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洪武十五年,已经缠绵病榻多时的马皇后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面对侍女呈上的药汁,她选择了推开。
皇后不愿服药的消息传到了朱元璋耳边,他迅速赶来,马皇后安静的说道:“死生,命也,祷祀何益。”
此言一出,朱元璋望着这个与自己同甘共苦数十年的发妻,心中酸涩难言,不由得红了眼眶。
他知道,这是马皇后离去前对他的宽慰,也是对他的劝告。
![]()
一、 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朱元璋,作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从人人嫌弃的乞儿到万人之上的皇帝。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都算是少见的。
1382年是元朝最混乱的一年,政局动荡,一年换了4个年号,百姓民不聊生。
就在这个混乱的时候,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赤贫佃户家庭。
新生儿的诞生并没有拂去家庭的阴霾,朱元璋还在懵懂之年的时候,父母兄长就陆续去世了。
一夜之间,亲人们的相继离世让幼年的朱元璋备受打击,但是眼泪没有办法填饱肚子。
饥饿促使着朱元璋在乱世求生,他为了一口饭投入了寺庙门下,成为了一个僧人,
战乱之年,安稳难得,寺庙也不是方外之地,随着寺庙被断粮,17岁的朱元璋不得不开始流浪乞讨。
![]()
自此,朱元璋的脚步遍及淮西、豫南,他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庄,目睹元朝暴政下可怜的百姓。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让朱元璋不寒而栗,也让他燃起了前所未有的愤恨。
经过三年的流浪乞讨,朱元璋在绝境中苦苦挣扎,最终,他决定投身郭子兴的红巾军。
这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相遇的地方。
马皇后的闺名叫做马秀英,是郭子兴的养女。
马秀英的父亲是元末红巾军的将领,为了避祸将女儿托付给挚友郭子兴。
后来,父亲战死,马秀英就成为了郭子兴的养女。
初入军营的朱元璋 颇具胆识,很快,他就获得了郭子兴的青睐,成为郭子兴的亲兵 。
郭子兴很欣赏这个年轻人,想拉拢朱元璋,于是,他做主将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
![]()
元至正十二年,两个年轻人在郭子兴的支持下结为夫妻,自此相守相知30年,恩爱两不疑 。
二、 患难夫妻
马秀英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是特殊的,他非常敬重这位结发妻子。
婚后的马秀英温婉知礼,不仅是贤内助,更是朱元璋的女谋士。
那年,濠州城被围,朱元璋在前线奋勇杀敌,城内百姓人心惶惶,马秀英一马当先,散尽首饰犒劳将士,还率领城内百姓妇女为将士们缝补军衣。
正是马秀英的一番作为,稳定了城内百姓,稳定了涣散的军心,让朱元璋没有了后顾之忧。
这样的事情在他们一起打天下的时候时时发生,马秀英一次又一次救朱元璋于危难。
多年后,朱元璋高坐皇位仍然感叹道:“昔朕被囚,非后馈食,朕几殒命;鄱阳之战,非后抚士卒,焉能破敌?”
![]()
此时,马秀英也已经成为了马皇后,她仍然初心不变,尽心尽力为大明朝付出。
如果说,朱元璋的刚烈是大明朝杀人见血的刀,那么马皇后的温柔便是大明朝最坚固的刀鞘。
作为草野之间一路杀上皇位的皇帝,朱元璋对贪官佞臣非常厌恶。
洪武年间,胡惟庸牵涉甚广,尤其是后期胡惟庸被控“谋反”直接触动朱元璋底线,前后株连三万余人,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此时,受胡惟庸案牵连,属官宋慎被牵连,一朝令下,全家死罪。
宋慎的祖父,则是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甚至,他还曾是太子帝师。
一时间,太子帝师参与谋反的传言甚嚣尘上,文武百官议论纷纷。
朱元璋立即下旨,要求捉拿宋濂归案,似乎已经打算直接定罪。
![]()
当马皇后得知此事,她深知宋濂为人,绝计不会参与此事,立即决定为宋濂求情。
她当即上书劝谏朱元璋,“寻常百姓家请先生教书,尚要敬重始终,何况天子之家?且宋先生早已告老还乡,怎知千里外孙儿之事?”
先是斩断宋濂与长孙宋慎的关联,否认了连坐的合理性。
马皇后几番运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更是以绝食威胁,才制止朱元璋想要杀宋濂的打算。
正是在马皇后的保驾护航之下,诸多文武重臣被保下,为大明朝的政务开展做出巨大贡献。
洪武十五年秋,马皇后病重,生前拒服汤药,以此为太医求情。
她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死牵连太医院的诸位太医,决定拒服汤药,斩断联系,并劝慰朱元璋不要迁怒众人。
![]()
可惜,马皇后的去世意味着能圈住朱元璋的刀鞘彻底破碎,此后数年,朱元璋的刀锋让朝堂之上的重臣两股战战。
参考文献:
1.《明太祖实录》
2.《明史 后妃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