车间里,火花四溅。
卡拉什尼科夫没有正规的工程学历, 他只有一双巧手和对武器的直觉。
每天工作16个小时,手上全是伤痕,第一个原型机在1946年春天完成,测试结果惨不忍睹,连续射击50发后,枪管过热变形,自动机构卡壳,精度差得离谱。
但卡拉什尼科夫没有放弃,他拆解了德国的StG44,研究每一个零件。
学习美国M1的供弹机构,结合苏联的生产工艺特点,关键突破出现在1947年2月, 他重新设计了导气装置,简化了击发机构。
![]()
新的原型机射击精度提高了300%,故障率降低了80%。
更重要的是,这支枪极其皮实,丢在泥水里泡一夜,拿起来还能打响,从两层楼摔下去,毫发无损,这就是AK47的原型。
1948年,AK47开始小批量生产,第一批只有5000支。
全部装备给了克格勃的特种部队,保密级别高得离谱, 每一支枪都有编号,专人保管,射击训练时,弹壳必须全部回收。
拍照是严格禁止的,甚至连武器的真实名称都不能说出来。
代号:7.62毫米自动卡宾枪,这种保密措施不是没有原因的,苏联太了解武器泄露的后果了, 二战期间,德国人缴获了苏联的反坦克步枪,很快就仿制出了自己的版本。
AK47绝不能重蹈覆辙。
军工部制定了严格的保密规定:任何涉及AK47的技术资料都是绝密。参与生产的工人要签保密协议,武器只能在苏联境内使用,严禁出口。
这个规定一直持续到1956年。
那一年,匈牙利事件爆发,西方世界第一次见到了AK47的真面目,但在1950年,这支枪还是苏联最高机密。
——《叁》——
鸭绿江边的军火生意
1950年10月7日,华盛顿传来消息:美军跨过三八线了,局势已经失控,美国第七舰队游弋在台海,B-29轰炸机开始轰炸中国东北边境。
![]()
如果美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
必须出兵,但中国军队的装备实在太差了,解放军的武器来源五花八门: 美式的汤姆逊冲锋枪,日式的三八大盖,苏式的莫辛纳甘,还有大量的汉阳造老套筒。
弹药补给是个噩梦,一个军有十几种不同口径的子弹。
后勤军官想想都头疼,更要命的是,弹药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1950年,中国全年的轻武器弹药产量只有3万吨,而朝鲜战场每个月的消耗就要1万吨。
缺口只能靠进口。
11月9日,斯大林同意向中国提供36个师的轻武器装备,总价值12.35亿卢布,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军火交易。
苏联开始向中国交付武器,但交付的都是什么货色?
第一批武器清单让中国军官大跌眼镜:莫辛纳甘步枪1944年生产,波波莎冲锋枪1943年型号,马克沁重机枪1910年设计,德制毛瑟步枪二战缴获品。
这哪里是军援,分明是在清库存。
志愿军装备部长看着这批武器,苦笑着摇头:"苏联老大哥给咱们的都是古董啊。"但即便是古董,也比解放军原有的武器强。
至少弹药规格统一了,莫辛纳甘使用7.62×54毫米子弹,波波莎用7.62×25毫米子弹。
![]()
两种规格就能解决大部分需求,更关键的是,这些武器虽然老旧,但足够皮实, 莫辛纳甘在零下40度的朝鲜山区照样开火,波波莎在志愿军手里打出了赫赫威名。
1951年春天,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打得热火朝天。
中国向苏联提出新的武器需求:能否提供一些更先进的装备?苏联的回答很干脆:"没有。"当时苏军已经开始装备SKS半自动步枪,性能比莫辛纳甘强太多。
AK47也已经小批量生产,装备了精锐部队。
但这些武器,苏联一支都不肯卖给中国,理由很简单:保密需要, 即使是盟友,也不能完全信任,武器技术就是国家机密,泄露就是叛国。
这就是现实,盟友归盟友,生意归生意。
——《肆》——
被拒绝的"枪王"
1951年,苏联AK47的年产量只有3万支, 苏联军队总兵力500万,仅陆军就有200个师,如果全部换装AK47,需要400万支步枪。
![]()
按照年产3万支的速度,需要130年才能完成换装。
苏联自己都装备不过来,哪有多余的卖给中国?1952年的一份绝密报告躺在贝利亚的桌子上,报告详细分析了AK47泄露的风险。
朝鲜战场情况复杂,武器损失率高达15%。
如果AK47流入战场,很可能被美军缴获,以美国的技术能力,6个月内就能完成逆向工程,技术优势将荡然无存,这个判断很准确。
朝鲜战争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志愿军伤亡率居高不下,装备损失更是惊人,一个师打完一场战斗,武器损失三分之一是常态,在这种环境下,没有任何武器是安全的。
更让苏联担心的是美国的技术间谍。
美国在二战期间就展现了强大的技术情报能力,德国的V2火箭技术,喷气发动机技术,都被美国快速获取并改进,如果AK47落入美军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克格勃制定了严格的武器保密制度。
任何新式武器都不能离开苏联本土, 即使是华约盟友,也只能获得二战时期的老式装备,这个制度一直执行到1956年。
![]()
匈牙利事件后,苏联才开始向华约国家提供AK47。
1953年3月5日凌晨,莫斯科,斯大林死了, 这个铁腕统治者的去世,改变了苏联的对华政策,新领导人赫鲁晓夫需要中国的支持来巩固地位。
1954年9月,赫鲁晓夫访华,带来了一份大礼:技术援助协定。
苏联终于答应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 包括喷气式战斗机,现代化坦克,甚至核技术,但AK47仍然被排除在外,为什么?
因为这时候冷战已经全面爆发,苏美军备竞赛日趋激烈。
AK47成了苏联最重要的技术王牌, 哪怕对最亲密的盟友,也不能轻易示人,直到1958年,赫鲁晓夫撤走专家,停止技术援助。
AK47技术转让的可能性彻底断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