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里”,要说中国最宏伟的建筑非长城莫属了,这个拥有着2000多岁的历史巨龙,那时候没有精密仪器来测量、也没有专家来构造、更是没有钢筋水泥来稳固。
长城建成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它为什么从来没有过倒塌,秦始皇在建长城的时候究竟使用了什么办法,才能让它直到现在仍然屹立不倒呢?
一、为什么要建造长城
在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战火不断,还经常会遇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击,因为当时的北方游牧民族为了生存就只能不断地去偷袭抢夺物资,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的袭击时间、地点不固定,所以导致当时的几个国家为此感到非常头疼。
没办法他们只能在北边修建城墙,来为此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击,但是因为各个国家修建的城墙不统一,有的高有的低,高的可以用来抵挡,低的也能为此拖延时间。
直到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后,为了维护和巩固“大秦帝国”的安全,秦始皇才开始陆续开始展开修建国防建设和边防守备。
为了大规模修建长城,秦始皇便派著名大将军蒙恬北伐匈奴,还让大将军蒙恬将各国之前修建的城墙连接起来,从东连着西,这才有了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
二、长城是如何修建的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为了更好的修筑长城就在国家下了一道死命令,光是劳动力就从军队、民夫以及战俘中征用了200万人左右,这些劳动力通过强制劳动或奴役等方式,被迫参与了长城的建设。
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还实行了“管理体制”,他严格控制各项资源和劳动力,还专门派出监管人员日夜驻扎在长城进行监工,就连建筑长城所用的砖头,还专门由检察官一块一块进行质量检测。
检察官在检测砖头质量是否合格的时候,采用的方法也是较为特别,他先是将两块砖头平放在了地上,中间留出一半的缝隙,然后再拿一块砖放在上面让它形成悬空,最后再拿一块砖,从空中往下掉落。
如果下面悬空的砖头被砸烂了,那么就证明这些砖头的质量不好,因此制作这批砖头的人将饱受着残忍的虐待,先是挖鼻子、脸上刻字、连坐、车裂等刑罚,直到这个人的生命耗尽了才就此作罢。
在那个没有水泥、钢筋的年代里,秦始皇为了能使建筑的城墙更加牢固时,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糯米汤、熟石灰、碎沙石几样东西来合成为黏合剂。
糯米汤不仅具有黏合强度的特效之外,它还可以为城墙提供耐水性能,而熟石灰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黏度,这两样东西合在一起熬制,可以更好的填补砖头之间的缝隙,使得长城更加的牢固。
长城的修建,整整用了十多年的时光,在这背后先不说投入了多少金钱,单单在长城的修建时就有着13万人因此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他们的身体睡在了长城的脚下。
秦始皇的残忍做法,使得当时老百姓们在自己吃不饱饭的时候仍要将糯米贡献出来建筑长城,长城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强的防御性,只是长沙上的每一块砖都沾有劳动人们的血汗。
在那个稍微不注意就会丧失生命的时代里,任何人也不敢去打造豆腐渣工程,所以长城至今2000年了仍然屹立不倒,因为它的构造成本以及人工是如今社会无法承受的建筑代价。
三、长城的外观结构与作用
长城作为古代第一军事工程,也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它的由名“万里长城”,顾名思义的就是长,它横跨山西、内蒙古、北京等15个省市,在崇山峻岭之间一片片地形中相互连接起来。
长城整个建筑长21196.18公里,平均的高度也在7.8米左右,有些地段高达14米,一般陡峭的地方宽度都比较低。
要知道长城的外观并不只是单单一道城墙,它是由城墙、敌楼、关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体,长城有很多垛口,用来观望来犯的敌人,垛口下面还有一个小洞,用来攻击敌人。
城墙的墙面还有着单独的排水沟,用来排出墙面上的雨水,从而保护长城本体的墙身,长城还有一些凸出的墙体,方便应对敌人逼近城下登城的时候可以侧面攻击,也能为守城士兵巡逻放哨使用。
长城中修建的敌楼不仅起到了侦查作用,还可起到在敌人进攻的时候来抵挡敌人的进攻和掩护部队出击的作用,敌楼也可以当作为炮台使用,古代打仗的时候在上面装备投石车,可以很好的遏制敌人的进攻。
烽火台在古代中主要就是用来传递军情的,当发现敌人入侵的时候,可以直接点燃稻草等可燃物,利用烟火来为下面的队友传递敌情,当队友看到后就知道了敌人来袭,烽火台一般在白天放烟,在晚上放火。
四、长城的精神
长城是中国古代修建的一座伟大工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更是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提供着很大的帮助,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我们的前辈在面对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唤起了抗战的意识。
在抗战中,我们的前辈抱着“誓死与长城共存亡”的决心,抵挡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全民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时候,使得“长城抗战”震惊中外,中国从此也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指出:“长城之功于后世,实与大禹治水等”,在“长城抗战”中更是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红军在长征期间,更是在陕甘长城沿线留下了无数战斗足迹和英勇事迹,也使得长城成为了共产党人坚定革命信仰的重要文物载体,长城的精神已经深深的融入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五、长城具有特殊地位
长城在古代是用作军事防御的,如今在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它自然也就“失去了”本身的军事意义,经过我们当代国人的开发,创造出了山海关、嘉峪关等很多著名的长城旅游胜地。
在中国有句古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可以看得出来长城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具有着崇高的地位,长城作为我国标志性的建筑,自然也闻名在了全世界,很多外国的友人在来到中国时都将长城划为必游之地。
因为在绵延万里陡峭雄伟的长城上,可以让人们看见我们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站在长城上,抬头可以看见蓝天白云,伸手就可以摸到长城雄厚的“身体”,如今的景色壮阔使得我国人民对长城赞不绝口。
长城不仅有着美丽的景色,更是凝聚着我们先人的智慧与血汗,在如此恶劣以及没有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先人能将长城铸造成如此的奇迹,使得我国长城具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意义。
长城拥有着2000年的历史,直到现在仍然的牢固,它的牢固也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象征,所以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具有非常特殊的存在,也让我们中华人民对长城感到无比的自豪。
长城的挺拔更是能激起我们亿万中国人民的爱国之心,就如我们国家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这首歌唱出了我们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底之音,更是让我们在听到或者唱起的时候都能从心中感受到了一种爱国的激情。
结语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见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更是我们先人凝聚着智慧与血汗构造成的伟大工程,它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等被誉为世界上的奇迹。
长城上的青砖,在经历了上千年风雨的洗礼,仍然依旧坚固,它也见证了我国无数次的改朝换代,成为了我国五十六民族共同的骄傲,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
我们国家领导人也对于长城的精神凝练进行了表达: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正如今日的中国繁荣昌盛,我们也应该继承长城的精神,广大人民群众也应该继续凝心聚力,向着更美好的中华民族建设积极贡献,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为我们美丽的中国增添色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