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午后,老杨头满头大汗地在院子里忙活着。他家的老房子年久失修,瓦片漏雨,墙壁开裂,今年他终于攒够了钱,打算拆掉重建。工地上忙忙碌碌,几个帮工正在清理地基,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汗水的气息。
"杨哥,这地基挖得差不多了,明天就能开始打基础了。"工人老刘擦着额头的汗水说道。
老杨头满意地点点头,正要说话,突然院门外传来一阵微弱的敲门声。他回头一看,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站在门口,弯着腰,拄着一根木棍,眼神却异常明亮。
"行行好,给口吃的吧。"乞丐哑着嗓子说,声音里带着说不出的沧桑。
老杨头今年六十有五,一辈子在村里种地,老伴去世多年,独自抚养儿子长大成人。如今儿子在城里有了工作,每月给他寄些钱回来。他省吃俭用多年,才攒下这笔盖房子的钱,原本打算盖好房子就把儿子儿媳接回来,一家人热热闹闹地住在一起。
看着眼前的乞丐,老杨头心生怜悯,从午饭剩下的菜里拿出一大块红烧肉,还有半个馒头,递给了乞丐。
乞丐狼吞虎咽地吃完,忽然抬头看着正在施工的房子,眉头一皱,眼睛闪过一道奇异的光芒。他盯着老杨头,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容:"老人家,你的房子盖好了,你就必死无疑。"
这话如同一盆冰水,瞬间浇在老杨头头上。他愣在原地,手足无措,只见乞丐转身离去,背影在夕阳下拉得老长。
老杨头这一晚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乞丐的话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他心里。"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这房子不能盖?难道这是个凶宅?"各种念头在脑海中翻腾。
第二天一早,老杨头顶着两个黑眼圈去了工地。工人们已经开始打地基,钢筋水泥堆满了院子。老杨头心事重重,坐在院子角落的小板凳上,望着忙碌的工人们,眉头紧锁。
"杨叔,您怎么了?看着不太精神啊。"年轻工人小王注意到老杨头的异常。
老杨头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昨天乞丐的话告诉了小王。
"哎呀,杨叔,这肯定是骗子!现在这种装神弄鬼的人多着呢,估计是想从您这敲诈点钱。"小王嗤之以鼻。
老杨头点点头,但心里的疙瘩并没有解开。他活了大半辈子,总觉得这事不简单。下午,他去村里找了德高望重的王大爷商量。
王大爷听完,摸着下巴的胡须沉思片刻:"我看啊,你得找村里的算命先生看看,李瞎子通晓阴阳,或许能解开这个谜。"
夕阳西下,老杨头来到村东头李瞎子的破屋前。屋内飘出阵阵艾草香,昏黄的灯光下,李瞎子正坐在八仙桌前摆弄着铜钱。
"杨老哥,进来坐。我知道你要问什么。"李瞎子虽然双目失明,却仿佛早已看透一切。
老杨头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李瞎子皱着眉头掐指一算,脸色突变:"这乞丐不是凡人,他看出你家地基下埋着东西,不挖出来,必有灾祸!"
"埋着什么?"老杨头心跳加速。
"生死簿上没写明,但绝非善物。你明日停工,我带人去看看。"李瞎子语气凝重。
第二天一早,李瞎子带着两个助手来到老杨头家。工人们停下手中的活,好奇地围观。李瞎子在地基四周走动,突然在西北角停下脚步,用拐杖敲了敲地面:"就是这里,挖!"
工人们拿来铁锹,小心翼翼地挖掘。约莫一米深时,铁锹碰到了硬物。众人屏住呼吸,慢慢清理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
"打开看看。"李瞎子命令道。
老杨头颤抖着手打开铁盒,里面竟是一叠发黄的民国时期纸币和几块金元宝!更令人震惊的是,盒底还压着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家四口,背面写着"杨家祖业,不得外传"几个字。
"这...这是我爷爷的字迹!"老杨头惊呼,"可我从未听说过家里有这些财宝啊!"
李瞎子摸了摸铁盒,叹了口气:"这是你祖上留下的,因战乱匆忙埋下,本想日后取出,却不料命丧黄泉。这些年来,这财宝一直在地下,怨气积累,若不挖出来,新房子一盖好,这怨气就会找宿主,你恰好血脉相连,首当其冲。"
老杨头恍然大悟:"难怪那乞丐说房子盖好我必死..."
"那乞丐应是游方道士,看出你家有异,特意提醒。你给了他一块肉,他还你一条命,倒也公平。"李瞎子微微一笑。
消息很快传遍全村,大家纷纷前来围观。老杨头按照李瞎子的建议,拿出部分金银布施乡里,剩下的用于修建祠堂,纪念先祖。奇怪的是,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见过那个神秘的乞丐。
房子很快建好了,老杨头把儿子儿媳接回村里,还添了个胖孙子。每当夜深人静,老杨头坐在新房的院子里,望着星空,总会想起那个乞丐。他不禁感慨,人生真是奇妙,一块肉换来全家团圆,这或许就是善有善报吧。
村里人常说,老杨头家的房子是有福气的,不仅因为它建在祖宗的财富上,更因为它凝聚了一个老人的善良与感恩。每到春节,老杨头都会在门口放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据说是留给那个再也没出现过的乞丐的。
岁月流转,老杨头的故事成了村里的传说,人们常常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个过路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在无意间改变你的命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